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污市民赢得更多“兰州·蓝”
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这标志着我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入列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也为市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据卫生系统疾控机构医院信息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进入冬季供暖期间的两个月,我市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和就医费用,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71%和29.84%。
天蓝了,人们的心情更舒畅了。近年来,我市大力治污的效果有目共睹,2014年优良天数上升到313天,成为有监测记录以来空气优良率指标最好的1年。如何让“兰州·蓝”逐渐成为我市天气的新常态?今年我市该如何治污?在治污中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成为“两会”期间相关部门和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聚力攻坚优良天数再创新高
2014年是我市3年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的收官年,也是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实施的开局年。
去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这标志着我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入列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也为市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据卫生系统疾控机构医院信息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进入冬季供暖期间的两个月,我市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和就医费用,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2.71%和29.84%。
据了解,去年我市继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争取中央和省上专项资金3.87亿元,完成99.65万平方米未供暖建筑改造和城区剩余869.6蒸吨燃煤小锅炉治理改造,实施2004蒸吨燃气热水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项目,取缔改造530蒸吨燃煤立式茶浴炉,完成231个工业深度治理项目,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64338辆。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日益精细,低空面源污染网格管控持续强化,地方性环境立法工作不断加快,航拍取证、驻区督查、驻厂监察、在线监控、工况监管、视频监视“六位一体”新模式实现管控全覆盖,督查问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逐步建立起以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和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立法、严管、问效等主要治污措施为核心的具有特色的治污机制。圆满完成了六大燃煤电厂和西北铁合金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的烟气深度治理,全部达到了新的排放标准;实施了89万平方米未供暖楼院供暖改造;完成了全市121家加油站和76台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对城区869.6蒸吨燃煤小锅炉进行了集中整治;对3000余家餐饮企业强制性推行清洁能源和油烟治理。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面对10年来最大强度外来沙尘天气的影响,2014年,我市老标优良天数达到创纪录的313天,同比增加14天,达标率85.5%,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向广大市民承诺的目标任务。新标达标天数250天(国家最新校核数据),同比增加57天,达标率68.5%;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7.65%和10.45%,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考核目标;全年月度排名均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成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城市。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发生转移
成绩代表过去,治污事关民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只能进不能退,我市的治污也不能输。
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新标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49天(即达标率68%)以上,旧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巩固在310天(即优良率85%)以上,月度和年度排名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换作市民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让更多蓝天成为新常态。
据分析,我市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需清醒地认识到,各项举措还处在摸索和完善之中,对照新标考核的六项指标,PM10、PM2.5浓度虽然同比下降明显,但仍超过国家二级年标,其中PM10超标主要由于市区及周边施工工地增多,道路扬尘较重,管理难度增加;PM2.5超标主要是一次性扬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二次化合产生的综合性污染所致;NO2浓度同比上升且由去年的达标变成今年的超标,目前,二热电厂、西固电厂和兰石化化肥厂均新建了脱硝设施,工业二氧化氮排放大幅削减,二氧化氮超标主要由于车多路堵机动车怠速尾气超量排放所致。随着燃煤锅炉改造全部完成以及工业深度治理项目全部投运,市区大气污染物来源已发生重大变化,PM10和PM2.5的主要来源中城市扬尘“贡献”最大,机动车尾气次之。
重点补短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在“两会”上,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通过补短板的方式,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总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一是加强NO2防治。通过严格奖惩机制,探索实施提高火电、石化、钢铁等行业的排污收费标准,对企业自我提标改造超计划任务完成的减排量,在排污权交易资金中安排奖励,鼓励企业加大运行投入,降低工业二氧化氮排放总量;从车、油两方面入手,降低机动车尾气二氧化氮排放,强制淘汰报废6万辆左右的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出台政府补助政策鼓励提前淘汰;建议协调兰石化提前至2015年供应国五汽油,减少汽油车80%的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在继续严控居民燃煤煤质的同时,推广环保节能燃煤炉具。以上措施在减少NO2排放的同时也可减少二次化合物的PM2.5产生。二是重点防治PM10。从施工、道路、裸地、堆场等四方面入手,开展“城市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年”活动。通过制定施工工地扬尘防治规范,落实扬尘防治资金纳入建筑单位工程预算制度,制定并执行地方性施工扬尘保证金、施工车辆准入等制度;完善城市道路保洁环卫作业标准,科学规范实施城区道路吸尘、清扫、清洗、喷雾、洒水等保洁措施。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道路保洁分标段进行社会化保洁,并成立城市渣土运输协会,以行业自律形式规范渣土运输行为;对城区裸地采取绿化、硬化、覆盖等措施,防止风蚀起尘;开展城区主要堆场扬尘规范化防治工作回查回访,防止反复;规范城区及周边削山造地项目,现有裸露场地实行绿化、固化措施,主城区及周边不再新启动实施类似工程。三是综合防治PM2.5。通过源头管控,禁止市区“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停建过剩产能行业建设项目。市区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完成500万平方米未供暖楼院和棚户区改造,市区未集中供暖楼院和九大坪居民推广实施高效煤粉锅炉集中连片供暖,逐步消灭城区楼房“小烟囱”;开展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综合治理,兰石化开展一轮泄漏检测与修复,并在重点行业实施VOCs综合治理。成立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石化分站,对兰石化厂界周边全面布防,每400米设置1个在线监测点位,严控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全市钢铁、铁合金等行业及燃煤锅炉全面开展提标改造;城区坪台区域和远郊县区推广高效煤粉锅炉,有条件的城乡接合部和棚户区开展清洁能源改造;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池等可再生能源,推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减少秸秆焚烧污染,禁止烧荒行为。此外,还将采取措施,降低一氧化碳、臭氧的浓度以及因臭氧短时段超标造成的光化学烟雾污染。
细化方案确保6个百分百落实到位
市建设局负责人说,今年,他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全力落实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充分运用“数字工地安全质量监管平台系统”,加强对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现场“六个百分百”落实情况的动态监管,做到建筑工地监督检查全覆盖、无缝隙、不留任何死角,确保6个百分百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县区之间的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分级负责、协调合作、齐抓共管的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管理体系,督促工程参建各方严格遵守扬尘管控工作要求,加大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力争使所有在建工程都能达到扬尘污染治理标准。三是积极协调县区抓好供暖设施改造调度,严格落实项目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科学统计汇兑工作动态。对未供暖设施改造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随时协调,适时调度,研究措施,全力促进城区未供暖供热设施配套建设有序推进。四是探索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在巩固现有防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完善方案和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大气污染工作的责任,确保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
探索技防与人防结合的管理模式
城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建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部门联扶涉农街道工作责任制度,加大对冬季城乡接合部区域的常规巡查和重点整治力度,确保低空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形成全区抓冬季大气污染的大格局。区数字化城管监督管理中心利用数字化监控视频,发现各类污染现象,及时调度处置,努力实现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区纪委将进一步做好监督再监督,对再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促进治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通过第三方污染治理达到污染达标排放
“两会”上,政协委员侯一兵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化的提案》,提案建议通过第三方污染治理的方式,来达到污染达标排放。
侯一兵说,当第三方污染治理介入后,便从“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付费,第三方治理”的市场化模式,通过委托治理服务、托管运营服务等来达到污染达标排放。第三方污染治理具有诸多好处:一是省钱,运营管理费用有效控制在预算之内,提高了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降低治污成本;二是省事省心,企业从不熟悉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中解脱出来,不再担心环保达标问题;三是能明确界定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四是治污责任通过合同方式向第三方转移和集中,环保部门也从监管分散的排放源变为监管集中可控的第三方,降低了执法成本;五是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刺激了环保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改进洒水方式增强治污效果
在今年两会上,马军,杨晓钧等多名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改进城区治污洒水降尘方式的提案》,提案认为,作为兰州市防治大气污染的一项具体措施,相关管理部门采取以洒水车在全市各主次干道不间断洒水作业的方式降尘抑尘,这对减轻兰州市大气污染,清新空气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诸多不足之处也纷纷显现,甚至影响到了洒水治污的效果,如无法除尘,对车辆、行人造成不便、造成交通拥堵及水资源浪费等。
提案建议,要改变通过洒水来减少扬尘污染的思路,除了特殊情况以及路面污染需要清洗等情况外,可不采取洒水降尘的办法;冬季以及其他季节气温低于冰点温度的情况下,原则上不进行洒水作业;适当减少洒水车数量,将节约的经费用于提高环卫工人待遇,适当增加环卫工人人数,增加人工清扫道路的频率,以彻底清除尘土,根治扬尘污染源。尤其是对无法进行机械清扫的小街巷,更应采取增加人工清扫频率的方式,将除尘与降尘有效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治污效果;实施环卫工人清扫除尘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实施分块管理,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方式,建立标准明确、责任细化、考核公平、奖罚分明的网格目标管理体系,达到最佳的除尘效果。此外,相关主管部门应认真调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洒水作业时间,如不在交通高峰期进行洒水作业;科学规划洒水路段,避开交通拥堵及行人密集路段;科学确定洒水频率及洒水数量等,以减轻给市民通行带来的不便。
政协委员金信存也向“两会”提交了类似的提案,提案建议,治污、防污必须要与改善市容、环境、交通问题综合研究,同时进行“城市管理”大项及其“城市道路洒水”子项的成本核算,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