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现代物流发展与陆路港口建设
甘肃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甘肃省“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使得甘肃省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甘肃省物产集团、兰州金轮实业、西部物流、兰州天奇物流集团等本地大型物流企业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五矿集团、中铁快运、加拿大捷时特及德邦物流等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纷纷落户甘肃,助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0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在社会物流总额构成中,工业品物流仍占主导地位,达到85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56.4%,拉动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增长6.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5.6 %。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1.5%,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1235.0亿元,比上年增长8.0%。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19.7%,比上年回落 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物流成本依然较高。总体分析有其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物流行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 全省75%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物流服务外包经营模式,社会物流需求增加,商贸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基础产业地位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类物流企业借势投资扩张、提升改造、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甘肃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年中开展的“全省交通仓储综合物流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式联运规划建设步伐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尤其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14年上半年,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5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30%以上。
三是行业物流发展水平提升迅速。 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石油化工、医药及特色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
四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 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建设完成的省级应用平台项目“甘肃北斗物流云综合服务平台”,甘肃省物产集团投资建设的“甘肃省物流网”并荣获中物联 “2014年全国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奖,以及“甘肃运输信息网”等专用物流信息网络的相继建成开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跟踪服务系统、道路运输视频系统投入使用,有力带动了甘肃物流产业化调整,为营运管理、物流配送、信息共享等提供了助力,发挥着潮头引领作用。
五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初显成效 。大型工业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规范标准,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使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4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约19.4%,比上年同期降低 0.5个百分点,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占7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运输成本依然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材料和土地等价格的持续上升,保管与管理费用攀升较快,导致部分物流企业盈利空间变窄。
——综合物流枢纽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甘肃省物流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瓶颈制约局面也大为缓解。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枢纽发展相对滞后,衔接不畅,多式联运基础薄弱,各类物流园区分散孤立,信息化水平不高,相互衔接配套不够,致使设施效率不高,城乡配送的末端“最后一公里”物流设施严重缺乏。
——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 截止2014年7月底,全省拥有各类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3000多家,其中达到国家2A级以上标准的物流企业仅23 家,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货运业户,平均每户拥有货车数3.26辆,10辆车以上业户仅占1.5%,货运物流企业"小、散、弱、乱"现象严重,且缺乏稳定性,服务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部分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步履缓慢。 与经济发达省份企业和跨国企业相比,省内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能力、诚信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由于受观念、环境、投资等因素制约,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步伐仍相对缓慢。
——物流行业税收负担仍然偏重。 据我们对省内部分物流企业进行调研,2013年8月-12月“营改增”的实施使物流企业整体税负水平不降反升,平均税负增加9.2%,其中运输型物流企业增长16.2%、仓储型物流企业增长6.7%、综合型物流企业增长8.9%。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物流企业面对大量无发票服务的个体运输装卸业户,无法得到增值税进项抵扣发票;物流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一年投资多年使用,可抵扣项目较少;物流企业的人工成本占经营成本的绝大部分,在增值税体制下,人工成本得不到抵扣等等。
面对问题,直面现实,如何加快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是我们物流人的责任与义务。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五个加快”、“五个转变”对策建议。 “五个加快” 是:
第一、加快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完善新亚欧大陆桥、甘川渝、青甘宁内蒙、甘陕宁等综合物流通道规划建设。优化国家煤、油、粮等重点物资综合物流通道布局,提高国家战略性物流通道保障能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和资源集约利用,提升通道物流组合效率。二是加快兰州、天水、平凉、武威、酒泉等综合物流枢纽规划建设。三是加快末端物流设施规划建设。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配送半径增加的需要,解决好“物流围城”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第二、加快优化物流市场主体结构。 一是加快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加大对现有重点物流企业的扶持引导,深化企业资本运作,促进跨区域、跨方式发展,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二是鼓励发展物流联盟。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间通过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平台整合、品牌整合等形式发展物流联盟。三是促进生产制造企业更多选择现代物流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四是引导或鼓励批零行业早日进入各地综合物流枢纽和各类物流园区发展。五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大力培育发展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的第三方物流、货运代理、无车货运等中介组织,做好多式联运的承运人。
第三、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甘肃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明确建设与维护的主体,明确运营管理制度,使平台能够整合部门、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实现物流数据交换、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等功能,提供网上交易,网上查询、网上结算、网上配送等业务。鼓励加强和完善物流企业自身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进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供应链整合,推进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环节的渗入,促进供需对接,切实提高物流效率。
第四、加快物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加快甘肃物流行业实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大力推行 "黄牌警告"和“黑名单"制度,将那些不讲诚信,不遵守规则的企业记录在案,情节严重的公开曝光,甚至清除出市场,以便净化物流市场,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第五、加快物流业文化体系建设。 我省物流业在继承原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全面适应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着眼于全行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引领,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制度文化建设为途径,行为文化建设为体现,最大限度的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于物流企业文化与物流服务中,使社会公众在享受物流服务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健康、蓬勃、积极向上的物流文化感染与熏陶。
要实现以上 “五个加快”, 甘肃物流行业和企业必须放眼全局,密切关注市场变革和政府改革,放眼大市场,抢抓大机遇。要不断适应平台型网络化、技术型电商化、专业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新模式,审时度势,做到 “五个转变”。
一是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物流业已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具体体现为企业品牌化、网络合理化、运营信息化、服务精益化、经营规范化。
二是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 为合作企业提供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为跨国公司提供“一站式快递服务解决方案”是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因此,通过拓展物流服务功能;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是甘肃省物流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出路。
三是由“独立扩张”向“联动发展”转变。 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加快,物流企业与制造、商贸、金融企业走向深度融合,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乃至实现跨国发展。一方面需要和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联动发展,共同实施扩张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实现合作共赢;另一方面,物流业内部要不断加强整合,提升物流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由“诚信服务”向“诚信行业”转变。 现代物流服务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供应者和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其行为完全以信用制度、诚信体系为基础的。因此,我省物流行业要在提倡企业诚信服务和品牌服务的基础上,依托行业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加快构建行业诚信体系,实现由“诚信服务”向“诚信行业”转变,从而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发展的软实力。
五是由“区域网络”向“跨国网络”转变 。当前我省物流企业要开拓视野、放眼全局,紧紧抓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机遇,延伸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物流供应链及增值服务功能,提高物流效率,由经营省内物流市场向西部、全国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市场发展,建立“立足甘肃、服务全国、辐射西亚”的物流供应链网络,谋取更大发展空间。
二、甘肃陆路港口物流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优势分析
大家都知道,陆路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陆路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甘肃无论从地域、交通方面,还是产业、政策方面,发展陆路港口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丝路经济带的地理区位优势。 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横贯甘肃全境,1600公里的甘肃段占据陆桥中国部分总长度的1/3。甘肃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濒藏通疆、依蒙引宁、坐中联七的区位优势,省会兰州更是位于新丝路经济带中段核心位置,对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地域优势。
二是丝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优势。 甘肃是联系全国并通向中亚、西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陇海、兰新、兰青、京藏、包兰等多条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的交汇枢纽,也是输油输气输电的能源运输大通道。
三是丝路经济带产业体系优势。 甘肃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纺食品、国防军工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特别是甘肃利用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新型能源产业,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 10 兆瓦光伏发电基地,带动电力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供应、相关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丰富的物流资源。
四是国家宏观陆路港口物流政策支持优势。 这里主要介绍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相关情况。
1. 武威保税物流中心。 今年3月3日,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外汇管理局等4部委联合正式批复了甘肃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占地734亩,投资2.79元,从2013年开工建设,已于2014年8月16日正式建成。形成服务甘肃、辐射西北、连接亚欧的现代化物流平台和国家向西开放的进出口产业聚集区,对建设中国西部“世界贸易陆港”,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 今年7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事实上该项目建设实际是在今年3月28日已正式开建。该保税区定位是面向中西亚和欧亚大陆桥对外贸易的需求,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构建兰州新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位于新区核心区,规划总面积约3.39平方公里,由出口加工区、仓储物流区、口岸作业区和综合服务区四个功能区域组成。主要以引进国际贸易、出口外向型企业为重点,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白色家电、电子信息为招商重点。已有一批面向中西亚的出口企业落户兰州新区。入驻企业也将得到一轮提升自身企业竞争力、跨越升级的历史机遇。凡到新区综保区投资的企业,除享受国家赋予综保区的各项政策,还将享受一轮省、市、新区政府优惠政策的叠加奖励和扶持。
(甘肃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