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15日检修一次应成为常态
根据市政府安排,兰州市质监局召集甘肃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对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在兰州市安装使用的同型号的30台自动扶梯立即停用检修,由甘肃申龙电梯有限公司进行停用检修,形成自查报告。最后,经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针对申龙公司排查项目进行逐台现场确认,并形成确认报告报市质监局,才能恢复运营。(相关报道见8月6日《兰州日报》五版)
有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电梯制造质量问题占16%,安装问题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我国电梯出厂时需通过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检测,产品质量基本过关,目前绝大部分事故根源都集中在“维修保养”这一环节上。而现实情况却是,近六成载人电梯没有按时更新维保记录,其中有的甚至连“年检合格”标牌都没有。我们身边的公共电梯,因为省钱或马虎而维保记录丢三落四的情况,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使得电梯保有量井喷。据统计,北京、上海两地的电梯保有量分别突破18万台和19万台,深圳和广州的保有总量也超过10万台,与此同时,从2005年开始,我国平均每年发生40多起电梯事故,约30人死亡。但凡没有发生人命事故,几乎没有人把电梯安全放在心上。于是,从苏州到宜昌,从厦门到深圳……让隐患电梯成了随时可能发作的“吃人机器”。
因此,笔者觉得这次停运检修之后,还必须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以不打折扣地执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电梯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而对照之下,又有多少电梯真正做到了?更进一步追问,电梯维保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以及标准化作业流程?发生在荆州的悲剧,正是检修人员忘记拧上电梯铺板螺丝所致。试问如果商场管理者能暂停电梯使用,做好维保监督,这位母亲如何能落入电梯之口?电梯毕竟不是我们平常使用的小家电,比如一个商场里的电梯,每天运行超过10几个小时,使用频率和人流量也是非常之高的。对于这样长期使用的一个“大电器”,定期维护和检修不是应该的吗?难道非要等到搭上人命的时候才能警醒自己该停用检修电梯吗?
无论如何,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必需品日益增多,“上上下下的惊魂”如何不成为一个确知却难解的课题。笔者认为,除了让15日的“体检”成为常态之外,还需要维护的落实上加码“紧箍咒”、想出新招数。不妨将电梯的安全评估披露给业主,辅之以多重教育手段,从“使用者源头”来倒逼电梯维保市场化,从而推动监管向“具备原厂维保”、“提高准入门槛”调整,切实构筑起电梯安全的后续屏障,让亿万市民的出行不再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