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06.07.2016  00:19

按照既定教学计划,5月30-31日,我委2016年春季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围绕第三单元必修理论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开展集体学习和分组讨论,并由学员代表畅谈认识和体会。

在研讨中大家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开创了崭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大背景下,放在历史的长时段、全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认识、指导实践工作。

学员们围绕第三单元六个研讨题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主要研讨内容如下:

一、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探索新实践的重大创新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从总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又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来把握,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协调推进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二、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如何深入把握新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

关于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更好的发展、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党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形成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的新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本质、内涵、实现路径等的认识,系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依靠谁、为谁而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找准了发展着力点,充分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发展目的和发展手段的统一,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紧密联系中国当代发展实践加以丰富和创新,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我党对于发展规律认识的继续深化,体现了我党发展理论、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预设和描绘了未来发展蓝图,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领会好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从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看待问题,注重从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上解决问题,深刻认识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二是要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三是要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在破解发展难题中实现发展的新进步。四是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五是要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掌握科学统筹的方法,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三、如何理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活动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资源配置有两种主要方式,一个是市场,一个是计划。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功能是不同的。只有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两只手”作用,才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不是起全部作用。有些自然资源和公共产品具有固定性和公益性,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必须由政府决策配置,不能由市场决定,例如环境保护、国防军事、公共交通、城市规划、耕地保护等。同时,“市场有效”与“市场失灵”是同时存在的,我们既要看到“市场有效”的一面,也要看到“市场失灵”的一面,才能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防止发生经济危机。在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能搞私有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伟大历史进步与辉煌业绩,与我们党和政府在推动改革开放与发展、维护发展环境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息息相关。

四、如何理解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和尊严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和尊严?如何理解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公布施行的,回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出一个有力结论,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时明确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同于以往任何朝代和任何国家的法治模式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所进行的法治建设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治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体现党的领导的要求,也就是 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五、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把握和理解。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职权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进一步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二是不断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重视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监督作用。三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以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逐步推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度。四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既要加强党内的监督,健全党内的各种监督措施,包括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廉政档案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提高权力监督机构的地位;又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大家在讨论中认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重视法治思维养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提高法治素养,牢固树立法治信念,并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加强法治学习培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不仅要学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学法的原则、原理,学法的价值、精神。通过学习,知道法律授予了什么权力,这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权力行使的原则、程序是什么,不依法行使权力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三是高度重视法治实践。凡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按法律办事,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法治原理;同时,要善于总结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如何通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校如何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我们党始终探索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表明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全面、更深刻。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党组织方面,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学习,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倡导党组织和党员学会学习、创新学习,推进党的学习观念更新与升级,创新党的学习方式方法与制度;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风,努力使各级党组织都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团队,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党员干部。在建设服务型政党和党组织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不断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与能力;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永远不追求自身的特殊利益,坚决同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作斗争,坚决纠正当官作老爷的作风,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千方百计为基层排忧解难;服务普通党员,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在建设创新型政党和党组织方面,要充分认识创新的重要作用,勇于创新、学会创新,善于学习研究借鉴中外各种社会组织创新成功之道,创造出适合国情、党情的创新之道;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理念、思路、文化、制度、体制与机制的系统创新。

党校作为轮训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学习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阵地,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一要发挥理论武装“主阵地”作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看家本领。党校要更加突出理论武装的主体地位,及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滑坡,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二要发挥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校教育的灵魂和主题,是必修课。要把党性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不断探索党性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强化规矩教育、实践体验、警示教育、党性分析,努力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发挥决策服务“思想库”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必须把从严治党管党的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中去。党校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注重从基层一线获取真实信息和群众意见,积极为加强党的建设建言献策。四要发挥作风建设“净化器”作用。到党校学习不仅要学好理论、提升能力,还要自觉接受党的优良作风的洗礼,修好作风建设这门大课。为此,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管理学员,坚持以严的标准、严的要求、严的举措抓好学风校风建设,努力使党校成为不正之风的“净化器”、优良作风的“助推器”。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