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西行兰州

21.12.2015  12:33

旧时兰州居民在黄河中取水的情景 □资料照片

老兰州街景□资料照片

    1938年年底,抗战烽火急,大批国土沦陷。此时,正在香港的茅盾,接到新疆督办公署顾问、新疆学院院长杜重远的邀请书,请他赴新疆任职。接信后,茅盾决定带家人远赴万里之外的新疆从事教育和抗日宣传工作。从此他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西北之行。这次西北之行,茅盾从香港出发,取道越南,抵达云南昆明,然后乘飞机经成都,来到兰州。在兰州等待飞机的茅盾,停留了一个多月,这才有飞机得以继续西行。

    1938年12月20日,茅盾乘法国邮轮,取道越南,于12月28日上午抵达昆明。在昆明茅盾会见了朱自清、沈从文和顾颉刚等文艺界人士。次年1月5日,茅盾偕夫人孔德沚及女儿沈霞、儿子沈霜和萨空了夫人金秉英及两个女儿,一起登上到兰州的飞机。云南文协分会负责人、云南大学教授楚图南到机场送行。

    飞机停在成都加油时,准备去新疆的生活书店经理、后来成为著名翻译家的张仲实先生赶来与茅盾会合,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在下午4时50分,飞机降落在兰州机场。一行人乘汽车进入市区,沿途车窗外一派黄土高原的风光,黄褐色的荒山秃岭一派肃杀的景象,衰草寒烟呈现眼前。由于公路尚未铺柏油,车后扬起敝日的黄尘。

    在瑟瑟的寒风里,茅盾一家、张仲实、金秉英等一起住进当时位于南关什字的中国旅行社兰州招待所里。茅盾后来在《兰州杂碎》(以下简称《》)一文中写到:“唯一漂亮的旅馆是中国旅行社办的‘兰州’招待所。”当时,这算是兰州城里最好的招待所,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楼楼房,楼上楼下各五间,一个外走廊,可以看院内的一切。“‘招待所’是旧式房屋,可是有新式门窗,绿油的窗,红油的柱子。”茅盾他们就被安排在楼上。茶房端来了洗脸水和茶水,结果清的是洗脸水、混的倒是茶水。原来,清的是井水,苦水;混的是黄河水,甜水,“这是花五毛钱一担从城外黄河里挑来的”。

    兰州生活书店的经理薛迪畅(建国后,薛迪畅曾任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发行部副主任、中国国际书店经理等职)第一个来到招待所,当茅盾问起兰州的情况后,年轻的薛迪畅向茅盾详细地介绍了兰州文艺界的凄凉情况。他说:兰州没有文化界的组织,文协甘肃分会还没有成立。后来,薛迪畅又带了几个当地文学青年来见茅盾,其中有兰州唯一的综合性半月刊——《现代评论》的编辑赵西。茅盾对《现代评论》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坚持下去,表示赞赏。应赵西他们要求,茅盾在甘肃学院作过两次讲演,甘肃学院是兰州大学的前身,当时校址在萃英门(今兰大二院)。第一次的讲题是《抗战与文艺》,第二次是《谈华南文化运动的概况》,介绍华南各地的文化工作者开展文化运动的方法,如上海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广州的文艺通讯网运动,香港举办业余学校等。茅盾介绍了上海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和香港举办业余学校等,仿佛给地处西北的兰州文艺界注入一缕春风。

    在等待赴新疆飞机的闲暇时间,茅盾就在兰州逛书店、逛商店,买了一批二三十年代的书,竟然整整装了一木箱。其中有一本俄语书,于是茅盾就让张仲实教他俄语,他学得非常认真。有时茅盾也在茶余饭后去

    黄河边走走,他在《》中写道:“正当腊月,黄河有半边是冻结的,人、牲畜、车子,在覆盖着一层薄雪的冰上走。但那半边,滔滔滚滚的急流,从不知何处的远远上游,挟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冰块,作雷鸣而去,日夜不休。”可是就在茅盾在铁桥上驻足远望时,却有人前来制止,原因茅盾在《》中说:“黄河铁桥上是不许站立的,因为是‘非常时期’,因为黄河铁桥是有关国防的。

    此外,在《茅盾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当时兰州唯一有名的景点是它的黄河大桥,这是黄河上第一座铁桥,所以很有名。茅盾他们白天没有事儿时,就去那里观看,并从桥上走到黄河对岸,又沿着对岸的山脚下,朝下游走上百多公尺,再坐羊皮筏子回来。

    茅盾来兰时,正赶上春节,同时碰上日机轰炸兰州,他在《》中写道:“旧历除夕前一日,城外飞机场被炸,但据说仅死一狗。……越三日,是为旧历新年初二,日机又来‘拜年’,这回在城内投弹了,可是空战结果,被我方击落七架(或云九架),这是‘新年的礼物’。”从这一段幽默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茅盾先生对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在兰州,茅盾先生还会见了一位重要人物,这就是胡公冕先生。胡公冕(1888年-1979年),浙江永嘉人,青年时,常与还是教员的胡宗南一起打篮球,遂成为好友。后经沈钧儒介绍,其在杭州体育专门学校也当了一名教员。1921年10月,由陈望道介绍,胡公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接见。回国后,由邵力子、戴季陶介绍,谒见孙中山先生,受命参加黄埔军的校筹建工作,负责招收黄埔第一期学生。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开学,任卫兵司令。茅盾来兰州之前的1937年,他还曾到延安访问,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此时他滞留兰州,是因为此前受周恩来派遣,游说胡宗南不要东进,事后其长期在西北做西北军和东北军的工作。

    茅盾来到兰州后,因都是浙江同乡,所以他也曾到茅盾的住处进行拜访。《茅盾传》中这样描写了他们的会面:

    “(胡公冕)和茅盾聊了一会儿过去的人和事以后,胡公冕忽然问茅盾:‘老兄为何这次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去新疆?’

    ‘是那边发来邀请。’茅盾把前前后后的经过说了一遍。

    ‘我接触到的人都说,新疆去不得,那地方很复杂,进去不容易,出来更困难。’胡公冕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能否具体些?’茅盾希望听得仔细些。不料,胡公冕说:‘这是听人家说的,具体也讲不清楚。’”

    其实胡公冕这段欲言又止的谈话很隐晦,这是因为长期在政治风浪中搏击胡公冕,已听闻或预见了一些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反动本质逐渐在暴露。

    当然,茅盾在兰州也并不是胡公冕一个人劝阻其去新疆要慎重。还有一位就是西北公路局的沈局长,而且这位沈局长除了和茅盾同姓外,他还是茅盾的弟弟沈泽民的同学。在《茅盾传》中也详细记载了他对茅盾新疆之行的劝阻:

    “有一天,西北公路局长到招待所来看望茅盾。一进门就自我介绍,说自己也姓沈,并和茅盾的胞弟沈泽民是南京同学。茅盾一听,忙问道:“真的?和阿二同学?

    因为自泽民牺牲之后,有不少熟人一碰到茅盾,就讲起沈泽民,为他的牺牲而扼腕叹息。不料在西北黄土高原上,也有泽民同学,感慨万端。

    沈局长是个健谈而且开朗的人,和茅盾、张仲实他们虽然初次见面,就一见如故,更因和茅盾弟弟同学这一层关系,显得更亲近。如此来过几次,沈局长倒成了茅盾、张仲实的常客,沈局长一来,大家就谈笑半天,打发了等飞机的那种寂寞。

    有一次,沈局长来了,说到新疆风土人情时,沈局长敛起笑容,郑重地问茅盾:“沈先生去新疆有把握么?

    茅盾一听,感到愕然。

    “你们有把握进去,有把握出来吗?”沈局长以为茅盾没有领悟,又补充道。

    “有什么情况吗?”茅盾敏感地问。

    “噢,情况倒没有。只是兰州的人都说,新疆自古乃化外之地,从前进去的都是冒险家和亡命徒,不管在那里如何飞黄腾达,最后都葬身异域,没有几个跑回来的。”沈局长说到这里,停了停,又说,“盛世才上台以后,情形一变,把新疆封锁起来,里面准确的消息一点也传不出来,只是听说照样乱得很,你们这样贸然进去,不是太冒险吗?

    茅盾一听,笑道:“杜重远进去三次都出来了,你看过他写的书吗?

    “看过,不过我们这里的人都不相信。”沈局长一脸认真他说。

    “以沈局长之见呢?”茅盾问道。

    “您至少应该把家眷留在内地,单身前去,这样将来也有个脱身的借口。”沈局长深思熟虑地说。

    “谢谢沈局长的好意,我们会留心的。”茅盾一边给沈局长续茶水,一边表示感谢,觉得沈局长还是十分真诚的。”

    怎奈茅盾赴新疆工作心切,并未听取与采纳这些不是很明了的劝阻,这就注定他的新疆之行充满了艰险,可以说是一次凶多吉少的历险。

    虽然不时有客人拜访茅盾先生,并且闲暇时间还可逛逛街,或淘点旧书,但是茅盾一家和张仲实、金秉英等都十分焦急。因他们在兰州都待了一个月了,可还是没有飞机的确切消息。茅盾后来甚至一度想乘汽车沿河西走廊进新疆。

    又过了半个月,他们终于得到一个消息,有一架从兰州到哈密的飞机可以搭乘。茅盾将这一消息电报告知了杜重远,不久杜重远回音:从哈密到迪化(即今乌鲁木齐)的交通工具容易解决。

    就这样,茅盾携妻带子和张仲实、金秉英等于1939年2月20日,踏上了飞往新疆的飞机,等到了新疆后,茅盾才发现进入了虎口,果然只能进不能出。勉强停留了一年多时间后,他和张仲实陆续接到了家人去世的电报,借机请假东归,这才脱离虎口。

    1940年5月,茅盾从新疆东返。

    抗战期间,茅盾曾两次途经兰州,目睹了兰州的诸多变化,记录了那个年月的点点滴滴,也为我们留下一段段难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