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八办旧址对公众免费开放

26.08.2014  03:37

市民聆听讲解

    8月23日,在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甘南路700号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院内,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有一位老人,她身穿一身红军服,一头银丝,精神矍铄,格外引人注目。人们簇拥在她的身旁,唱着缅怀红军的歌,怀念那段峥嵘岁月。这位93岁高龄的老人便是牟炳贞。1933年,她11岁,从四川参加了红军,成了西路军总医院的一名小护士,目前是我省健在的两位西路军战士之一。她说,来到老八办,很是怀念自己的战友。8月26日,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将对公众免费开放。这里将会成为世人了解西路军,缅怀西路军的一个重要红色窗口,它将和位于酒泉路314号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一起,连成两颗红色旅游明珠。

    政府斥资进行旧址修缮

    红军兰州联络处是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的前身,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就近营救红西路军而千方百计设在兰州的一个半公开的办事机构。为便利工作起见,一度也称“彭公馆”(因负责人彭加伦而名)。联络处1937年5月设立,同年8月底因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而更名。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联络处和办事处的主要工作都是以营救被俘及流落河西的红西路军人员为主。

    正是鉴于其历史价值和重要作用,今年,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政府再次投入181万元进行旧址修缮,557万元进行展览提升。改造后的展览有照片238张、电文37篇、文物88件。整个展览展现了自1936年11月至1937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是如何在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下,以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策应河东红军的军事行动、策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过程;展现了在当时占红军总数五分之二强的一支英雄部队,是如何以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生命不息战斗到底、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百折不挠万死不辞的精神,甘愿为国家民族牺牲一切的伟大品格。同时,也全面和真切地展示了党中央和各地办事处以及人民群众对红西路军的营救。正是党中央、办事处和人民群众3个层面上的全方位营救,红西路军虽然只有400多人成建制地抵达甘新交界的星星峡,但仍有4700人最终回到党的怀抱,陇原大地至今流传着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

    明日八办旧址开馆

    作为市文化局的一个重点立项项目,在该局的倾心打造下,8月26日,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对公众免费开馆。

    记者在八办见到了省政府参事、省十届政协常委吴仲英。她对记者说,她父亲是吴鸿宾,解放前是甘青宁特委第一任书记,八办旧址就是她父亲帮着给选址的,他还接受周总理的委托,大力营救西路军将士。吴仲英感慨地说,八办原址能保留下来不容易,是一个很好的革命教育基地。市委党史办副主任袁志学说,市文化局、八办、党史办联手为八办旧址打造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融合红色教育、廉政建设教育、国防教育与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点,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一部分,它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产业的使命。研究西路军史的专家麻琨、郝成铭、朱永光等认为,八办旧址的开馆对研究我党的革命历史及西路军史都有着重要意义。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旧址展览共分图片展览和旧址陈列两大部分:图片展览部分为六个单元,(一)挥师西渡——单独肩负打通国际路线的历史重任;(二)策应河东——全力完成服务全局的历史使命;(三)血战临高——充分展现中国工农红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四)风雪祁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限挑战;(五)多方营救——充满关爱和历经曲折的凤凰涅槃;(六)永恒纪念——黄河东流声不断祁连处处有丰碑。旧址陈列部分分故事墙、名录墙、营救原状、甘工委成立原状、接应与转送组雕等7个部分。

    千里河西,巍巍祁连;白雪皑皑,地冻天寒。1936年冬,21800多名身着单衣的红军指战员,就是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中,经历了悲壮而惨烈的西征之路。逝者如斯,一晃那段悲壮的历史已过去了78年。历史虽然远去,如今在兰州,八办旧址的开馆记录着西路军那巍巍魂魄,无疑会给世人新添一个珍贵的去处。兰州晚报记者 翟正文

    肖朝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