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专题辅导报告摘要
原标题: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专题辅导报告摘要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欧阳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这轮改革的大原则、总盘子。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谋划推进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省委把推进改革作为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关键举措,聚焦省情,统筹谋划,形成了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去年改革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紧跟中央部署,紧贴甘肃实际,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实施规划》,绘制了改革的“施工图”;统筹协调推进,完成改革方案、试点实施等重点改革任务309项;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取向,从小处着眼、细处发力,着力推进惠民生的各项改革,广大群众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健全完善机制,形成了既统一领导、合力推进,又分工负责、分兵把守的工作格局;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及时推广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各领域改革呈现“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局面,不仅有谋划、有进展、有突破,而且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取得了一系列利当前、管长远的改革成果。
二、今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重点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和攻坚期。要紧紧抓住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规划好各项改革出台的时机、方式和节奏,推出一批群众认可,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硬招实招,不断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点要从六个方面发力。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理顺市场和政府关系为核心,突出转变政府职能、国资国企、土地确权颁证、精准扶贫、创新驱动、生态文明等改革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二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正确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努力在民主制度建设、丰富民主形式、推进依法治省、加强城乡治理等方面迈出新步伐。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进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拓宽就业渠道、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遵循“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原则,织密编牢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兜底保障网。五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夯实管党治党的制度基础。六是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3783”主体责任体系,健全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的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各项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准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是为改革立的“规矩”。也就是,改革必须于法有据,“有权不可任性”;改革不能平均用力,必须集中火力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改革不能玩虚的,必须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要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坚定改革必胜的信心。中央有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广大人民群众是热切期盼、坚定拥护,加上30多年积累的改革经验,只要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实现改革的目标。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以敢于革自己的命的魄力和担当、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面对问题不退缩,遇到矛盾不回避,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对看准了的事情、必须改的问题,坚定不移落实到位。善于攻坚克难。把最关键的环节、最大的险关“理出来、标明白”,精准把脉、精准制导,下大气力解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要体现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这轮改革是各个方面体制与制度的深度革新,是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全方位改革,不能仅仅搞单个领域的调整和修补。这轮改革也是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之间协调联动的改革,是改革的集成与互动,不是某一领域的单兵突进。实践中,要妥善处理好遵循规律与开拓创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确保改革任务相互协调、改革进程前后衔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
要建立推进改革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管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广大干部不断增强自觉投身改革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容错机制,解决“不敢改”的问题,鼓励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建立激励机制,解决“不会改”的问题,提高广大干部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和执行力。建立惩处机制,解决“不愿改”的问题,破除改革的“中梗阻”和“肠梗阻”。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改革部署,趁热打铁、乘势而上,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扎实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跟进解决,以改革的新气象、新成效,为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连辑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的战略抉择,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也是甘肃必须抓住的最大战略机遇。
一、深刻认识“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地缘政治上的中亚“棋眼”论。中亚地处欧亚交通咽喉,是大国博弈的“棋眼”,是我国国际战略中的必争必保必稳之地。二是地缘经济上的“腹地”外溢论。经济活跃的东亚和经济发达的西欧之间,有着广阔的待发展腹地,这正是我国资本外溢、产能外溢的理想空间。三是地缘文化上的“丝路精神”论。针对中国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的实际,在“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指导下,首先经略好周边,成为“一带一路”外交的出发点。“一带一路”战略所秉持的正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是其要义。
二、全面把握“一带一路”的经济特征
“一带一路”的核心是经济,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重拾陆路经济。“一带一路”战略双管齐下,在加强海洋大国建设的同时,通过陆路全面向西开放,这势必让世界性的陆路经济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二是大国牵引经济。“一带一路”由中国这样的大国倡议和主导,中国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意一经推出,短时间内就有超过50个国家响应,大国引领的特征十分明显。三是外溢型经济。外溢型经济是传统外向型经济的升级版。“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流向主要是中国巨额资本和过剩产能的溢出。四是新秩序经济。“一带一路”经济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以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为愿景,重构新的经济秩序。五是现代文明经济。“一带一路”经济是注重科技、注重环保、注重诚信、注重规划、注重和平的现代文明经济。
三、辩证看待甘肃的优势劣势
按照“一带一路”布局和对甘肃的定位,综合甘肃条件,甘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优势,也存在劣势,关键是洞察规律、把握机遇,主观能动、创造性应对。
关于战略通道:通道是优势,但只有通道没有其他,通道可能会变成劣势。只有将商贸物流枢纽、产业基地、人文交流基地等功能附着在通道上,通道才能真正成为优势。关于商贸物流枢纽:兰州作为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远不及口岸优势。只有开辟货邮航空口岸,大力发展国际航空陆港经济,打开“天窗”,才能使地理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关于人文交流基地: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厚重,但文化产业过度依靠资源。只有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融合等新型业态,强化内容制作和资本运作,文化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关于能源资源:甘肃传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但传统能源资源型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处于劣势。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资源替代产业,并且形成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才能在传统领域建立新优势。关于政策支持:“三大平台”是甘肃特有的政策优势,但与新疆、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省区相比,甘肃仍缺少政策的含金量。如何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仍然是问题。
四、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
我们要围绕“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的国家定位,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13685”总体部署,努力将甘肃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段。要注意把握以下要点:
一要既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也参与国内经济小循环。“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大循环”是中国经济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小循环”是指经济要素在国内各省区的流动。甘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眼睛既要向外看,更要向内看,全力吸收发达省份的科技、金融、资本和人才等要素,争取在国内经济“小循环”中多受益。
二要使战略通道既能通得畅,又能聚得住。作为国家战略通道,首要任务是保畅通,同时要想方设法在通道上聚集更多的经济要素,包括节点、平台、枢纽、基地,在通道枝干上“嫁接果实”,扩大通道的经济功能。
三要集中力量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国家将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写入“一带一路”规划,我们应该在国家各部委支持下,举全省之力将其办成体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意图,体现国际性、高端性、专业性,体现甘肃特色的常态化文化盛事。
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带一路”是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就是:甘肃整体上成为“一带一路”布局中的重点省份,在国家向西开放的大战略中,甘肃由开放的后方变成了开放的前沿。因此,甘肃更有条件既借助国内发达地区力量,又借助丝路沿线国家的力量发展自己。挑战就是:“一带一路”带来的是全国性的机遇,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发达省区是轻装上阵,落后省区却要“负重”参赛,比如甘肃,还要同时集中精力解决自身的贫困问题。这是对我们智慧、决心、能力和作风的严峻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面对“一带一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必须在国家大战略中找到自己的小切口,把更多的具体项目牢牢地抓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