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科学家讲述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员南极生活

23.04.2015  14:27

  甘肃新闻网兰州4月23日电 据西部商报报道:2014年10月,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向南极进发,2015年4月载誉归来,历时163天,总航程约3万海里。昨日,记者在中科院寒旱所采访了刚刚归来的此次科考队中的我省两名科学家。高级工程师王士猛、博士生柳景峰都是第二次参与南极科考,都是科考队内陆队成员,说起此次内陆队的科考生活,他们都称在南极的日子里有酸甜苦乐,很难忘,这份经历值得收藏。

   酸 半年不能和家人团聚

  昨日,记者在中科院寒旱所见到王士猛和柳景峰时,明显地看到他们的脸色比去年出发时黝黑了许多,王士猛打趣道:“这是半年南极生活留下的印记,估计女孩子在南极生活一段时间就找不到对象了!”柳景峰告诉记者,在前往南极的路途中,雪龙船航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大风浪和暴风雪等恶劣的天气,在这种恶劣天气下,晕船现象有所难免。

  “这些身体上遇到的困难都能克服,但半年时间不能和家人团聚很难受,只能一周多时间通过铱星电话给家人简单地报个平安。”王士猛说,他的孩子过五岁生日,给孩子过生日的承诺没有兑现。

   甜 极光是大自然馈赠的最好礼物

  “虽然南极的寒冷和极昼让科考队员承受了心理和身体的磨难,但南极不可替代、绝世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科考队员。”柳景峰说。 南极,不仅有极寒、极昼、极夜,还有极光。王士猛说,在这次科考中,他第一次看到了极光,绚丽的极光是大自然馈赠给科考队员们的最好礼物,也是南极最为瑰丽的景色。

   苦 零下36度环境中钻取深冰芯

  此次科考主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国家“863”计划支持的液封深冰芯钻实用钻取冰芯工作正式开钻,内陆队员在昆仑站区域钻取了172米深冰芯,积累了宝贵的深冰芯钻探现场工作经验。冰芯堪称存储地球气候信息的“黑匣子”,通过对南极深冰芯的研究,能了解几十万年前乃至上百万年前的气候环境。那么,他们是如何钻取172米深冰芯的呢?王士猛告诉记者,共投入雪地车10辆、雪橇42个,总物资约420吨。在钻取172米深冰芯的过程中,科考队员基本在零下36摄氏度的环境中工作,而每次工作的时间基本在4个小时左右,当工作几十分钟后,手就会被冻得僵硬,但在简短的休息后,还要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乐 工作之余跳小苹果 过春节吃到家乡味

  说起乐事,王士猛告诉记者,此次南极之旅吃得好,能吃到自己爱吃的家乡味,并且他们会在工作之余跳小苹果、唱歌、打乒乓球和篮球。尤其在大年三十那天,科考队员们一起动手烹饪了丰富的家乡美食,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饺子,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记者 郭涛)

  原文标题:163天酸甜苦乐南极洲

  我省两名科学家讲述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员的南极生活

  原文链接:http://www.xbsb.com.cn/site1/XBSB/html/2015-04/23/content_125100.htm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