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举行

07.08.2015  09:54

  中新网甘南8月6日电(刘玉桃)第六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系列活动于8月4日至7日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召开。来自国内数十名专家学者围绕甘南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展开讨论。活动期间,专家学者赴甘肃甘南腊子口、大峪沟、茨日那、尕海湖等生态保护重地进行实地考察,就甘南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表示,甘南草地土层非常薄,土层下是岩石或者沙粒,土层和草皮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加强湿地、草地的保护非常重要,控制草原的载畜量,保护生态系统。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黄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和长江的重要支流发源地,生态脆弱敏感,沟深坡陡,在外力作用下地表极易破碎,一旦遭到破坏,影响极大且很难恢复。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说,因此甘南99%的面积纳入全国、全省主体功能区划的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甘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都要围绕生态来谋划、推动。

  本次论坛主题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国际社会关注的特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咨询服务,为甘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深入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董锁成表示,目前,甘南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国家扶持藏区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及国家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为甘南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同时,甘南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干旱、冰雹、霜冻、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从农牧业社会向现代生态文明社会的跨越任务艰巨,发展与保护处于两难境地,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

  董锁成建议,甘南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以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重点,加快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行禁牧休牧轮牧、以草定畜等制度,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草原综合治理和重点区段沙漠化防治,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培育与生态环境适宜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实施牧民定居工程,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建设全国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全省优质畜产品供给区。

  近年来,甘肃甘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着力建设“生态甘南”,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推进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等生态项目,加快生态文明示范村、美丽乡村、旅游示范乡村建设,严禁任何带污染的项目落户甘南,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在保护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论坛上,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章家恩提出,甘南农业生态发展面临森林、草场、湿地的退化,以及水土流失、旱情、鼠害等问题。

  章家恩建议,加强甘南生态文明建设,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转型,加快开发应用清洁的替代能源。“甘南有丰富的水电、太阳能、风能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推广太阳能,可以解决甘南民众烧柴、烧粪的问题,有利于生态、林地、草地的保护。最后,努力健全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经济措施及行政手段,加强管理保护。”(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