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甘肃经济内生动力 推动构建“五个制高点”
甘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明确将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作为甘肃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这一战略,需要特别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下大力气培育壮大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尽快形成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向“五个制高点”集聚的势头,构造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着力培育壮大民营企业,解决市场主体不繁不昌的历史难题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基本单位。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任何好的发展战略、思路规划,最终要落脚到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最终要落脚到企业,否则都会成为空中楼阁;各省的实践还表明,谁民营经济强则谁经济强,谁民营经济发展好则谁经济发展好。所以今后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制造业企业。明确把培育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争取到2020年,甘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左右;到2025年,达到60%左右。
第二,借鉴吉林省做法分期分批安排各市县领导到浙江挂职半年。重点学习浙江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把好经验、好作风带回甘肃。
第三,实行“万名干部进企业”。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干部进企业一对一服务制度,对企业实行“保姆式”“贴近式”“零距离”“零跑路”上门服务和跟踪服务,做到“企业动向第一时间获悉、企业诉求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困难第一时间现场处理”。
第四,加大对市县发展民营经济的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每年对14个市州、每季度对86个县区市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排序,排在前几位的要谈发展经验,排在后几位的要谈怎么改进,逐渐形成争先比拼的良好氛围。
第五,实施“陇商回归”工程。围绕服务陇商、凝聚陇商,各级政府建立平台和加强政策支持,打造全国陇商的“精神总部”,进一步吸引陇商回归投资。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第一,加快“放管服”改革。一是推行智慧政务,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着力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以推动审批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为重点,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二是全面实施企业自主登记制度。在甘肃推行“注册易”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实现企业“自由生、自由死”。三是推广企业法人承诺制。对必须保留审批的事项,向申请企业提供责任承诺书和审批要件清单,由企业法人签署对材料真实性负责和对虚假材料承担责任的法人承诺书后,审批部门可当场或当天发放批件和许可证。四是建立全省统一权威的政策发布平台,统筹发布全省产业发展政策和企业扶持政策。
第二,建立帮扶民营企业的制度化、长效化平台。一是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到所联系的企业和商会调研或现场办公每年不少于2次;各级党委政府每月听取一次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每季度召开1次恳谈会或座谈会。二是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涉企政策、规划,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三是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对企业检查。政府机关对企业的检查实行各部门集中一次性检查,每月最多一次,且要报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三,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要素制约。一是优化各类园区发展规划,鼓励工业企业在园区设立自己的专业化工业园。二是对重大工业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在用地等方面实行个性化服务。三是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各类市场建设,其仓储用地视同工业用地。四是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改贴息、技改奖励、设备更新等扶持,根据营业收入、税收、技术进步和发展潜力等指标,每两年评定一次企业等级。五是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支持民营企业上市,并给予重奖。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更大力度落实国家促进科技创新政策
第一,以下放科技成果分配权为重点,加大科技领域改革力度。一是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将全省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二是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三是加大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开展科技成果收益权改革,科技成果入股比例不设上限,对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家予以激励。
第二,加快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争取试点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法庭)。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在省内重点开发区建设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逐步推行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和专家服务试点;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融资工作,扩大科技信贷覆盖面。
四、强化省级统筹,加快现代物流业综合改革
第一,争取成为全国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省。率先破除制约物流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实行国际通行“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式准入方式。率先实现现代物流业对内对外开放,以有序放开铁路货运服务市场准入为重点,简化市场准入条件和程序,有序推进各类物流基础设施、新型运输服务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向外资开放。
第二,打破物流业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加快完善多式联运市场机制。打破现代物流业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以提高多式联运效率为重点,加快形成包括公路、铁路、航空、邮政、海关等跨部门协调机制,整合各类物流业资源,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效率。营造公平有序的多式联运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多式联运标准体系;组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鼓励企业联盟合作发展。
第三,统筹推进三大国际空港与三大国际陆港协调发展。借鉴外省对港口和物流站场进行有效整合的先进经验,组建甘肃省国际贸易物流集团公司,强化其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的资源整合能力,统筹全省物流资源。
第四,加强国际货运班列统筹管理。一是优化西向通道。重点推进与哈萨克斯坦、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铁路合作,加密兰州至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货运班列。二是深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打通与东盟的货运联接通道;组织开行南亚国际班列。三是强化铁海、公铁联运。四是调整理顺部门管理机制,整合中欧班列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货运班列部门管理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