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体制的创业者:新一轮下海闯出新天地

19.08.2015  12:51

    创业,是一个热门的大众话题。然而受传统成功观念的影响,离开体制创业则一直饱受各方争议。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留在体制内和离开体制自谋生路都是一种人生选择,而如何走这条艰苦的创业路,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方法和路数,至于成败与否,旁人亦无权评判。在此,记者采写了两个真实案例仅供创业者或有此意图者参考。

    成功者: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周志帅,33岁,就在1年前,有很多人没想明白,这样一个在领导眼中“年轻有为”的公务员怎么就选择了辞职“下海”这条路,而他离职时的职务是兰州市工信委政策法规与产业投资处的处长。

    “我的朋友圈当时就像炸开了锅,什么样的说法都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周志帅一边笑一边显得有点无奈,“领导当时找我谈话,劝我不要一时冲动、头脑发热,更多的人听到我的事情评语用的都是‘脑子不清楚’、‘傻’这样简单粗暴的字眼。

    而周志帅在那段时间除了给自己的家人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想法之外对于外界没有做更多的解释,“让我欣慰的是我的家人最终都选择了支持我,即便我的岳父到现在还不理解我的做法,但他默认了我的选择。

    2013年12月周志帅提交辞职报告,次年3月正式离职,在离职的这个月,周志帅的微信朋友圈中只发了一条说说:人的一生高矮不一、长短不齐,可有几人能明白自己属于哪一种?

    而他恰恰就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那种人,周志帅说,虽然自己大学专业学的是法律,但是一直以来自己想做的是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他在工作后还读了管理方面的在职研究生,但是在工作的选择方面他还是遵从了家人的意愿——考公务员,“毕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父母把我们供养大不容易,我想先了了他们的心愿。

    不过,他也为自己订了一份职业目标和规划,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点,其中一点就是在体制内的时间不能超过8年,另一点是一定要做企业经营管理。“我当时就暗暗下决心要努力工作,争取资源,积累经验,为我以后做企业管理铺好路。

    从2005年考入陇南市检察院开始算起,8年间他还先后参加过3次公务员考试,最终在2009年进入了兰州市工信委工作。“其实我很感谢我的机关工作经历,如果把政府看做一个大的企业,它让我对其内部运行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8年后,他做到了,他的确辞了职。周志帅表示,选择在2013年辞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一届政府上台后释放出的改革的利好信号让他按捺不住了,“虽然我也在犹豫,但我知道,如果再不行动,我就没有动力了。

    不过,辞职后的他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方向,但是我还没想好我要具体做什么。”不过机关多年工作为他积攒的人脉让他并没有得闲,很快一家商贸公司得知了他辞职的消息,请他出任公司副总,他当时并未拒绝,原因很简单,“当公务员时,我接触过管理,接触过投融资,也接触过工程建设,但就是没有接触过商贸,我想深入了解一下。

    5个月后,周志帅再次辞职,开始筹备自己的公司——甘肃中实华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11月,公司正式成立,2015年各项业务启动。业务分为3部分,即,传统管理咨询、企业投融资服务、实体项目,其中实体项目又包括建设工程项目和商贸两大块。

    “公司注册资金当时是100万,实际资金可能需要50万左右,但也不是什么难题,找朋友东拼西凑就够了。”如今,除传统管理咨询正在筹划启动外,公司其他业务均已正常运行,其中,建设工程项目最先启动,目前在新区和成县都有项目已开工。企业投融资服务方面则分为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两部分,周志帅表示,目前线下业务部分已纳入融资规划的有20家企业,融资渠道或通过政府或通过担保公司,计划融资额度达3000万。线上业务主要通过目前已委托科技公司研发、月底即将上线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管理平台进行,“目前所确定的O2O模式主要是网站和公众微信平台,至于手机APP还要视业务进展状况来确定是否有研发必要。

    对于周志帅来说,以上业务的开展只能算是他庞大的经营计划中的“一期工程”,他的下一步计划是进行公司的股权融资,拟筹集1000万的资金,但资金来源对他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有必要会借助银行的借贷政策,但是我个人更偏向于私人借贷,毕竟没什么繁杂的审批手续,都是靠双方的诚信。”他还计划用3年时间使中小微企业金融管理服务平台的入驻企业达到500家。他的“二期工程”则是在5年之内计划将各个业务独立出来,但分部之间又互有联系,形成分散型集团。

    当然,在创业的道路上,周志帅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机关单位审批手续多,服务水平低,“说实在的,‘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以前自己在机关的时候没有这种感觉,现在位置换了,这种感觉就出来了。”而对他来说,目前来说最大的问题则是团队的组建,“尤其是中层以上的核心团队一直难以成立,在磨合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适应。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交给时间来解决。

    在谈及当初辞职时是否有过创业失败的担心,他说,“我从来没想过如果失败会怎样,我觉得这样想是在给自己下套,我只会去想如何做好规划,怎样去努力去实现。

    徘徊者:走一步看一步

    李玉梅,29岁,这样一个外表看起来很爽朗、拥有灿烂笑容的女孩,谁都不会相信她曾经有过吃安眠药自杀的经历。现在再说起那段经历,她显得云淡风轻,“确实可怕,但却为我换来了自由。

    2009年大学刚毕业的李玉梅,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报考了甘肃某地县的特岗教师职位,并成功考取了职位,但是她却没有和她的家人一样的兴奋劲儿,她觉得这并不应该是她的归宿,“并不是因为待遇或是别的什么,而是我不喜欢那种氛围和环境。”很快,到任不到一年,她便主动离职。

    得到消息的家人生气的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无奈木已成舟,于是要求她第二年报考其他公务员职位,但是她坚决不从,“虽然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很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这句颇有文青意识的语句成了她的抗争宣言。

    然而这种观念上的分歧引发的争执就像一场拉锯战耗损着李玉梅的精神,加上离职后,短时间内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更加剧了其家人的不满。“我们几乎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终于在一次“暴风雨”过后,李玉梅气不过,吞下一瓶早已准备好的安眠药实施自杀,所幸家人及时发现并送医救治才没有危及生命。

    在这之后,李玉梅的家人彻底放弃了对她的“说服”工作,决定任其自由发展。不久之后,擅长文字工作的她应聘至兰州本地一家知名房地产公司做策划工作,一直以来工作做得不错,也较受领导器重。一次偶然的机会,曾在工作中有过合作的客户想介绍她去西安一家颇有实力的广告公司做策划,很快她又踏上了前去西安的火车。

    但是,仅过了半年光景,她就又回到了兰州,“以前在房地产公司做文案是‘甲方’,现在在广告公司是‘乙方’,‘乙方’全由‘甲方’主导,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她如此解释道。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2012年的冬天,“自己做点什么的”想法已经在李玉梅的脑海中酝酿了一段时间,但是她并没有具体的想法。借助2013年春季的一次进藏旅行她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旅行途中我认识了一个饰品设计师,和她聊着聊着,我突然感觉卖特色饰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在旅行途中她就与那位设计师达成了合作意向,即李玉梅负责售卖,设计师负责发货。

    回到兰州,李玉梅开始着手她的首次“创业”,“其实只能算是‘微创业’,没有启动资金,而且我也想节约成本。”当时正值微博营销大行其道,微店虽还没出现,不过‘熟人经济”已经抬头,李玉梅也打算利用新兴媒体平台挖掘她的第一桶金,她通过微博、微信以及QQ空间发布饰品信息,结合她自身的优势,她把每个系列的饰品推介当做营销策划案在做,“我就是想做的与众不同,给饰品注入灵魂。

    一开始,确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还有很多人留言询价,“这是我没想到的,头一个月卖了大概二三十件,入手3000多块。”带着尝到“甜头”的喜悦感,她在营销方式的创新上更加卖力了。但是很快,她发现,当她发了饰品软文之后,更多人只是点个赞,却再不发声。“我大概撑了4个月左右,基本就没有出货量了,我后面突然意识到,饰品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大家没那么强烈的需求,我肯定也没法靠这个营生。

    在草草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之后,由于缺乏经济来源,李玉梅不得已又做起了她的老本行——房地产策划,“自己做的时候习惯了自由的工作时间,回到企业上班会觉得很不适应。所以我还是打算找机会自己干

    此后她还筹划过和人合作开咖啡馆、开小吃店,但这些最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计划“流产”,如今,她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小型的文案策划公司,所谓“公司”,其实只有她和合伙人两个人。办公地点设在合伙人的家里。“我想还是回归本行比较靠谱,毕竟手头还有些以前工作中积累的资源,可以接到一些活。

    目前,公司运行不到半年,却未见大的起色。“挣的钱只能算是能维持生计吧。”说到未来的营生,李玉梅虽面露愁色,但还是显得干劲十足,问及是否后悔最初辞职的选择时,她这样说道,“我不后悔,我是个愿意跟着感觉走的人,也许目前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比起失败,我更怕活在限定的框架中。

    □记者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