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扶贫注重产业链构建 因地制宜探“缺啥补啥”

14.01.2020  00:21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白马铺镇果农采摘苹果。(资料图)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1月13日电 (张婧)“小农户种几亩洋芋和麦子,是为了自家吃食,而当他们面对现代农业发展时,如果没有完备的产业链条,就难以过渡。”甘肃省委书记林铎表示,“拉开架势才能干事,产业链需构建,而非自发,要缺啥补啥。

  正值甘肃“两会”期间,林铎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说,产业链构建起来,既有产业布局、空间规划、落实方案、招商引资项目,又具备保险保障和冷链物流等多种要素,最终能同市场进行对接。

  谈及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林铎表示,该市的产业构建就是他所说的“拉开架势”,正在有板有眼推进当中,特色鲜明。正大集团、天士力、福建圣农等一批大型企业相继在当地落户。

  甘肃省人大代表、庆阳市宁县县委书记侯昌明说,目前宁县苹果种植基地已达到45万亩,已成为增收产业,也是扶贫首位产业。尤其在近几年,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浓缩果汁生产及出口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升集团,探索形成以“三高五化”为核心的“海升苹果”生产模式,为苹果产业的升级发展开辟新路子。

  据了解,“三高”即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五化”就是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

  宁县属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也是全国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区。侯昌明表示,接下来,他们要继续扩大基地种植,完善配套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不仅让宁县苹果为当地民众致富,还要通过品牌成为增收渠道。

  此外,位于甘肃中部的定西市安定区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之一。近年来,安定区因地制宜,按照“政府采购、农户种养、主体带动、订单收购”方式和户均1万元标准,扶持2.08万贫困户发展薯、草、畜、菜等优势主导产业,投放马铃薯良种7257.5吨、优质饲草种子710吨、基础母畜1.98万头只,建成蔬菜育苗棚2444座,户均增收2200元以上。

  此间甘肃《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甘肃安排产业到户扶持资金155.6亿元,带动“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种养规模迅速扩大,扶持8.28万户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当前甘肃产业扶贫已取得明显效果,31个贫困县摘帽退出,藏区实现整体脱贫,当年减少贫困人口9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

  报告披露,2020年,甘肃将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救助机制,对贫困人口、脱贫人口进行动态管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