藏在“三国”里的情

19.05.2016  18:36

过往云水,不成云烟;繁华三千,终化成土。当岁月的花事已随风枯萎于时光的磨砺,当历史的沙漏流出崭新的时代天窗,一切过往,如尘如沙,但却无法飘出经年的记忆雕琢。

不知为何,最近再度迷恋看三国了。安然静卧,靠一本书打发没有明月的夜晚,无漫天花影,却只有顾影自怜。行走于带着历史气息的文字脉络里,我不知道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成就了时代。透过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声声厮杀里,残阳暮雪中,演绎了东汉末年的战乱,铸就了三国鼎立的形成。

群雄逐鹿,豪杰并起的时代,我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却想从中找出一些“柔软”的所在,那是几抹温柔,藏在“三国”里的情。不是薄如蝉翼的虚伪,更不是怅然暗淡的薄凉。我看见一种如饮醇缪的甘冽,我捕捉到一种至死不渝的浪漫,我更感受到一种忠诚执着的无悔。书几卷豪情,蘸一笔历史之墨,情,不必暗藏素笺,痛快淋漓的倾洒。我只是,“三国”的一个看客。

【兄弟情】

兄弟如手足。当刘备、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这一拜,感天动地。无论是织席贩履的,还是那小屠户,义结金兰。三人异姓,却以兄弟相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胜过血浓于水,关羽、张飞誓死效命于刘备的决心昭然于书中的字里行间。从初战告捷到弃官而走,无不共同进退。当刘备出战留守张飞镇守徐州,虽列出三条军纪但却依然因为张飞的贪恋酒而将徐州落入曹操手中。

出兵失利,进退两难,而刘备却没有治张飞的罪。不是兄弟,能做到如此吗?想那关羽,被曹操金银珠宝、美酒佳肴以及美女供奉着,无非就是想得到这个猛将。而无论什么都无法让关羽降服,虽然最后收了那赤兔马,但一句“此马日行千里,一旦日后有了大哥的下落,便可一日内相见”还是让曹操眩晕坐在了地上。“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为的就是一个“”字,一个为了结拜时承诺的兑现。试问兄弟如此,还有何憾?

当关羽被吕蒙所杀,刘备的目标似乎不再是什么光复汉室了,为二弟报仇成了西蜀自上而下的重心。当撕毁了与东吴的联盟,集重兵向东吴挺近,刘备的内心满是为二弟复仇,这仇恨占据了所有,致使判断失误,急于求成。而“火烧连营七百里”却成就了陆逊而败了刘备,退于白帝城,最终托孤于孔明。而张飞,也因为二哥的死以酒浇愁,每日想的是杀进东吴,只是自己最终死在手下的手里。关羽、张飞,刘备的左膀右臂,刘备的天下,多一半是二人为其打出来的;能稳坐主公的座椅,是二人为其保出来的。刘关张三兄弟,在三国的故事里,这份兄弟情贯穿于每一个片段。“”字当头,“”为升华,谁人看了不艳羡,不动容?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这样一个人人自保的时代,战马厮杀,尸横遍野,而兄弟情,却温暖了乱世的冰冷,三结义,是人类正义与智慧的成功交集。千古传诵里,越久越醇厚。

【男女情】

三国故事里,写女人的文字很少。也许,纷乱动荡的时代,掩盖了柔情几许。但少有的几笔男女情,却在三国故事里唯美着一份暖意。

且说那天竹林风萧萧,马蹄轻踏,弦音四起。当孙策和周瑜骑马而行,被林中清音所吸引。再看林中,两位白衣女子,轻抚琴弦,目含情,巧笑兮。大乔和小乔以音律的精湛和容貌的美丽绝伦征服了江东两个男子的心。从此,英雄配美女,美女爱英雄,一段佳话在江东的大地上呈现,更在三国的故事里流传。

透过文字,我依然可以看见大乔的纤指在琴弦上弹奏,我依然可以看见小乔的纤腰在酒宴上轻舞。战乱时代也许没有更多的海誓山盟,但是心有灵犀之爱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再说那貂蝉,倾国倾城之貌,甚至于如曹操之谋士荀彧所说“此女太过于妖艳,男人见了都会心乱”。生的美丽不是错误,命运的使然是其沉沦的根本。本是忠良之后,却成为孤女一人。虽得于司徒王允这个义父的抚养,却也成为王允救大汉的一枚棋子。连环计里,貂蝉成了一个物件,没有自由的选择,只有听命于安排。

最终吕布杀了董卓,可汉室天下依然分崩离析,气数殆尽……有人说貂蝉是个牺牲品,可我不那么认为。生于乱世,国不保,家不安,一个小女子的命运,如同风雨中的叶子。在吕布与董卓之间,貂蝉是爱吕布的,吕布也给了貂蝉最真的爱。

这场“美人”交易里,我看到了一种情的流露。当城池被曹操包围,陈宫劝吕布赶紧抓机会逃走,可是吕布却已貂蝉病重要歇息几日再走而拒绝。最后,落得个被曹军押上断头台万箭射死。吕布也是幸福的,因为貂蝉穿着那套“凤凰涅盘”依偎在吕布怀中……虽当时被曹操口令拦下未死,但最终还是为夫君而殉情……

叹的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就这样因为女人而死;悲的是,江山社稷,岂是一个小女子可以挽救的呢?唯有赤兔马的嘶鸣呼唤曾经主任的出现。断红颜,国色天香,只不过是三国故事里的一方美丽点缀。转瞬,香消玉损是那个时代的悲催……

对于孙尚香和刘备,不想说的太多。爱也好,不爱也好,一种政治婚姻下的阴差阳错,当孙尚香最后回归东吴,站在船上,“风萧萧兮”,几行清泪,我想,写满了不再回来的字样……

三国女子,那个时代的本色。男女之情,本是为人的所属。不论战争惨烈,硝烟弥漫,还是尸横遍野,国破家亡,情无价,传递着最单纯的心念。

【父子情】

父子情,天伦乐。虎父无犬子,养儿寄厚望。三国英雄绝非冷酷无情,那提刀握剑的手亦可温柔爱抚,那视敌如血的眸亦可似水绵流。父与子,父子情,在三国的故事细节里呈现。

想那袁绍,四世三公,拥兵几十万,曾为十八路盟军的盟主。说他优柔寡断也好,说他善变胆小也罢,但爱子之心,为之动容。当许攸劝袁绍趁着曹操攻打徐州而自己后方大本营许昌空虚时候进军,而袁绍却满脸泪痕坐在自己小儿子的病床边。心思恍惚,无心迎战,最后错过了最佳时机,致使曹操势力再度强大。“爱江山更爱儿子”,这样形容也不足为过了。一个小儿子,一个有利战机,在袁绍眼中,没有等价交换的存在。儿子是他的一切,抛开一切,那冰冷盔甲下,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形象:父亲。

且说那“扶不起”的阿斗,当长坂坡赵子龙七进七出相救孤子,当赵云将刘氏血脉亲手交到刘备手中时,我看见刘备眼中难以掩饰的一种希望和惊喜的亮光。虽然转瞬捧起儿子说了句“因为你,险些折我一员大将”并意预摔儿子,但是这个动作未免笑谈。周围无数将士岂能让“惨剧”发生?无非博得赵子龙更加的效忠以及转身自己暗自庆幸罢了。当白帝城病危,将阿斗托付于孔明,不管“扶的起”还是“扶不起”,阿斗,是他刘备的儿子。不将他妥帖安置,岂能闭上眼睛?

再说那东吴孙坚,偏爱小儿子孙权。而孙权,也在小小年纪表现出了他的智慧与胆识。年少不轻狂,心中八斗才,七岁已流露出治国之才。难怪曹操称赞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坚看孙权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意和骄傲。孙坚也没白疼了这个儿子,当刘表杀了孙坚,七岁的孙权主动请缨以人质的身份去领回父亲的尸首。一番陈词大义凛然,不卑不亢。每一个人看到这里,都会为这个七岁的孩子点赞。乱世英才,当孙策围猎而死,孙权成为江东的霸主,也许这就是天意。“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我想孙坚,在地下也会含笑的……

父子情,人间情。英雄冷漠,父子情长。儿子是父亲的希望和骄傲,更是生命的延续。不要看身份如何,不要管地位高低,更无须在意战争分割还是和平宁静。抛开一切,只是父亲,只是儿子,只是父子情深……

【君臣情】

且不说那荀彧如何可以每一次都猜透曹操的内心所想,也不必说那鲁肃对孙权有多尽职尽责,更不必说许攸和田丰对袁绍的参政议政。单单一个诸葛亮,足以涵盖所有谋士的共性。

而不同的,孔明先后侍于刘氏父子二主。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未出茅庐已知晓天下三分”的隆中决策,到病死于五丈原前的最终消失,孔明的一生,是智慧的化身和忠诚的典范。

当年,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一段佳话打开历史的天窗。透过它,我看到了刘备的真与诚,我看到了孔明的忠与诚。“新官上任三把火”,那赤壁之战是孙刘联手成功决策的佐证。说刘备的江山是孔明的才华体现,这不足为过。自从“隆中决策”,诸葛亮为刘备“匡扶汉室,大业可成”勾画了宏伟的蓝图,并在以后的一步步前进中证明了诸葛亮的深谋远虑。

当刘备死后,面对那个阿斗,诸葛亮忠诚的守候辅佐。阿斗,不是傀儡,只因为诸葛亮不是贼臣。否则,西蜀姓什么还不好说了。收二川,摆八阵,东和北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一生奉二主,孔明殚精竭虑,为的只是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想,君与臣能如此,这份情感天动地,日月可鉴。

当诸葛亮手中羽扇轻扇,当手轻抚长髯时,我看到了智慧生成;当痛哭先帝离世、捶胸顿足,我看到了臣对君的满腔忠臣。当出师北伐,写表给刘禅,千古传送的《出师表》让世人看见了孔明的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一生对主的忠诚。

君与臣,似友似兄似父子,这是君臣的极致。

历史的车轮,碾压万般繁华沧桑。回首长河,三国,是一粒尘沙,我将沙粒放在岁月的天空下,迎着太阳细看,那蒙着的厚重历史阴霾外表下,透出一点美丽的幽光。那是藏在这段三国历史中的最美之情。它存在,于东汉末年三国的群雄逐鹿和刀光血影中。然,再动荡的历史也有一丝宁和在,再残酷的厮杀也有一线温暖在,再变化的时代也有一点希望在……

掩卷沉思,我走进三国之情里,我也走得出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纵观今天的世界,我会用我的眼睛看见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美丽和柔情暖意。

(原创作者:天街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