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行进的坚实脚步 我省前三年项目观摩活动回顾
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那么,加快发展的发力重点在哪儿?
2012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大会指出: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大会决定深入实施包括“项目带动行动”在内的十大重点行动。
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按照“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看高不看低”的要求,连续3年对各地所建项目进行高规格、多角度、全方位的现场观摩。
全省项目现场观摩活动的大幕由此拉开,并不断引向深入,迈出了甘肃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坚实步伐。
前三年全省项目观摩活动状况示意图
第一年:“看新不看旧”
2012年
形式:全省一个观摩团。
特点:白天观摩、晚上点评。
项目建设成果:2012年全省实施项目7562个、新开工项目5508个,到位资金4667.7亿元。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40.53亿元,同比增长43.85%;经济总量达到5650.20亿元。
第二年:“看大不看小”
2013年
形式:分东南、河西、中南三个片区观摩团。
特点:现场观摩、立时点评。
项目建设成果:2013年全省实施项目9357个、同比增加1795个,新开工项目6629个、同比增加1121个,到位资金6308.8亿元、同比增加1641.1亿元;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407.20亿元,同比增长27.1%;经济总量达到6268.01亿元。
第三年:“看高不看低”
2014年
形式:分东南、河西、中南三个片区观摩团。
特点:现场考察、观看录像、点评互动。
项目建设成果:全省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施工项目2617个,同比增加178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59.62亿元,同比增长21.11%。其中,项目投资7038.15亿元,增长23.86%。
“看新不看旧”:
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八月是个收获的季节。2012年8月14日,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的全省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正式启动。
在首站嘉峪关,观摩团现场观摩了10个重点项目。其中既有技术改造的,也有生产加工的;既有产业园区的,也有基础设施的;既有文化旅游的,也有生态治理的,涵盖面比较广,代表性也比较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嘉峪关市新建项目的基本情况。
每到一处,观摩团成员都仔细听取项目情况介绍,实地察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详细询问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就项目下一步建设情况进行深入的交流。晚上,观摩团则召开点评会,对所观摩项目进行点评,既肯定成绩也指出不足。
之后,观摩团一路向东,从河西到陇东,从蒙古高原到甘南草原,先后对14个市州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开工的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民生保障、文化旅游等领域的107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
白天观摩、晚上点评已成为观摩团的一个定例,也是项目建设实践升华为理论、理论指导具体实践的一个互动过程,不断开阔着各市州抓项目促发展的思路和眼界。其中,酒泉市深化发展思路,政策聚焦、园区聚集,着力打造新能源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沿着产业链去争取项目,引来的项目都跟主导产业密切相关。观摩团点评时认为,其做法把“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这一发展思路具体化,很好地处理了项目数量和经济总量的关系。
10月14日,全省新建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总结会在兰州召开。
大会根据观摩的情况,对各市州新建项目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全省各地抓项目的意识日益增强,抓项目的视野越来越宽,抓项目的方法日趋多样,抓项目的成效正在显现。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分析不足,进一步认清推进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加强项目建设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强大动力,作为抢抓机遇、后发赶超的必由之路,作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落实项目的能力,以项目的大建设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
通过观摩,也进一步坚定了省委省政府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的决心。在总结会上,省委郑重决定:从当年起实施“3341”项目工程,打造三大战略平台、实施三大基础建设、瞄准四大产业方向,确保到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看大不看小”:
2013年的全省项目现场观摩活动于当年10月27日拉开序幕,此次活动的主题是“看大不看小”。
如果说2012年是全省项目观摩的“元年”,那么2013年就是把观摩成果变为实践成果、实践成果又推进理论进一步发展的一年。
这次观摩活动对组织形式、时间安排、方式方法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调整,变全省一个观摩团为东南、河西、中南三个片区观摩团,使观摩的时间缩短了,安排紧凑了,效率更高了,作风更实了。
同时,上一次观摩活动中形成的“白天观摩、晚上点评”变成了“现场观摩、立时点评”,使观摩活动成果的受益者从上一年的领导干部扩大到项目业主和致富带头人。
而项目建设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比如庆阳。这一年,庆阳市把“3341”项目工程作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总抓手,突出首位产业、基础设施、富民增收、文化旅游等项目,建立了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制、盯守办理制、全程服务制、定期督查制和全员参与制等“五项制度”,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呈现出“速度提升、投资增长、结构优化”的态势。
尽管如此,观摩团在点评西峰区鄢旗坳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时,仍给出了更广阔的思路,认为这一项目建设虽然在开放拉动、龙头带动、多元互动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这只能算是一个“盆景”;目前我省这样的“盆景”不少,不缺经济效益好的点,缺的是示范带动效应更大的“风景”。各地要从更高的层面加强规划、科学布局,研究如何复制推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形成板块示范带动效应。
类似的故事,在河西片区、中南片区观摩活动中同样发生着。
4天之后的10月31日,全省项目观摩活动总结会在兰州召开。
大会指出,通过项目带动重点行动、“3341”项目工程的深入实施和观摩活动的开展,各地的项目建设重视程度高,抓项目氛围更浓了;平台抓手多,抓项目力度更大了;项目结构优,抓项目效果更好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能量不断积累、潜力加速释放、后劲日益增强的新阶段,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喜中有忧。在以后的项目建设中,各地要坚持扩大增量与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有机统一,坚持自身挖潜与上争支持、外强引力有机统一,坚持当前发展与持续发展、长远发展有机统一;突出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放大项目经济效应,突出主导产业与集群发展并重、放大项目乘数效应,突出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并重、放大项目民生效应,突出改造提升与引新培新并重、放大项目边际效应,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以项目建设的更大成效开创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新局面。
“看高不看低”: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入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这一年,甘肃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10月11日,第三轮全省项目现场活动拉开序幕,观摩仍旧分为河西、东南、中南三个分片进行,观摩的主题是“看高不看低”。
这一年,面对新常态,各地“3341”项目工程凝心聚力转作风,攻坚克难创事业,项目建设可圈可点。其中,河西片区观摩团观摩的金昌市,坚持把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作为利当前、惠长远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狠抓落地,建成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产业聚集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和新型城镇化项目,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点评中,观摩团对金昌正确处理“高与低”“当前和长远”关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当地进一步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型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
10月15日,全省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总结会在兰州召开。
大会指出,面对经济新常态,各地项目建设亮点纷呈、结构水平明显提升、氛围环境更加趋好、空间前景十分广阔,项目工作呈现出紧扣并突出重大机遇和平台、转型升级趋势和要求、自身优势和定位的鲜明特点,抓项目的意识、力度和成效有了很大变化、长足进步。经过三年努力,全省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项目数量、总量、质量、科技文化含量普遍提升,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成效明显,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作风得到锻造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信心大为增强,甘肃开放度、影响力、美誉度明显提高。项目建设工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启示,主要是抓项目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必须坚持科学理念、必须坚持双管齐下、必须坚持融入平台、必须坚持创新引领。
项目带动重点行动实施三年,项目现场观摩三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节节高,分别达到5040.53亿元、6407.20亿元、7759.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85%、27.1%、21.11%;经济发展迈出了三大步,经济总量依次达到5650.20亿元、6268.01亿元、6835.27亿元。
展望未来,项目建设没有完成时,我省项目观摩也正在进入科学化、常态化。(记者 杨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