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落实“五通”变开放前沿

06.09.2015  20:58

   中国甘肃网9 月6 日讯  (本网记者 赵凌艺 张文良)自去年5月起,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甘肃省作为全国最早制定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案的省份,围绕落实“五通”为重点,拉开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的大幕。随着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如今的甘肃已由开放的后方变为开放的前沿。

  据省委有关部门印发《方案》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向西开放步伐,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创新,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和任务。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务院也将甘肃定位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甘肃发挥区位、资源和通道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中西亚、欧洲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设施联通、经贸畅通和人文相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甘肃坚持开放带动开发的发展取向,走出了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的新路子。

   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省着力弥补开放平台少的短板,通过加快口岸开放步伐、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提升展会节会国际化水平,加快完善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平台支撑体系。

  2013年12月,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结束了全国唯一一个省会城市没有口岸的历史。今年3月,敦煌机场国际航空口岸获批对外开放,同时,《方案》提出全力推进兰州、武威铁路口岸的规划申报和对外开放。

  《方案》还明确,我省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并在9月底前建成运营,将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完善开放功能。

  此外,武威保税物流中心2014年1月获批,9月通过国家验收,10月封关运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封关运营的保税物流中心,实现了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零”的突破。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自2014年7月获批以来,在短短一年时间累计完成投资14.06亿元,于今年8月18日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营,保税区集保税加工、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目前全省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我省与中西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平台和基地。《方案》提出,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积极申报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制定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扩大开放措施和负面清单。

  同时,我省把兰洽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中国(甘肃)新能源国际博览会等展会节会作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化水平,提高其专业化水准。

   开放通道建设呈现新亮点

  甘肃立足区位和通道优势,把道路联通、设施联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开辟国际航线,开行中欧货运班列,进一步提升了甘肃的通达和集散能力,把甘肃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货物集散中心。

  在巩固原有国际航线的基础上,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今年上半年又新开了兰州至圣彼得堡、法兰克福和日本大阪的航线,截至目前,全省已开通1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并积极积极开通敦煌至香港、兰州至泰国、张掖至香港、兰州至日本大阪、韩国首尔的旅游包机。2014年出入境人员10.5万人次,同比增长11%;今年上半年出入境人员7.8万人次,同比增长75%。

  甘肃密集开通货运班列,依托武威保税物流中心,2014年12月开通了“天马号”(武威-阿拉木图)中欧班列,截至2015年8月14日,已经开行22列,基本实现了常态化运营,拉动武威市外贸进出口增长181%。今年7月5日,“兰州号”(兰州-阿拉木图)中亚国际货运班列从兰州新区成功首发,截至8月25日,共开行11列,货物总值1429万美元。8月29日起,每周开行一列,实现常态化运营。

   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果

  《方案》指出,我省立足资源、能源和产业优势,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中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国际贸易合作日益活跃、对外投资项目进展良好、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进一步拓展了对外开放的空间,提升了对外合作的水平。

  甘肃省进一步加大“走出去”力度,2014年以来,组织200多家企业分别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市和格罗德诺州、伊朗德黑兰市和库姆省、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和新疆霍尔果斯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举办了“中国甘肃特色商品展”,与白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沿线国家签约经贸合作项目合同和协议83个,总金额34.22亿美元。

  2015年上半年,我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出口42.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本地产品出口23.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农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出口强势增长,在201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8%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出口农产品15.18亿元,同比增长30%。

  在今年7月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兰洽会共签约外贸出口、工程承包及投资合同17个,合同金额22.35亿美元,是第二十届兰洽会的2倍多。2014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亿美元,同比增长40%以上。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5744万美元,同比增长8.66%;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

   人文交流取得新进展

  立足甘肃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渊源,不断拓展友好城市关系,在人员培训、技术合作、文化推广等领域广泛开展政府间合作和民间交流,促进了人文相通。其中,我省充分发挥了在风能、太阳能、旱作农业、雨水积蓄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承担了商务部下达的为30多个国家400多名学员进行的援外项目培训任务。

  同时,积极实施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项目,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10期,共有54个国家的232名交流员参加了研习班的学习培训。

  此外,甘肃加强旅游国际合作、加强民间交流,组织开展境内外“双百”旅行商丝绸之路行、境外旅游媒体丝绸之路踩线和美丽中国-丝绸之路宣传推广暨甘港澳旅游交流合作推介等一系列专题活动,并积极邀请国际友人来我省考察访问。

  近两年,丝绸之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民间代表团来我省考察。我省《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优秀舞剧赴欧洲、吉尔吉斯斯坦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其中,在吉国首都比什凯克掀起了一股“中国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