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绿色发展成果 推广兰州治污经验

27.09.2014  05:34

编者按

9月26日,由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指导,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环保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色画报社共同主办,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组委会和中国绿色画报社联合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兰州召开。作为论坛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与绿色城市——兰州优良天气成因探析”分论坛则围绕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及绿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余晔,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兴鹏,西北师范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石培基,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学录等四位专家学者,在高度肯定兰州治污成果的同时,还就兰州如何持续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石培基:

兰州的环境治理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石培基对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的直接感观是——“兰州正在由过去的工业型、污染型的城市,向一个生态型、山水型的城市转变”。他在肯定兰州治污成果的同时,也认为“环境问题,它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地理原因。它的治理和建设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包括我们转变思想发展的观念,我们的体制机制创新,我们的科技进步,我们的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显然,这种看法是比较客观的,这也是这位专家对兰州持续治污的期冀和深度要求。“作为一个城市来讲,发展有很多环节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形成的,例如一个工业型城市促进它的结构的,进一步促进它的优化布局,这是重大的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石培基认为,兰州在整个西部大开发当中,承担着向西开放的中心城市的地位,因此既要发展好经济,又要保护好环境,不断地使人们的生活品质、环境质量能够搞得更好,“这需要我们从更大的空间优化布局,需要把一些原有不足的环境设施加以补充”。

针对兰州的持续治污,石培基提出,今后兰州如果要有更好的发展,就要把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好,基础落实好,不能只是就兰州论兰州,要和兰州周边的城市、新区结合起来,要在较大范围内做好布局。同时要在较大范围内,做好包括植树造林水土流失防治这类的生态工程。“因为我们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的防治,对城市的大气污染很重要;在兰州市的治理当中,城市主干道路的治理,要和南北两山小街小巷治理要相连接,如果小巷治理不好,温度升高或起风后主干道路二次扬尘就会非常严重。因此,兰州的持续治污更需要山顶、山中、山下的联合治理和大区域的统筹协调。

陈兴鹏:

兰州市应该申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来自中科院寒旱所的陈兴鹏教授比较关注区域联动和环境路径,他对兰州治污的明确建议就是——“以目前兰州市推进的循环经济的建设、大气污染治理等等为基础,在绿色转型方面,率先走一步,申请建设国家级文明生态示范区。

与石培基一样,陈兴鹏对兰州的治污成果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多少年,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一直都排在全国最后。通过这个工作阶段的努力,通过源解析以后发现问题,真抓实干,这届兰州市政府和领导班子,工作力度非常大,最后形成了绿色发展的兰州模式,给兰州人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活环境,我们非常感谢。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而如何实现兰州的生态文明发展呢?陈兴鹏认为应该走资源和环境两种路径。资源问题通过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路径首先要改善环境质量,这就与低排放、减排、低碳相关了。“这两条路径加起来就是生态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起来就是两型社会”。陈兴鹏说。就下一步发展,陈兴鹏认为,兰州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作为省会城市,兰州的条件是最好的,兰州的基础也是最好的,兰州的工作成效也是最大的,在甘肃来说,兰州市最有条件申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余 晔:

兰州治污关键从内因兼治

以北方城市大气污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余晔教授一阵见血地指出了兰州治污不可回避的难点。“就兰州的大气污染形成来讲,主要两个因素,一个是外因——气候条件,兰州是地形造成

的气象问题。还有一个因素是内因,就是污染物排放量有多少。我们很难通过我们自己的手段去控制,关键要从内因入手。

大气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源的问题。余晔认为,兰州之所以取得不错的治污成绩,就是因为认准了“”。那么,这个“”包含哪些呢?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都是兰州的污染之源。“我们对于兰州市大气可吸入物做了一个评估,发现扬尘和工业排放是兰州市非常大的污染源。因此从2012年开始,兰州重点抓住这两个污染源,使我们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这说明综合施治、对症下药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余晔认为下一步兰州治污除了要关注直接排放物之外,还必须关注二次污染物,这对于达到环保新标尤其重要。“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兰州市目前大气中的成分相比于其他东部城市,或者北京要低一些。但颗粒物单独拿出来看的话,硫酸离子含量很高,这与二次污染源有关系。这也要求我们在大力阻隔一次污染源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二次污染物的产生。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改善兰州市大气污染环境应该采取的措施。

对于机动车限行和城市周边的污染治理,余晔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于PM2.5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车辆限行对于道路畅通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2002到2008年曾经做了一个监测,发现城关区的污染物在全市所占比重最大,尤其是城关区的东边,靠近榆中这个区域的污染物量是不能忽视的,所以要使我们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不能只是关注我们的市区以内,还是要关注兰州周边工业企业及农业人口生产的影响。

刘学录:

兰州治污要做好三个结合

与前面3位专家一样,刘学录对于兰州的大气污染治理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的空气确实发生了非常明显的转变,空气质量的提高非常明显,这说明兰州市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科学的,也是有力的,同时这些措施也是配套的。

关于如何继续做好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刘学录认为,在做好现在工作的基础上,兰州应该再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内源污染物控制和外源污染物控制的结合。兰州扬尘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扬尘天气的来源主要是兰州市以外来的,所以要做好这两方面的结合,在内缘污染物的控制上现在做的措施非常好,将来要做的是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来加快兰州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本质上减少污染的排放。在外源污染物的控制上,则要做好兰州市自身生态屏障的建设,通过对河流、道路、山系生态环境的建设,在甘肃省作为国家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区的政策的引导下,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屏障的体系,会在大气污染防治或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是做好城乡的结合。过去兰州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的时候,我们出了兰州感觉空气顺畅了,现在随着兰州空气质量的好转,我们在城乡之间的感受差别会很少,或者能够感受到相反的感受,除了兰州市,对于外围城市的满意度在降低,现在整个城市引领乡村发展的步伐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说,城乡结合起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下,把城市里头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延伸到乡村里头去,对于整个兰州区域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是有帮助的。

三是做好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的结合。因为经济要发展,污染物的控制是绝对避免不了,留下的污染物,或挥发,通过渗透进入水,进入大气,这种途径是存在的。如果我们做好资源化的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污染物控制的措施进一步放大,来加快兰州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效果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