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4,梦想在路上】立德树人育红柳英才
2014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坚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积极适应国家和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动性,继续积极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多方汇聚社会资源参与我校人才培养,深入推进教风学风建设,立德树人育红柳英才。
一、强化中心地位,创新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关系到我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成功申报3个本科专业,进一步优化了我校的专业结构。继续开展全校专业分类建设,在全校范围内遴选8个专业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为建设内容。学校开展2013版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强化了通识教育、实践教育及创新教育的培养;启动专业内部与外部评估。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同时制定了我校的《专业评价标准》,完成了全校所有专业的校内评估,建立专业内部评估机制,完善专业内部评估方案。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加强“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培养工作,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基地班”、“国际班”、“国防生班”以及信息类专业“X+1”等人才培养模式。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完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体系,不断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
继续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继续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加强课程建设。根据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和特点,积极开展各类课程建设,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初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建成“在线课程中心”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试点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广大教师应用该平台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目前已累计有150多门课程在该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在线课程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翻转课堂、小班教学,以及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式。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构建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积极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教学管理层次和水平,根据教学工作新形势,推进“清废改立”工作,为加快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明确学院及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责和任务、运作流程、负责人条件、权限和待遇等事项,充分发挥学院及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创新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调整出台教学课程时段调整意见以及教学运行调整的原则意见,实行理论教学周,考试周,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周运行的总体教学安排。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管理机制与模式,健全和完善考核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现已建成的110个校外实习基地和29个校内实习基地。完善学院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开展了实验教学随机抽查和三次专项检查工作,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修改制定2015年毕业设计考核方法,实施分段考核的办法。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注重推进教学科研的良性循环,科研实验室逐步面向本科生开放,科研设备补充教学实验。引导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固化进精品教材,不断丰富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2014年学校统招硕士研究生509人,在优化研究生招生与选拔机制中,完善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加强重点学位课程建设,实现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全面提升。创新政策机制,发挥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2014年首次获得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教育部抽检我校博士学位论文8篇,抽检合格率100%;改革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型研究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发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作用,开展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学校与兰石集团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进行产学研对接,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建成“医学工程与信息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优化学科设置和生源计划,强化研究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全面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文学院的作用,面向全校58个本科专业5700多名新生、46个教学班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完善校、院两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学生教育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三个必须”为总体要求,以“四个转变”为工作理念,以“三三四四”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重点,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激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优化学生管理服务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学生工作新格局。
二、坚持以人为本,引进培养并重,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水平。人才队伍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根本,必须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提高人才队伍水平。
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把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团队建设作为重点,加强对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引进。深化落实学院在人才评价和引进中的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学院的积极性。2014年学校招考录取博士23人,硕士55人,柔性引进二层次人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上海交大教授1人,引进博士31人,是去年同期的2.1倍,是兰州同类院校兰州交通大学的2.39倍,师大的2.58倍。
加强现有人才培养。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全校成功考取博士44人。目前,学校共有具有博士学历教师345人,具有硕士学历教师839人。选派第二批教师赴东南大学开展进修访学工作。学校组织申报中组部“西部之光”国内访问学者计划1人,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3人。教育部授予杜永峰教授“2014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袁桂慈教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完成了74名新进教工暑期在甘肃省高师培训中心岗前培训工作。努力做好高级专家与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完成了我校首批甘肃省“飞天学者”5名特聘教授和5名讲座教授的聘任工作。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开展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培训工作,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执行情况检查,严格落实新任教师备案制,实行持证上岗,坚持试讲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和申请专利,提高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重点学科建设的主体作用。
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多渠道壮大管理服务人才队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形式提升管理服务人员素质,开办人才培养发展论坛。多维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拓宽管理人才交流上升通道。加大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投入,大大激发了管理服务队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