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服务民生的新探索

09.07.2014  11:00

  甘谷,古称冀,是全国县治肇始之地,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建县史,被史学家誉为“华夏第一县”;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

  甘谷,一方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一方面人多地少、山多川少、资源匮乏、干旱少雨。

  面对县情,甘谷县委、县政府深入进行着一场志在服务民生的新探索。甘谷的项目选择着眼为民,优势产业的发展着眼富民,扶贫开发的推进着眼利民,双联行动的开展着眼惠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着眼便民……

  甘谷县委书记贾忠慧说,甘谷县始终坚持民生导向,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以商贸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着力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以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项目建设:坚持民生导向选择,实施项目带动行动

  坚持民生导向是甘谷县项目建设的最大特点。

  今年县上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133项,其中过亿元项目33项,规模总投资186亿元,计划年内完成投资68.18亿元。目前,浙江商贸城二期工程等90个新建项目全面启动,完成投资8.06亿元;大像山仿古文化街等43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2.4亿元。申报各类项目106项,规模总投资27.5亿元。其中,已下达投资计划30项,规模总投资2.91亿元。

  5月8日,甘谷陇东南汽配城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位于甘肃东部甘谷物流园区东部,总投资1.85亿元,占地57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可容纳500户商家入驻经营。

  县上坚持“东西拓展、向北延伸、中心建成区集中改造配套完善”的思路,抢抓甘麦二级公路和310国道改造的难得机遇,统筹推进主城区、西城区、渭北区“路网、市政、安居、美化”四大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南滨河路东延工程,逐步推进城区小巷道硬化,加快富强路和南滨河路西段铺油硬化,冀城路、滨河路沿线开发建设步伐,配套实施景观绿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着力构建大城区框架。

  围绕全省“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行动计划,甘谷县加强土地规划执法,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和抢修乱建行为。认真做好村庄建设规划,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全力抓好4个省级、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完成清溪河贯寺大桥、泾甘公路散渡河大桥拆除重建,新修通村水泥路82条310公里,实现7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

优势产业:注重项目的民生效应,唱响增收曲

  甘谷县安远镇店子村的苹果因其鲜艳美观、果肉致密、酸甜可口,被客商誉为“糖心富士”。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贮藏设施,果品一直卖不出好价钱。

  “去年6月,我们的千吨级苹果贮藏库开建,当年运行3个库,今年余下的6个库能全部投产。这样每斤苹果至少能增加2毛多钱,一亩下来就能增收快2000元。”安远店子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注册了“店子博品”的苹果品牌,深受市场欢迎。

  在甘谷,省级苹果标准园创建项目总投资50万元,即在大像山镇艾家村,白家湾乡苟家岘村,创建2个千亩苹果标准化示范果园。省级林果产业发展扶持项目总投资20万元,即在安远镇阴坡村,创建1个1000亩花椒标准化示范园。

  同样为增收高兴的还有种植架豆王的农户。磐安镇莫周兰村村民杨世有亩产菜豆5000多斤,一亩能收入1万多元。而这个涉及磐安镇、武家河2乡镇的18个行政村3300户,总规模2238亩的示范点,所产菜豆远销郑州、长沙、成都、西安等地,每年生产菜豆5万多吨。

  大道坡马铃薯市级科学示范点位于谢家湾乡南部,涉及鲜家坪、赵窑、马窑、刘河四村1101户5127人,耕地面积11830亩。该区域是2011年县列重点建园区,现已全部栽植果树,并进入初果期。针对该区域果树已挂果,为使果园尽快发挥效益,最大限度增加群众收入,经过反复探讨新的种植模式,并组织乡村干部上门入户,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试种推广地膜马铃薯,并将该区域确定为地膜马铃薯市级科学示范点。目前,该区域已推广种植地膜马铃薯2820亩,现长势良好,可望喜获丰收。

  同时,县上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方向,以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积极创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和科学发展示范点,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完善综合服务体系,采取以农户投入为主体、项目整合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养殖场户+市场”的畜牧产业化格局,构建起了养殖经济圈,全县畜牧业得到了平稳发展。

  农业产业初具规模。蔬菜、果椒、养殖、劳务等农业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年均输转劳务约11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亿元以上,在新疆、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建立驻外劳务站10个,先后荣获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全国辣椒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县等称号。

  工业规模日益壮大。逐步建成六峰和二十铺—磐安“两大工业园区”,其中有大唐甘谷发电厂、甘谷祁连山水泥公司等规上企业11户,5户进入全市“10强50户”行列,逐步形成了以电力能源、建筑建材、化工颜料、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

  商贸流通繁荣活跃。甘谷自唐代以来为丝绸古道上的商旅重镇,宋有“茶马大市”之名,明享“商旅之家”美誉。全县现有各类市场158个,从业人员6万多人。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甘谷历史悠久,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出土有人面鲵鱼瓶、汉简、唐三彩凤首壶等众多国家级文物;有大像山、古坡草原、姜维墓等景区景点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其中大像山石窟大佛是渭河流域唯一一尊唐代大佛,大像山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扶贫开发:有力激发农业农村内在活力和动力

  着眼扶贫开发大局,甘谷县积极探索双联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强力推进“43633”现代农业发展计划,以解决村组道路硬化、人畜饮水、村容村貌、蔬菜、果椒、养殖等产业提质增效等根本性、长远性民生问题为重点,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推广“2+1”帮联模式,积极实施“百千万帮带工程”,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力度,引导和鼓励致富带头人、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双联行动,强力推进整乡整流域扶贫开发,突出抓好异地搬迁、灾后重建、规模养殖、安全饮水、磐安五坪无立柱塑料大棚改造、渭南百公里生态长廊建设等涉农项目,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积极探索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的办法和途径,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内在活力和动力,持续深入地破解“农民收入哪里来、农村面貌如何变”这一难题。建立健全统筹协调、考核评价、纪律约束、驻村联络等扶贫助困帮联工作机制,帮贫困村户算好账、建好档,确保年内5.6万贫困人基本脱贫,促进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率先实现整乡、整村脱贫目标。

  今年上半年,甘谷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双联行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实现6乡135村9.8万扶贫对象基本脱贫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抓手,大打扶贫攻坚战,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县上实施的扶贫开发项目主要涉及阳梁流域果品基地、常家庙梁果品基地、吕家岘流域果品基地、清溪河南岸果品基地建设4个流域10乡27村3294户15953人,项目总投资2950万元。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新修梯田4500亩、砂化村组道路13条53.2公里、硬化道路14条16.18公里、渠道衬砌1400米、新建桥涵1座;增收产业类项目新建苹果园4414亩、核桃5214亩、引进推广种植马铃薯1300亩、种植架豆王450亩、村级发展互助协会20个、扶贫贷款贴息600万元;科技扶贫项目“两后生”培训1878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200人,全膜推广275.6万元。

  新兴镇西沟流域是2011年实施的“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省级试点项目,共涉及侯家沟、康家滩等9个行政村,惠及2231户10698人。西沟流域项目建设重点规划了梯田、道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以核桃为主的增收产业类项目,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的提高农民技能、综合素质的科技扶贫项目。

  项目下达后,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和县上下派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一是完成新修梯田建设9500亩;二是砂化村组道路28公里,硬化村组道路7.6公里,所有村组道路全部修通,道路网状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新建核桃园5828亩,形成以雒家坪西庄为中心万亩精品果园点;四是新建育苗塑料大棚4座,每年推广辣椒1000亩,马铃薯500亩,形成了优质果园套种地膜线辣椒种植模式,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五是新建文卫设施6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900人次,4村扶贫互助协会全部运行,各项配套项目全部实施。

双联行动:“百千万”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甘谷县委副书记、县长申君明介绍说,为了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帮助农民掌握生产技能,甘谷县以双联行动为契机,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调研、大胆探索、整合力量、创新载体,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百名农技人员帮带千名科技示范户,千名科技示范户联助万户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百千万农技结对帮带”行动。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实际的农技推广新路子,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率。

  甘谷县是农业大县,蔬菜果品面积大、畜禽防疫任务重,农技人员严重不足成为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制约瓶颈。

  为此,甘谷县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模式,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出了“百千万农技结对帮带”行动,形成金字塔式的服务脉络。一是百名帮带传技能。根据全县“43633”现代农业发展计划,在集中连片产业片区,由县农业局、果业局、畜牧局百名技术人员结对帮带科技示范户1000余户。农技人员通过驻村、驻基地帮带等多种方式,以理论培训、现场交流、实地指导等多种服务途径,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信息、法规传授给科技范户。二是千名联助培产业。千名科技示范户发挥与联助农户资源禀赋相同,相邻就近优势,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联助万户农户发展产业,随时随地向所联的对象传授生产技术,提供致富信息,培植致富产业。三是万户致富奔小康。按照“抓住注重,有的放矢”的帮带思路,原则上联助农户从产业片带区域内选择,并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劳动力。科技示范户通过耐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生产技能,在发展致富产业上先走一步,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

  至6月中旬,县内210多名农技人员与1900多户科技示范户签订了帮带责任书,1900多户科技示范户与1950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联助协议。

  帮带大石乡马川村村民马尚文的果业技术人员是杨世勇,他们之间签了帮带责任书。通过学习,马尚文掌握了果树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和技巧。成为了“土专家”的他又联助了10户贫困户。同村村民马平原在他的指导下,所种苹果由以前只能卖给果汁厂的小果向商品果转变,增收明显。

教育实践活动:挂牌督办,完成一件消号一件

  今年6月,甘谷县电子政务平台县乡村三级网上审批系统建成运行,这意味着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网上申报办理事项,减少了往返路程,节省了来回成本。

  古坡乡沟门村是该县最远的几个村之一,该村村民孙天佑登陆甘谷县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在网上申报了他要办理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将所需资料电子档一并提交,第二天,孙天佑收到了一条短信:“孙天佑,你办理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已经办结,共用1个工作日,请到古坡乡政务大厅取证,联系人:县政务大厅计生局窗口王列琴,联系电话:4965309”。

  原来,甘谷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建设全县电子政务平台时,给各个乡镇都建立了数据平台,信息互动,资料共享,在县上办结的所有事项由各乡镇政务大厅工作人员每两天取件一回,这样老百姓最远能跑个本乡镇政务大厅就可办完自己所需要的事项。

  甘谷县电子政务平台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上申报,还可以在乡、村两级政务大厅申报,申报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流转到相关业务部门的初审环节,再由该部门按规定网上审批。

  甘谷县注重实践,即知即改,确保活动取得实际成效。着眼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结时限、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面向社会公开承诺了126项服务事项,并对相关单位“一把手”进行了电视专访。先后取消大型群众文体活动安全许可等审批项目11项,减少了注册资本验资等21个事项的审批环节,各项办理件平均提速60%左右。同时,配套建立了服务违诺问责制度,对违诺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实行挂牌督办,明确督抓领导、牵头单位和办结时限,完成一件,消号一件,目前已解决涉及饮水、行路、看病、上学等方面的问题1560余件,帮办好事实事298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由议事委员会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村民自治新机制,通过民主议事委员会民主议事,调整低保对象2560人,确定危旧房改造补助对象1500多户,从源头上减少了“不公”问题的发生。

  同时,甘谷县注重统筹、互促并进,全县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坚持正确处理活动与工作的关系,做到了两结合、两手抓、两落实。今年1—4月份,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62.7%;固定资产投资21.9亿元,增长23.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亿元,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亿元,增长14.5%。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