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服务体系“升级版” ——渭源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见闻
科技特派员是指科技人员保留原单位待遇不变,到农村或企业中去工作。其发端于福建省的一次基层实践,目的是帮扶贫困农村和转化科技成果。后来,这种方式由科技部在全国范围推广,其中甘肃是全国首批两个试点省份之一,承担实践先行者的重任。经过十多年发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如今已成为全国科技行业的长期性重要行动。近段时间以来,我省定西市渭源县在科技特派员实践中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收获,也遇到出乎意料的困难,其中的实践探索值得思考、值得重视。
入村:“电子女”的魅力
科技特派员郭江涛帮扶渭源县会川镇西关村,她是一个“电子女”。
9月1日,走进西关村“陇原宝贝O2O体验馆”,里面展示着当地的土特产,有当归头、手工纺织品,甚至还有茄子与萝卜。这个电子商务点服务着当地33家网店和16家物流网点,负责这些服务对象的技术、物流配送和联系货源。这是28岁的科技特派员郭江涛办起来的。
郭江涛的名字像个男孩子的名字,但实际上说话细声细语。2010年她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干过乡党委秘书、村支部副书记等职,后来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西关村,带领两名驻村干部,组成一个科技小分队,自任“队长”,由村上的企业鑫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出场地办起电子商务中心。郭江涛本科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她说:“以前在政府部门工作,按部就班。现在结合自己的专业,干自己爱干的事儿,挺不错的。”
不错的还有这个小分队的成绩。从今年5月底成立以来,3个多月的时间,这个电子商务点已经有营销收入260多万元。小分队还在周二、周四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附近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准备创业者,教如何在网上策划、做美工、销售,指导开网店。如今,已有150多人就业了。郭江涛说,下一步要免费为更多的培训者提供食宿、电脑等,支持这些人创业,也增加出资企业的效益。
郭江涛对收入还算满意。目前,原单位给她每个月发2600元工资,鑫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给她每个月发2000多元补贴。
渭源县科技局局长李有明说,科技特派员工作目前有个矛盾存在,科技特派员在原单位与帮扶点均有收入,会造成个别人心理不平衡。李有明说:“李克强总理7月27日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讲,科技人员应当是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而科技特派员懂技术,让懂技术的人收入高,符合国家政策方向。”
入户:“鸡大婶”的效应
科技特派员黄丽琴帮扶个体户王志斌的养鸡场已经4年,她是一个“鸡大婶”。
王志斌原来办了一个家庭养鸡场,技术落后,就主动向县科技局、县畜牧局申请派个科技特派员。县畜牧站的黄丽琴于是来到这里,从养殖技术、鸡舍环境各方面进行了改造,这个家庭养鸡场迅速壮大,原来一年营业收入几十万元,今年前8个月,已经收入500多万元。而且在科技特派员的要求下,家庭养鸡场走上了“正规”道路,为鸡蛋申请了“牧尔山”商标,不久前还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并向全县供应鸡苗,产品供不应求。
老板王志斌笑嘻嘻地对记者说:“科技特派员嘛作用也不大,就是一个顶梁柱而已。”36岁的“顶梁柱”黄丽琴脸上晒得通红,一身农妇打扮,很难将其与技术人员的身份联系到一起。然而貌不出众的“鸡大婶”不仅研发了成套鸡舍自动化设备,还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鸡大婶”最近又在研发中药配合养鸡技术,王志斌对此大为惊叹,他说:“真是怪啊,不光吃过中药的鸡产蛋稳定,而且不吃中药的鸡发病,吃了中药的鸡死活就是不发病。”
王志斌神秘地说:“给科技特派员的补贴钱数我得保密。不过可千万不能把特派员撤了,一撤,我的两条腿就少了一条腿了。”
“鸡大婶”目前对工作很满意,但是对个人的未来她也说不准。定西市科技局副局长李虹说,为了让科技特派员放心工作,渭源县乃至定西市的科技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共同商定,科技特派员评选先进时,不占原单位的名额,这样原单位和科技特派员都安心。而且,渭源县和定西市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由科技、组织人事部门一起牵头抓,除了更有利于保障科技特派员的“后方”外,还有助于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突破。
入企:科班生的理念
科技特派员龙兴华帮扶渭河源马铃薯种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他也被任命为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率领着其他3名科技特派员组成一个科技小分队工作。
据龙兴华介绍,渭河源分司仅在渭源县的资产就达到1.5亿元,还在河西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也开设了经营分支。这个小分队如今在这家民营企业中的作用已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帮扶”。4个人中,龙兴华职位最高,主管市场销售;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席艳红则管着办公室和接待等各种杂事;甘农大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江海洋管理内蒙古的3万亩生产基地;同样甘农大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陆则权主管企业全部技术研发。
这几位科技特派员的经历非常相似。大学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单位在县马铃薯产业办公室、县农技中心等,然后作为科技特派员被派到企业中。
这几位科班出身的科技特派员的理念也相似。他们推动建起了拥有131个马铃薯品种的种质资源库,其中包括不少国外品种。这个资源库对企业来说,没有直接的生产经营作用,主要对从事研究的科技人员有用。企业的一位人士说:“为这个资源库就要‘义务’支出6个人的工资和福利,没有实际作用。但科班生们感兴趣,企业就得付出这个成本。”
这几位科技特派员的理念还体现在经营和研发中。龙兴华主管销售,把马铃薯原原种免费发给周围农民种,然后再用市场价购回原种薯。陆则权不仅指导进行品种研发、引进、驯化、筛选,还引进试验一种市场价格堪比冬虫夏草的植物。
这个科技小分队已成为这家企业真正的支撑,从技术到销售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而这些科技特派员的理念又与企业老板和农民经常有所不同,而在理念冲突中,这些科技特派员所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往往迫使企业与农民在衡量中作出让步。或许,这正是科班出身的科技特派员的可贵之处。
创企:“羊大叔”的尝试
科技特派员张卫东帮扶田家河乡元古堆村,他是一个“羊大叔”。
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是个贫困村,2012年人均收入才1400元。在各方面大力帮扶下,2014年人均收入达到了3405元。可贫困村里没有得力的企业,再往前走难度很大。于是,县畜牧局的张卫东作为科技特派员今年6月在元古堆村领办起良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
原来,在扶贫过程中,酒钢公司帮村里62户移民安置户每家修了一个羊舍。可羊的价格不高,村民不愿意养羊。张卫东带领4名科技人员组成一个小分队,以1个羊舍每年600元的租金租下来,再把村里的99户精准扶贫户、124户低保户、62户移民户纳入作为股东。村民不承担风险,每年只管分20%的红利。
穿着破旧的蓝大褂工作服的张卫东说:“我们不是挣钱来的,而是希望帮助农民通过劳动提高生活水平。”
张卫东算账,除县畜牧局职工募集22万元外,扶贫部门项目资金资助50万元,乡政府支持40万元,政府部门总共按1200只羊入了股。8月中旬,已有500只母羊和10多只公羊入圈了。张卫东在此起彼伏的“咩咩”声中说:“我觉得前景应该好。一是羊价长期低,物极必反;二是我们5个技术人员最低文化程度是大专,年龄从20岁到50岁,搭配合理。”当然,张卫东坦承,“压力特别大,县上还没技术干部养羊的先例。不过正是因为压力大,所以更要走技术路线”。
不管企业办得成功与否,张卫东认为企业目前已经可以帮贫困村民不少。村民可以使用企业的机械,靠羊舍收租金,秸秆可以拿来换羊粪。
张卫东感慨:“我以前是讲课教养羊的,现在自己领办羊企,才发现问题很多。”基于张卫东的实践,渭源县将把200多名畜牧干部轮流培训一遍,每月一批,每批5人,到元古堆村良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来进修。
渭源县科技局局长李有明说,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精准扶贫。在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支持下,目前渭源县已在109个贫困村派出了119名科技特派员,做到了全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不过,现在也出现了一个问题,科技特派员入驻贫困村,村上没钱补贴,科技特派员的食宿、交通得自己掏腰包。李有明解释,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措施,希望上级科技与人事部门能出台政策,为这些“穷”科技特派员补贴食宿、交通费用。
催化:农艺师的作用
作为定西市农科院的高级农艺师,48岁的罗有中是水平高、岁数大的科技特派员团体代表。
罗有中今年4月来到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其他3人一起,共同负责这个企业的马铃薯脱毒薯、微型薯、原原种研究与生产。
罗有中说:“企业比科研单位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技术出来,农户直接就能用。”不过他认为,企业“缺细节”,科研单位“缺全面”。
罗有中举例,企业按标准规程在生产脱毒苗时大家穿工作服,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人只在上半身穿工作服,起不到无菌化操作的效能。这就需要科技特派员发挥“催化”作用,指导企业把细节做好,才能让科技在生产中生根、落地、开花。而科研单位只搞专项研究,科研人员根本不会想到有时与科研无关的一根小铁丝处理不好都会影响生产,所以在企业全方位做事很锻炼人。
目前,这个企业的技术全部由4名科技特派员组成的小分队来负责,就连培训附近农民也由小分队负责。2012年,来企业的科技特派员杜宏辉已被任命为管技术的副总经理,目前正研究改用“雾培”方式培育马铃薯原原种,如若成功,每株苗的原原种产量能惊人地增加20倍以上,效益不言而喻。
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负责人谢正团对渭源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调研后认为,渭源县科技特派员已经深深融入生产实践中,渭源县的实践其实是在打造一个“升级版”的科技特派员之路,省科技厅正在根据渭源县的实践制定新的政策,极有可能在机制体制上有新突破。他说,这次探索也意外地为长期困扰科技战线的一个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向。谢正团说,科技力量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所以近年来县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在弱化,甚至在某些地方消失。而渭源县科技特派员的实践说明,县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基层科技人员做好服务,为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做好保障。“这其实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认识得这样深刻。”谢正团说。(记者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