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精准扶贫贷款放贷用款精准

13.10.2015  14:27

  中国兰州网10月13日消息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省委、省政府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精准扶贫脱贫的惠民政策,利国利民,广大贫困群众称赞其为雪中送炭的得民心政策。自省精准扶贫贷款工作推进会之后,武威市委抓住机遇,统筹谋划,积极行动,对全市6万多户贫困农户贷款需求进行了摸排,在摸清贫困农户贷款需求规模的基础上,制定贷款方案、拟定贷款细则,及时缴纳贷款风险补偿金,确定贷款发放流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贷款工作。至10月10日,已将省上分配的两批贷款资金14.18亿元精准发放到29036户贫困农户,且做到精准扶贫贷款放款用款精准。

  为了做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武威市委高度重视,将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来抓。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市委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具体组织落实。市委书记火荣贵多次深入县区调研指导贷款工作,要求县区要用足用好各类扶贫资金,加快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坚决防止贷款转存等问题,确保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全部用于发展富民产业上,确保贷款发挥扶贫效益,切实为贫困群众谋得实惠,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共同奔小康。

  武威市强化领导,落实措施,推进精准扶贫专款贷款发放。市县区成立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小额信贷工作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金融支持的实施方案》和《武威市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管理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和贷款支持的范围及重点,多次召开专项贷款工作推进会议,解决贷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的运行顺畅。

  武威市加强宣传引导,摸清贫困户底细,掌握精准需求,做到精准放贷。通过广播电视,宣传专栏和召开会议的形式,及时向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传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及时将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对象用途、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等向群众广泛宣传,使群众及时掌握信息,了解政策。举办了全市精准扶贫驻村帮扶队专题培训班4期,培训驻村帮扶干部1580人,向驻村干部详细讲解了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各驻村帮扶队和联户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向广大群众宣传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确保户户懂政策,家家知详情,为精准扶贫贷款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使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对象能找准、政策能落实。经调查摸底,全市663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需求的农户64927户,贷款需求规模32.14亿元。

  为提高放贷效率,武威市加强部门协作,设立了由财政局、金融办和扶贫办组成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审批“一站式”服务平台,相关部门明确分工,密切协作,集中办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前期审核工作,按照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审批放贷程序,规范操作流程,快捷、高效发放贷款。提高了银行放贷效率,节约了贷款时间,加快了放贷速度。与金融机构的密切联系,县区以委托代理银行的形式将扶贫贷款打入贫困农户银行卡或帮扶企业账户。凉州区和民勤县确定以兰州银行为承贷行,古浪县和天祝县分别确定信用联社和农业银行为承贷行。由金融机构帮助县区制定《企业带动帮扶协议》《保证合同》和设计贷款工作流程,协助县区进行征信查询,筛选符合自主发展类贫困户及带动帮扶类企业和合作社,加班加点赶制《精准扶贫卡》,为加快发放专项贷款创造了条件。第一批贷款发放后,县区按照贷款需求调查摸排情况,加班加点审核审批第二批贷款农户,并按照贫困农户的贷款需求排序,“十一”期间第二批贷款5亿元资金到账后,通过代办银行直接将贷款资金划入8953户贫困农户的贷款卡上和9户带动帮扶类企业的账户上,提高了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为管控贷款用途,武威市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贷款精准发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在贷款审核过程中,层层靠实责任,对乡镇上报的贷款申请资料,从贷款对象、贷款额度、贷款条件等严格审核,逐户核实,严格把关,确保贷款对象精准。在贫困户贷款使用中,县区主要由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进行跟踪监管,乡镇与包村干部签订贷款使用协议,责任到人,保证扶贫专项贷款能够用于设施农牧业的发展,严禁将贷款用于非生产领域,对出现违规使用贷款的将追究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双联干部的工作责任,确保贷款用途精准。专项贷款发放后跟踪监督检查。9月25日—9月28日,由市扶贫办、财政局、农牧局、金融办联合组成4个督查组,对县区第一批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抽查34个贫困村,入户调查贫困户338户。通过检查,贷款发放规范,贫困农户基本能按要求使用贷款,各项工作程序符合政策规定。

  为了确保贷款效益最大化,武威市创新贷款方式,将贷款分自主发展和带动帮扶两种方式发放。对于能够充分利用扶贫贷款发家致富的,直接将贷款发放给农户,由其自主使用,全市共发放自主发展类贷款24458户11.9亿元;对于个别基础差,致富脱贫意愿不强的农户,采取“依托大户,带动脱贫”的方式,将贷款发放至当地的优质龙头企业,将这部分贫困户与企业绑定,共同发展,带动其脱贫致富,具体做法是将贫困农户的贷款额度转交给各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以及致富能人使用,该借款人必须与贫困户、村委会、乡(镇)政府就带动该农户增收脱贫签署四方合作协议,保证带动贫困农户年净收益不得低于贷款额度的6%。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致富能人作为借款主体,承担贷款偿还责任。全市共为40户企业发放带动帮扶类贷款2.29亿元,其中:民勤县为39户企业发放带动帮扶类贷款18990万元,涉及贫困农户3798户;古浪县为1户企业发放带动帮扶类贷款3900万元,涉及贫困农户780户。这种机制不但降低了政府的信贷风险,而且促进了贫困户和优质企业的共同发展,发挥信贷资金的最大效益。

  武威市以最快的速度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到位,说明了什么?说明武威市委主要领导把扶贫开发作为头等大事,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统筹推进“四个全面”中谋划布局,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以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胸中装着贫困群众,真心为贫困群众办实事。

  近年来,中央和省上出台的妇小贷、双联贷、双业贷等三项惠农贷款政策,在武威市运用的比较好,在发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贷款农户熟悉贷款政策,敢贷款、会贷款,用得好、还得上、效益好。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贷款260.35亿元,其中:妇小贷54.17亿元、双联惠农贷款34.6亿元、草食畜牧业和蔬菜产业贷款157.4亿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4.18亿元。据调查统计,全市农户贷款按时还贷率98%以上。通过惠农贷款的大量投放,扩大了农业信贷投资规模,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培育壮大了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产业,有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同时,也说明,武威市在为民办事上,工作机制完善,组织得力,部门配合紧密,工作落实力度大。为了能将贷款及时发入到贫困户手中,县乡干部放弃“十一”长假休息,加班加点审核审批贷款资料,乡镇抽调熟悉计算机业务的年轻干部帮助放贷银行录入贷款资料,抽调乡村干部指导农户填写贷款申请表,无偿提供贷款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