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模式:重建人水共生秩序
26.04.2018 14:54
本文来源: 水利厅
“天鹅湖”——民勤生态恢复效果显著 摄/李军 历时5年多,经反复修改、论证和审查,数易其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正式出台。4年后,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进一步调整规划,将后期治理10年任务,提前到前5年集中实施。 以此为标志,一场致力于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共生秩序,旨在抢救民勤、保卫石羊河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 ◆ ◆ 瞄准两大约束性目标开战 ——体制护航,走出一条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路子 按照规划及调整方案,遏制民勤生态恶化趋势,到2015年水平年,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应由治理前0.98亿m3增加到2.9亿m3,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由5.17亿m3减少到0.86亿m3。 蔡旗是石羊河过凉州入民勤的控制性水文站。增加蔡旗断面下泄水量,就要减少上游引水;减少民勤地下水开采,就要改变下游取用水的主要方式。然而对石羊河流域来说,水就是生存与发展的权利,无论分水,还是限采,都意味着千百年来耕作习惯、用水方式的转变。其背后,则是既有利益格局的重构。
石羊河水文监测断面 依靠区域各自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显然不现实。为协调上下游用水,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在规划批复的同一年,甘肃省出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内陆河流域管理的第一部法规。条例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确:“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行政区域管理服从流域管理”。 “水资源优化配置、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水行政严格执法,这是我们推进流域治理的‘三驾马车’。在与地方党委政府打好配合战的同时,也是为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管理服务。”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局长李生潜告诉记者。 石羊河流域治理抢救民勤战场上,这曲“区域主导实施、流域主导监测,区域推行节水、流域调节‘安全阀’,区域调度水资源,流域调控地下水,区域发展经济、流域协调水权”的“大合唱”,显现出其独特的影响力和实战效果。 ——向水权制度要节水,结合工程“安全阀”,实现第一大约束性目标 水权,是规范用水秩序的突破口。把好水权落实到户的总开关,石管局每年先将用水总量指标分到区县,区县再层层分解指标,最后将斗口或机井水量按照配水面积、定额等指标分解到各用水户。由于每年作物种植类型、比例都有调整,年初水管单位根据定额,在进行作物调查基础上确定当年水权,再由政府下发年度水权分配方案。从“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到“自下而上”的定额管理,水权制度落到了实处。
用水小组内水权交易 对农民而言,从“水从门前过,多用也无过”到捏着水权证不得不“水尽其用”,转变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习惯,一个字——难!石管局多次组织协商,流域各级政府壮士断腕,采取关井压田、发展设施农牧业等措施,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减水减地不减收。 抢救民勤,任务紧迫。除了向制度要节水,石羊河治理还设计了工程“安全阀”,即通向蔡旗断面的专用输水渠。其一从西营水库到蔡旗的流域内调水,即西营河专用输水渠;其二提黄河水到蔡旗的流域外调水,即景电二期延长民调工程。 工程建成后,石管局通过对重点河道、断面的监控,强化地表水资源统一调度。2017年年初,上游西营河雨雪偏少、来水不足,在分析预测来水趋势的基础上,石管局通过组织制定调水方案、召开调水会议、协调地方优化调度、及时解决用水矛盾等,连续第8年超额完成地表水调水任务,以蔡旗断面3.94亿m3的过水量创下197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自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蔡旗断面总过水量已累计达30亿m3,奏响了一曲绿色的颂歌。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民勤县渠灌渠道 ——史上最严审批,亮剑地下水超采,实现第二大约束性目标 控制地下水超采,取水许可是第一道关卡。为避免区域各自为政、无序开发,甘肃省将流域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权上收,交由流域机构负责。“区域有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样也减轻了地方部门监管地下水的无奈和压力,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地悲剧’的发生。”李生潜解释。 权限上收后,石管局收紧审批关口,实行区域限批“三控制”:一控用水总量,对取水量达到总量控制指标的县区,不再审批新增取水;二控机井数量,确保机井总数只减不增;三控地下水水位,对地下水水位年下降1m且持续下降达3年的县区,停止审批新增取水并严控旧井更新。 最严审批,无有高下,即使对确需取地下水的国家重点项目、重大民生项目等,仍需在不突破用水总量的前提下,通过置换机井和水量解决;最严审批,超采区“红灯亮起”,无论火电、食品发酵、人工滑雪场等高耗水项目,还是农业高效节水项目,一律“禁行”。
石羊河地下水监测设施 如果说取水审批是前置关口,那么水行政执法则是兜底红线。石管局瞄准凿井机组这一“利器”,既办“身份证”,实行登记管理,做到“一机组一证”;又建“黑名单”,对未经登记或违法打井的机组,列入黑名单,累计2次的予以销户除名,不得在流域内再从事凿井作业。 当最严审批遇上铁腕执法,非法打井“望而却步”,规范合理的地下水取用秩序逐步建立。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2012年以来均控制在0.86亿m3,第二大约束性目标提前8年实现。
◆ ◆ ◆ 石羊河流域生态美了,百姓富起来了 曾经沉睡51年的青土湖,终于醒了。青土湖区周边有了100多km2的旱区湿地,不少鸟类迁徙途中在这儿停歇、栖息。“过去黄沙遮天蔽日,现在尽管有风,但空气里没沙子了。”民勤县西渠镇号顺村的王兴奎感叹。 石羊河治理带来的,除了“云淡风轻”感受最直观的生态改善,还有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 十年间,水权从一个陌生的专业词汇,变成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权利”。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村民可能记不住孩子的生日,但肯定知道自己一年有多少水。 地处北纬38°世界葡萄种植黄金带,武威坐拥莫高庄园万亩种植基地,赤霞珠、黑皮诺等平时只能在酒标上看到的著名酿造葡萄品种,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武威市凉州区清源水管所所长唐浩瀚介绍:“种葡萄原来一亩地要400m3水,现在只用240m3,用水大户早已习惯掰着指头算水账,就算水给多了也不会用。”
甘肃武威天马湖 摄/姜爱平 省水就是省钱,水权让节水成为流域自觉行动。不仅扎紧了用水总量的“水袋子”,也牵动着提高用水效率、转变生产方式最敏感的神经。2015年,武威市用水总量由2007年的21.37亿m3减少到15.81亿m3。 2015年,武威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3302元,增加到了9010元,其中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增收占60%以上。收入增加,经济结构也持续优化。目前全流域三次产业比重为19∶44∶37,较规划现状年的24∶46∶30持续优化。 民勤县青土湖的沙产业示范区,一片梭梭林长势旺盛。几年前,何德荣成立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栽植梭梭,探索发展梭梭林人工接种肉苁蓉。随着青土湖区域生态改善,这几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他的喜悦溢于言表:“2016年采挖肉苁蓉13t,收入60万元,合作社的每个社员收入达6万元。” 作为第三方,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后,对石羊河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评估报告认为:“石羊河重点治理,探索形成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同步推进的流域治理模式。”
◆ ◆ ◆ 从重点治理走向综合治理任重道远 石羊河重点治理成效显著,但前行道路的艰辛也不容忽视。沙漠时刻虎视眈眈,缺水制约着流域发展,保护民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民生要改善,生产要发展,都需要水,可水从哪里来?2017年石管局组织编制的《2018—2030年分水方案》,较过去有两项重要改变:上收各区县的预留水量和动态管理各区县与重点用水户水量。“加强水资源管理、挖潜节水增效是保障流域用水需要的唯一途径。”李生潜说,“这样一来强化流域统一调度、保障生态用水,二来满足未来可能的国家重大项目的用水需求。” 河道每年来水有多有少,虽然分水方案确定了“丰增枯减”的标准,但如果缺乏精准有效的取水计量和远程监控设备,操作上很难实现。李生潜坦言,目前离地表水量“精细化调度”还有不小距离。
石羊河湿地 摄/姜爱平 根据《2015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石羊河流域仍是甘肃地下漏斗的主要分布区,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回升缓慢,而且受利益驱使,非法打井蠢蠢欲动。目前执法主要靠举报、检查,手段相对单一。 如何依靠20余人的队伍管好管严面积达4.16万km2的流域?石管局的设想是借助智慧水利,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 坐在监控屏幕前,流域情况一目了然:凿井机组跟踪定位,一旦有非法打井苗头,即可主动出击,及时消除;地下水水位实时监控,若发现机井超量取水,点点鼠标就可关上阀门…… 让科幻大片变成现实,唯有付诸行动。2017年,石管局探索开展“三监控”管理方式,即凿井机组GPS定位监督,以铁塔模式资源共享的视频监视,重点区域和铁塔未覆盖区域的无人机监控,希望利用信息“耳目尖兵”,及时消除不法苗头,让执法不留漏洞。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石羊河流域将以四个“同一”资源共享推进“智慧流域”建设,构建流域管理的“最强大脑”。四个“同一”即水资源管理云服务“同一平台”,信息集成“同一数据库”,直观展示“同一张图”,结果分析“同一应用”。以此为流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调度精准化、执法高效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重点治理解决的是最紧迫的问题,从‘重点治理’到‘综合治理’任重道远。我们将全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魏宝君说。
本文来源: 水利厅
26.04.2018 14:54
讲党课 悟初心 强党性
4月11日,环保局厅
张掖市加强涉水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根据《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环保局厅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19年“阳光在线”直播节目协调会
4月11日下午,环保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