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入人心爆竹销售遇冷 一些烟花企业谋转型

15.02.2016  09:43

    原标题:“环保”入人心爆竹销售遇冷 一些烟花企业开始谋求转型

    随着烟花爆竹近年来相继被贴上“高危”“污染”“奢侈消费”的标签,市场“遇冷”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2016年兰州12个禁放重点区域、15个禁放重点范围的明确划定夹击,以及“保卫兰州蓝”呼声的高涨,那些在烟花爆竹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也曾一度以为离不开这一行业的花炮企业老板们,已经纷纷转向了其他行业:或开超市、或做餐饮,甚至是新能源等。

    【现象】 烟花爆竹销售持续遇冷

    今年的春节有些不一样:大年初一,小区里零星地响起一阵鞭炮声后,就安静了下来。从上海归来的赵美珍睁了睁眼,很快又回到梦乡,在春节里安安静静地睡懒觉是件幸福的事。除夕、破五,即便是正月初七,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大街上、小区里依然很安静,“静悄悄”地开门迎客成为许多商铺的共识。“鞭炮声从以往的噼里啪啦到如今的稀稀拉拉,空气质量也一下子好了许多。”李亚琴大妈开心地说,从前刺鼻的鞭炮味总会引发她的不适,身患哮喘的她最怕过年,可如今这个担忧没有了。

    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年40岁刚出头的李伟是兰州飞天浏阳烟花城关区新武都路店的店长,已经做了10年之久烟花爆竹生意的他,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道:“生意一年不如一年,今年销售额直接减少了50%,明年要不要继续做,真的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李伟从10年前就开始做烟花爆竹生意,而且年年都是店长,前些年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一个人管着10个店,每年春节做烟花爆竹生意可以赚很多钱,可是提起今年的销售情况,李伟却很无奈,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花1万元钱在新武都路租了二三十平方米的店面,还雇了工人,可由于今年销售额直线下滑,他预计今年卖烟花爆竹恐怕连人工费都赚不出来。

    【影响】 烟花企业纷纷转型谋生路

    兰州烟花爆竹销售的“遇冷”,其实从2012年底就已显现端倪。“行业政策收紧、安全事故频发、雾霾天气效应等诸多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烟花产品市场需求,对公司业务带来一定冲击。”采访中,诸多扎根烟花爆竹行业多年的老板屡屡提到这些原因,外部环境发生巨变,一年不如一年的行情逼得他们转型升级,甚至是转行。

    杨国栋,曾是榆中县和平镇兰州烟花销售公司的负责人,他一共做了三年的烟花爆竹生意,可是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无奈之下,从去年开始他只好转行做新能源生意。而家在外省的石晶以前也是一家烟花爆竹公司西北片区的销售经理,由于兰州烟花爆竹市场逐年萎缩,两年前,他直接离开兰州到外地从事烟花爆竹生意。当记者询问现在他的烟花爆竹销售情况时,石晶苦笑着说:“还是不行,感觉烟花爆竹生意整个都不行,一年不如一年。”目前,他也在考虑转行干别的。

    杨国栋、石晶不是第一个退出者,也绝不是最后一个。昨日下午,记者上网查询了很多烟花爆竹商家的联系方式,可是大多数商家称,“禁改限”以来,因为烟花爆竹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好做,无利可图,他们已经转行干别的去了,有的做起餐饮,有的改行开起了超市。也有些曾在兰州市做烟花爆竹生意的商家,和石晶一样索性直接离开兰州去外地。

    【预测】 生产环保轻烟型烟花产品才是新出路

    效益下滑,企业也在做反思。兰州飞天浏阳烟花制造有限公司杨经理告诉记者,烟花爆竹属于危险品,而今年的运输要求则非常严格,甚至超出了一般供货商的想象,一度出现零售点缺货,厂家供货跟不上的状况。而与外地相比,兰州市区内还明确规定禁放区域和非禁放区域,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些非禁放区域内又自行规定了禁放区,市民买烟花爆竹都不知道哪里该放,哪里不该放。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家住城关区新武都路附近的刘靖说:“过年的几天老听见执法车上的喇叭播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而自家的亲戚住在七里河区龚家湾,买了烟花正在燃放,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就赶到现场阻止了。今年比去年严多了。

    “花炮是一种传统消费品,也是一种文化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采访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家表示,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目前烟花爆竹消费暂时遇冷,并不代表这个行业就江河日下,反而是一次产业升级、优胜劣汰的市场洗牌契机。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以减少烟雾排放,生产环保轻烟型烟花产品才是新出路。  (记者 刘钢 雷亚徽)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