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行动助脱贫驻村帮扶暖民心 ——庆阳市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融合推进纪实
一辆客车行驶在如画的田园间。今年,环县计划完成26个村509公里的通村柏油(水泥)路建设工程,为当地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庆阳市坚持扶贫牵引、双联助力、融合推进的思路,强化驻村帮扶,健全制度机制,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融合推进取得成效。
田间地头显身手
春光明媚,草木萌动。每天清晨,西峰区董志镇庄头村的村民们陆续出门,开始一天的忙碌。庄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小科,总是穿梭在田间地头,热情地与来往村民打招呼,村民们也亲切地叫他“李支书”。
2013年,担任庄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后,李小科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好村上现有的资源,带动群众致富。“农民们都很好相处,只要我们把心放在农村,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会把你当亲人对待。”李小科说。
担任第一书记,官虽不大,但事情不少。近年来,西峰区加大旅游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对庄头村等扶贫村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这时,李小科主动承担起了村级文化宣传的“大喇叭”,倡导村级旅游开发的“清醒人”。他邀请多名历史、文化、考古专家教授前来考察论证,通过网站、微信、新闻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庄头村。先后组织开展了“相约小河湾”“聚焦小河湾”“小河湾乡村读书会·庆阳诗歌朗诵会”“乡村非遗大课堂”等文化宣传交流活动,组建旅游接待中心1处、民间雕塑艺术馆1处、书画交流室1处。据粗略统计,近半年时间里,庄头村共接待游客6000余人。
和李小科一样,2013年以来,合水县板桥镇刘家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志龙也“扎”在贫困村里,扮演着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角色。他逐户走访调查核实,完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资料,并采用GPS现场采集贫困户坐标数据,对157户贫困户进行精准定位,绘制了刘家庄精准扶贫工作作战图,结合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标准和村情民意,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梳理出两张清单。
“找到造成群众贫穷的症结,精准帮扶单位和乡政主要领导,才能共同探讨齐开脱贫致富的‘药方’,进一步明确苹果、养羊、苗林、劳务四大增收产业。理清路子,才能开好方子。”赵志龙说。
真心实意为群众
2013年以来,庆阳市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明确帮扶目标和年度帮扶计划,誓师“任务不完成不撤离”。各驻村帮扶工作队为贫困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强了动力。
合水县老城镇水沟村地处子午岭边缘区,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36户1484人,耕地面积2844亩,村民生活条件艰苦。初春的水沟村乍暖还寒,但贫困户的人心很暖。行走在水沟村的田间,昔日杂草丛生的废弃用地变成了整洁干净的文化广场。
2014年以来,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共86名干部,先后驻村入户实地了解情况,切实了解135户贫困户的所需所求、所困所忧。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挽起裤腿与村民一起劳作;走进贫困户家中,替大家排忧解难;走进村部工作,积极帮助村里找项目、投资金,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工作队制定了《关于促进水沟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帮扶方案》,开展农村卫生环境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组织农户集中清扫村落4次,新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点10处,聘请垃圾清运人员2人,协调双联单位配套资金15.5万元,动员群众自筹资金约8万元支持农户改厨65户、改厕110户、改圈38户。
如今,水沟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村部、老年活动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一应俱全。村里人最真切的感受就是:村子美了,道路通了,致富门路多了,生活变样了。
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地处山区,农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缺水、短电、交通不便成为村民致富的最大瓶颈。2014年,在全区15个贫困村扶贫摸底中,毛寺村排名垫底,是全区基础条件最差、群众收入最低的行政村。
毛寺村驻村第一书记罗雪莲告诉记者,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工作以来,始终把解决群众“行路难”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毛寺村道路建设,改善出行环境。先后投资80万元,整修拓宽铺砂硬化村组毛寺至文洼沿川公路7.5公里;投资500万元完成毛寺组居民点至滑雪场水泥路面硬化环形路5.3公里,毛寺至蒲河柏油硬化公路3.7公里;投资15.4万元,完成毛寺至显胜上山公路绿化8.8公里。扶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毛寺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蒲河岸边,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独具特色,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前,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着百姓的回家路,数百亩瓜菜在春日暖阳中长势良好。
“与群众打交道,就要全身心投入田间地头,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做群众的贴心人、热心人、有心人,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罗雪莲说。
精准扶贫见成效
今年63岁的张述礼,是西峰区董志镇庄头村北咀组贫困户。过去,全家靠天吃饭,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如今,在精准扶贫带动下,8亩核桃园、4亩玉米地、6只育肥羊成了这个三口之家的主要增收致富产业。“要不是政府支持,我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张述礼说。
高海林是合水县固城乡董家寺村的贫困户。前些年,他一直在外打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还供不上全家人的生活。看到村里人靠着种菜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决定回到村里,和妻子一起种瓜种菜。了解到高海林家的实际情况后,驻村工作队组织技术人员蹲点帮扶,开展瓜菜栽培种植、除虫杀菌等各项技术指导,帮他突破技术难关。
如今,高海林经营着4个蔬菜大棚,每年种两茬,第一茬种甜瓜,第二茬种豆角、辣椒等新鲜蔬菜。种菜三年,高海林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去年收入最好,仅甜瓜这一茬就卖了3万多元。“种瓜种菜比打工强,既能照顾老人,也能管上家,这两年政策好,收入也不错,再努力一把,家里的日子还会过得更好。”
合水县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度,通过目标任务精准对接、帮扶内容精准落实等措施,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聚焦精准扶贫。董家寺村是合水县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全村大部分农民都靠种植蔬菜脱贫致富,菜农苦于没有专业技术。在选派驻村工作队时,合水县有针对性地选派农业、科技等部门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张海飞队长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合水县蔬菜办的技术骨干,派遣他到董家寺村可谓专业对口,在帮助当地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可以给当地菜农进行技术指导。
据统计,全市共有省、市、县、乡、村五级联村单位共1320个,全市116个乡镇均成立了由5至7人组成的双联扶贫工作站,并为其中537个贫困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实现了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目前,全市已成立由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组成的双联扶贫驻村工作队1261个,驻村队员达到14023名、联户干部33312人,制订驻村工作计划2613份,帮助贫困村新修农村公路361条3289公里,新修桥梁101座、灌溉渠道307.8公里,改造农村危房0.71万户,解决安全饮水3.48万人,整修农田10.14万亩;新栽林果11.03万亩,发展养殖大户7.17万户,种植设施瓜菜13万亩,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553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193期,培训农民27.6万人次,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32.8万人次;新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3个,衔接落实各类帮扶项目9726个。(陇东报记者闫慧 焦敏龙 通讯员陈羿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