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落实环环相扣步步精准 ——酒泉市精准扶贫“六个到位”见实效

02.11.2015  10:30

  10月中旬,走进酒泉市扶贫任务较重的玉门、瓜州两地,一幅幅丰收场景映入眼帘。瓜州县梁湖乡银河村21岁的村民温林明,道出了移民群众的心声:“精准扶贫扶到了根子上,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现在,种枸杞赚到钱了,门前铺上了柏油路,下地干活可以坐三轮车了。这和老家原来的日子比,不知好过多少倍。”

  7月16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泽巴足带领省委精准扶贫督查组在瓜州县督查工作。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在一同督查中发现:个别部门单位和帮扶干部还存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驻队力量、帮扶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马上连夜主持召开会议,提出了“六个到位”的具体要求。市委进一步明确,酒泉市各级领导在做实“六个精准”、抓好“六个落实”,切实做到“六个统一”的同时,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六个到位”,坚持精准扶贫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3341”项目工程、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个到位”步步连环

  思想认识到位。酒泉市各级坚决纠正认识肤浅、思想麻痹、行动迟缓等突出问题,坚决摒弃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待观望的消极状态,切实扭转精准扶贫工作被动局面。

  组织领导到位。各级领导和帮扶干部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市里帮扶工作力量服从县市区的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统一部署,根据县市区具体安排及时跟进、主动对接,做到同频共振、同步推进。县市区主动加强与市级各部门和帮扶干部的沟通联系,及时对接政策,主动反映问题,凝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整体合力。

  帮扶人员到位。市县乡三级组建帮扶工作队,指定负责人,落实市县乡村驻村工作队员。各级帮扶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全部进驻,真正驻村蹲点,帮扶队员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做好帮扶工作,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措施办法到位。各级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主动帮助困难群众找出路、出点子、想办法,分析致贫原因,把脉会诊,找准症结,选好“药方”,切实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驻队考勤到位。建立严格的驻村考勤制度,由市委农办、市扶贫办统一制定考勤表,县乡村统一实施考勤,对市县乡三级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实行日考勤、周报告、月通报,县市区负责每日考勤记载。9月份,全市共落实到位驻村蹲点帮扶干部1102人。经汇总,市、县两级有1070名帮扶干部驻村蹲点达到了“每月不少于2次、累计不少于14天”的时间要求。

  专项督查到位。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实招见实效,酒泉市委成立了精准扶贫专项督查组。各县市区、各乡镇也成立强有力的专项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等方式,重点督查各级各部门和帮扶干部是否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攻坚上、扶贫政策和资金是否得到严格落实、扶贫措施和办法是否精准到位、扶贫成效是否鲜明实在,确保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

   精准扶贫落地生根

  酒泉市围绕对象户主、责任主体、帮扶政策、计划指标、跟踪督查、扶贫效果“六个落实”,并按照省上“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积极向上对接,研究出台了84条精准扶贫配套政策措施。

  精准扶贫实施一个多月里,全市新增精准扶贫资金近3000万元。7个县市区也制定出台了资金扶持措施办法,且各有侧重,各具特色。

  肃州区坚持补贷结合、双轮驱动,充分调动市、区帮扶单位力量,按照包抓户每户5000元的标准,多方筹资近千万元,重点扶持帮扶户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圈舍、调引牛羊、搭建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促进贫困户脱贫。

  金塔县采取资金补助与贷款贴息相结合的办法,为产业脱贫户提供5000元以内的产业发展补助,确保年内实现人均1亩万元田、1亩五千元田、户均养羊50只的产业脱贫目标。

  玉门市加大温室拱棚、羊只调引、暖棚圈舍、饲草种植、危房改造、“两后生”就学和劳务输转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整合落实财政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建拱棚、秋复种等“短、平、快”增收项目,今年重点扶持977户、3753名贫困群众脱贫。

  瓜州县加大补助力度,重点扶持贫困户发展枸杞、大枣种植,养殖圈舍修建、基础母羊调引、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修建等增收产业。瓜州县广至乡以土地经营权、设施财产权作抵押,帮助群众贷款,扩大生产规模。

  现在,全市上下协同配合,脱贫群众信心倍增,力争实现酒泉市4.77万贫困人口2017年整体脱贫的目标。(记者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