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兰州治污 把城市治污延伸到乡村去

27.09.2014  10:29

  原标题:专家为兰州持续治理大气污染支招

  把城市治污的措施延伸到乡村里去

   中国甘肃网9月2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首席记者 郭兰英)9月26日下午,作为第六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与绿色城市——兰州优良天气成因探析”分论坛如期举行,专家学者们围绕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及绿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余晔,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兴鹏,西北师范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石培基,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学录等四位专家学者就兰州如何持续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刘学录:兰州治污要做好三个结合

  关于如何继续做好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刘学录认为,在做好现在工作的基础上,兰州应该再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内源污染物控制和外源污染物控制的结合。兰州扬尘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大,扬尘天气的来源主要是兰州市以外来的,所以要做好这两方面的结合。

  二是做好城乡的结合。过去兰州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的时候,我们出了兰州感觉空气顺畅了,现在随着兰州空气质量的好转,我们在城乡之间的感受差别会很少,或者有相反的感受,除了兰州市,对于外围城市的满意度在降低。现在整个城市引领乡村发展的步伐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说,城乡结合起来,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下,把城市里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延伸到乡村里去,对于整个兰州区域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是有帮助的。

  三是做好污染物排放控制和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的结合。因为经济要发展,污染物的控制是绝对避免不了,留下的污染物,或挥发,通过渗透进入水,进入大气,这种途径是存在的。如果我们做好资源化的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污染物控制的措施进一步放大,来加快兰州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效果和步伐。

  陈兴鹏:兰州应该申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来自中科院寒旱所的陈兴鹏教授比较关注区域联动和环境路径,而他对兰州治污的明确建议就是——“以目前兰州市推进的循环经济的建设,大气污染治理为基础,在绿色转型方面,率先走一步,申请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而如何实现兰州的生态文明发展呢?陈兴鹏认为应该走资源和环境两种路径。资源方面通过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路径首先要改善环境质量,这就与低排放、减排、低碳相关了。“这两条路径加起来就是生态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起来就是两型社会。”陈兴鹏说。

  余晔: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M2.5的影响很大

  以北方城市大气污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余晔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兰州治污不可回避的难点。大气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源的问题。余晔认为,兰州之所以取得了不错的治污成绩,就是因为认准了“源”,包括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等。

  对于机动车限行和城市周边的污染治理,余晔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于PM2.5的影响确实很大,所以我觉得车辆限行对于道路畅通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2002到2008年曾经做了一个监测,发现城关区的污染物对兰州市“贡献”最大,尤其是城关区的东边,靠近榆中这个区域的污染物贡献量是不能忽视的。

  石培基:兰州的治污更需要山顶、山中、山下的联合治理

  针对兰州的治污工作,石培基提出,今后兰州如果要更好的发展,就要把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好,基础落实好,不但就兰州论兰州,要和兰州周边的城市、新区结合起来,在较大范围内做好布局。同时,做好包括植树造林、水土流失防治这类的生态工程。“因为我们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的防治,对城市的大气污染很重要。兰州市的治污工作中,城市主干道路的治理,要和南北两山小街小巷治理相连接,如果小巷治理不好,温度提升或起风后主干道路二次扬尘就会非常严重。因此,兰州的持续治污更需要山顶、山中、山下的联合治理和大区域的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