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今日发射 将在轨运行33天

17.10.2016  10:38

    原标题:今日7:30,“神十一”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发射升空

    老将景海鹏小将陈冬飞向“天宫

  10月16日上午9时,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 兰州晨报特派记者 阎世德 董开炜 摄

  10月16日上午9时,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任务新闻发言人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定于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两天后将与一个月前发射到太空的天宫二号对接成组合体,在轨运行33天。50岁的老将景海鹏将携手“淡定哥”陈冬一老一小遨游太空。这是景海鹏第三次冲出地球的太空之旅,是70后小将陈冬的太空处女之行。

   昨日上午火箭开始加注燃料

  16日上午,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Y11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其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据了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第6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进入空间站阶段之前,神舟飞船的最后一次应用性飞行,持续时间最长,总飞行时间达33天,以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等技术——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并运行的重要基础,其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张道昶透露,16日上午将进行氧化剂和推进剂加注,16日下午7点前完成所有加注工作。

   凌晨5时20分航天员进入飞船

  发射神舟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Y11火箭完成燃料加注后,将于17日7时30分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15-385公里、倾角约为43度的初始轨道发射。17日凌晨5时20分,航天员将进入飞船。

  记者了解到,10月17日凌晨4时,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出征仪式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举行。景海鹏和陈冬于10月10日从北京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入住问天阁备战,为太空飞行做最后的准备。

  张道昶表示,发射中心在此次神舟十一号发射中有7项任务:一是组织指挥。二是运载火箭的测试。三是为航天员系统、载人飞船系统提供地面支持。四是火箭飞船组合体点火升空后进行跟踪测量。五是发射场的气象、推进剂等后勤保障。六是火箭飞行过程中火箭残骸的回收。七是副着陆场备份。“主着陆场在内蒙古,我们发射场作为气象备份,作为副着陆场,要进行应急搜救。万一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不好,我们这里可以作为副着陆场。

   3项技术改进力保“零窗口”发射

  飞船遨游太空,火箭是最关键的动力保障。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刘锋向记者介绍说,负责此次神舟十一号发射的长征二号FY11是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第13次发射,也是其飞船状态的11次发射。长征2号FY11火箭由箭体结构、动力系统等10个系统组成。

  为了确保航天员安全,此次火箭增加了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比之前的长征二号FY10火箭有60项技术状态变化,其中31项已经经过9月份的长征二号FT2火箭验证,主要变化有3个项目。一是为适应交会对接的需要,远地点轨道的高度进行了调整。二是为确保航天员安全,对逃逸系统进行了完善。三是火箭上的图像测量系统进行了更新换代,下传的图像信息更加清晰。

  “目前,已完成了各系统功能检测和全区合练。火箭测试数据合格,状态良好,我们将争取‘零窗口’发射。”刘锋说。(特派记者阎世德董开炜)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