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笑对“战场”家长更趋“淡定”
6月7日,我市高考进行了首日考试,考生们有条不紊的迈入考场,开始去采摘辛苦三年的果实。首场考试为语文,时长为两个半小时,考生在戒备森严的考场内奋笔疾书,家长在考场外的烈日下等待着孩子考试结束。本报记者深入我市多个考点进行采访了解到,今年的考生家长都比较淡定,有些考生不管考的怎么样,考完就要去旅游一趟。在考试结束后即将面对的学校选择、专业选择等方面,家长觉得有个985的本科要比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好就业。
家长陪考更加理性
一位考生家长在前往考场的路上,这样对女儿说:“不要紧张,以平常心考试,考出平时的水平就对了。”当这位母亲目送女儿进入考场后,却手捂着胸口,不停地往考场内张望。
“说不紧张是假的,这是娃娃面临的一次大考,对娃娃说不紧张,是让她能够正常发挥。”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考生家长说,“娃娃寒窗苦读了10多年,今天就是检验的时候了。”记者随后采访的几位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相同的感受:当家长在告诉孩子别紧张、沉着应考的同时,其实心里却很紧张。
考生家长李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帮孩子减压,自己早晨6时多起床,然后带着孩子在小区内晨跑,在晨跑的过程中,李先生的女儿一边跑一边把课本中的诗篇大声地背出来,而一边的李先生则全程细心陪护,提醒孩子注意运动中的安全。“我就是希望能通过运动为孩子减压,高考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这次考试就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只要她认真对待,自己不留遗憾就好。”
对怎样看待孩子们高考的成绩,家长们大多表示,只要孩子正常发挥,努力了、尽力了,就没有遗憾。对于孩子们高考后的选择,大多数受访的家长们表示,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不问考试事宜默默相陪
11时50分,语文考试结束后,许多考生纷纷走出考场,而等待在一旁的苏先生则立刻告诫妻子,关于考试事宜一概不问。苏先生告诉记者,今年自己家有两位考生,一位是自己的女儿,另一位是侄子,两人性格迥然不同,男孩生性活泼,所以适合交流沟通,交流的过程可以讲述一些趣事来帮助其缓解压力,而女儿则沉默内向,所以在陪考中只要少说话默默陪护就好。
之前一位送孩子参加考试,之后就匆忙回家去准备孩子饭菜的家长,在考试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又匆匆赶了过来。她告诉记者,为了能保证考生中午休息好,他们让孩子这几天在附近宾馆住,自己则刚回家把爷爷亲自下厨做好的六个菜拿过来:“怕外面吃的不干净,孩子饮食上不适应。自己家做的放心,都是平时孩子爱吃的菜。孩子考试我们也帮不了什么忙,只能在后勤方面下点工夫。”
分数线改为两次划定很多家长不知情
当日,很多家长都来到考场外守候。而对于今年高考填报志愿的一个重大变化“我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由三次划定调整为两次划定公布,同时,今年将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组织高职(专科)层次补录,调整革命老区专项计划报考资格,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这一情况,很多家长都表示并不知情。
兰州9中的考生王梓薇和所有应考同学,都由学校租车送往各个考场,而王梓薇的父母则在考场外守候,对于记者“三次划定”改为“两次划定”的提问,他们表示并不知道,此前学校只是给他们发了一本有关前几年各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的材料,至于如何填报志愿,他们还真不清楚。即便到时候孩子的成绩出来了,因为怕填报不合适,也还是需要找老师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家长咨询后才能决定。
对于今年只容许考生带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的规定,很多家长都不约而同的表示赞成,“以前的很多考试,说实话我们比孩子操心操的多,考试前一天晚上都是我们家长检查钢笔有没有水,铅笔销好了没有,第二天一早再检查孩子东西都带全了没有,生怕有什么遗漏了。现在我们只需要督促孩子拿好身份证和准考证就行了。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而这也是考生和我们家长最需要的。”
考试的题目更适合学生发挥
在二中考点,学生进场后,很多家长聚在一起聊天,酷热的天气下,家长们顶着烈日怀着殷切地眼神望着考场的位置,可以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经过两个半小时的“煎熬”,学生们在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下陆续走出了考场。
“感觉怎么样?”同样等在人群中的二中高考班的语文老师郑显祖碰到了自己的学生。学生笑着说:“还可以,跟平时之前的诊断考试的难度差不多。”“作文写地顺利吗?”郑显祖问到,学生回答说:“作文题目自拟,比较开放,比较贴合生活实际,所以发挥的还不错。”郑显祖松了口气对记者说,今年的作文看来比去年更加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就更有发挥的余地,作为语文老师,这样的出题方式是让人喜闻乐见的。对于高考的出题方式来说,这是一种进步。结合平时给学生们做的练习,问题应该不大。最后,郑老师动情地对记者说:“我已经连带了三年的高考语文班,每年的压力都大到无法形容,但是当我看到我的学生们一个个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现在的班上有58个学生,经过高三这一年的紧张复习,希望他们考入理想的大学,即使没有,人生可以选择的道路也有很多。总之,希望他们毕业后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见一个学生满面春风地走出了考场,记者向前问她考得如何,她说,今年语文试卷与去年做过的真题相比,题型比较稳定,难度也适中,比较侧重综合性的考察,诗歌鉴赏题中选取了名家杜甫的诗作,这是我的强项,所以发挥地不错,刚开始考试的紧张情绪立马得到了放松。部分题型思路与往年非常一致,作文延续了以往的材料兼话题作文,我觉得与李克强总理倡导的全民阅读相照应,审题立意方面对我来说不是很难,考完之后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回头检查,这让我觉得心理很踏实,不慌张。考好了第一门,之后的考试就更有信心了。
上985本科要比普通院校研究生好使
记者在兰州一中考点采访家长张晖时了解到,他的孩子诊断考试在580分以上,所以,还是很想冲击一下985、211这样的高校。对于具体选择哪所高考,他表示还需要跟孩子沟通一下,同时,也征求一下老师的意见。不过,有一点他觉得很重要,如果孩子将来考上985、211这样的高校,孩子考研的事情就可以往后放一下,除非研究生也在本校上。因为他觉得现在很多研究生都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某种意义上讲还不如名牌高校的本科生。所以,他宁可让孩子拿到一个货真价实的本科文凭,也不想上个研究生徒有虚名。
第二次高考家长倾尽全力
家住安宁区的高考家长高先生对记者说:“我的孩子去年考了470多分,因为最后的学校和专业都不太理想,所以在最后选择了复读,作为家长我只能尊重孩子的意见。”为了方便孩子休息和学习,高先生提前就在二中附近订好了快捷酒店,“房间很不好订,我提前好几天预订的。作为复读生的家长,心理压力比一般的家长更大,希望这次孩子能一次性考个好学校,让自己悬了一年的心可以放下。”高先生苦笑着说。站在旁边的李女士的女儿也参加今天的高考,她对记者说:“我在七中那边住,早上过来堵车让我和孩子非常紧张,还好按时到了,这要感谢街上的高考专车给我们开了‘绿色通道’。我对孩子要求比较低,我也不求她超常发挥,上个二本就行,高考只是一个平台,以后能不能成材并不在这一次考试。”记者问他们对孩子要考的专业和以后的职业有什么规划时,高先生认为,先考上比较重要,考上以后再选专业,大学学的专业并不一定跟以后的职业相对口,现在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就算以后工作跟学的专业不一样,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多学一样专业更能适应社会,所谓的“技多不压身”。
考完就要去旅游了
在兰州四中考点记者了解到,“没什么可紧张的,我们该做的都做了,现在一切就看他自己的发挥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先生淡定的回答道。而这种淡定,一部分原因是,张先生已经知道了儿子张荣啸专业课的成绩,另一部分则是对儿子综合课的信心。为了让儿子能够顺利考上大学,张先生在几年前就把儿子转到了东方中学就读。在张父看来,作为艺术类考生,张荣啸的成绩考大学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至于最终能够考入哪所高校,只能看他自己的发挥了。
而对于今天的高考,就读于兰州四中的贾晓莹可谓占据了“地利”的优势,她与张荣啸一样,同为艺术类考试。“赶场子”是对朋友对贾晓莹此前专业课考试的生动总结。“能报的高校一共有30多个,我给孩子报了其中的17所,考专业课的时候,我们是早上先去文理学院和兰州女子中专的考点,等考完了,又打车赶往安宁,再去城市学院的考点考试。那几天,我和孩子都累得够呛,不过好在最后有7所学校的成绩上线了。”贾晓莹的母亲说道。专业课通过,接下来就要面对6月的高考,贾母告诉记者,在最后一个月的“冲刺”时间里,孩子整整瘦了4斤,为了学习连手机都关了,结果昨天一开机,在一阵“发疯”似得铃声过后,手机上显示出几十条来电提醒。“你家姑娘关手机,说明人家用心,我家姑娘根本就没管,该玩手机玩手机、该睡觉睡觉,也就在最后一段时间,算是拼命学了一段时间,我对我姑娘说‘你要是能一直有这样的学习状态,我估计连清华都没问题。’直到今天要高考了,感觉是人家比我都轻松,她还让我不要告诉别人说她今天高考,就说是出去旅游去了。”同为艺术考生的高鑫母亲插话道。
在采访中,几位艺术考生的家长都不约而同的谈到了培养艺术类考生的难处,“培养一个艺术生的花费真的是难以计算,很多家庭最后放弃,并不是孩子没有天赋,而是费用负担不起,此外还有投入的精力、时间。女儿考专业课那天,我们就遇见一个考器乐的考生,是学架子鼓的,乐器都是用货车拉过来的,考生和家长一件件从车上卸下来,然后再一件件组装起来,我不问这套乐器要多少钱,单就说考一次试费的这个劲,如果孩子考不上,我估计都会受不了。”贾母说道。而为了应对专业课考试,在开考前一个月,高鑫的母亲专门给她报了集训班,一个月的费用为5600元,而这比起很多动辄1至2万的培训班来说,已经很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