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扶贫车间"遍地开花":政协委员解忧"开花不结果"

13.01.2020  00:00

  中新网兰州1月12日电 (闫姣)目前,甘肃已有1952家“扶贫车间”,数万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柴绍豪发现,不少车间从谋划建设到运行管理、从扶贫效果到发展前景都不平衡,“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扶贫车间’一夜之间可能会变成‘返贫车间’”。

  正值甘肃“两会”期间,针对以上问题,柴绍豪建言,应加快“扶贫车间”的提升改造,促使其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最终转为“振兴车间”。

图为甘肃宕昌县扶贫车间。(资料图) 闫姣 摄

  柴绍豪认为,当下不少贫困地区盲目跟进,扶贫车间“遍地开花”,村村建厂,但未能正常生产,闲置率高,有的招商不精准,开工不久就关门,造成“开花不结果”,“有的车间管理不规范,存在隐患。也有的对车间支持标准不统一,厚此薄彼,造成‘鼻子盖过脸’”。

  “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晰扶持政策,强化监管服务,使扶贫车间运行更规范、增收更明显。”柴绍豪说,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培养经营管理者的实力和能力,培训劳动者的技能素质。

  连日来,甘肃省政协委员围绕今年甘肃《政府工作报告》展开讨论,并聚焦甘肃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产业扶贫全面拉开架势,安排产业到户扶持资金155.6亿元,带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种养规模,扶持8.28万户贫困民众发展“五小”产业。新建扶贫车间1225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34万人,依托产业脱贫的人口达65万人。

  甘肃省政协常委、兰州工业学院副院长郑小平认为,造成“扶贫”变“返贫”,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两张皮”的原因在于,产业发展的轰轰烈烈,但贫困民众参与度不高,也有的扶贫车间盲目跟风发展产业,导致“丰产不丰收”。

  他建言称,产业发展要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在解决市场营销、产销对接、完善贫困地区物流体系上下功夫,要避免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约束机制,以增强民众参与感和获得感。

  《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20年,甘肃将持续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引进更多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办好扶贫车间,加强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监管。(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