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在甘南召开 全域旅游奏响旅游强省最强音

21.02.2017  16:07

夏河拉卜楞寺

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让甘南形象更靓丽

风景秀丽的九色香巴拉民族风情旅游廊道五十二个观景台之桑科湿地观景台

迭部扎尕那风光

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盛况(资料图片)

  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人人是导游。全新的旅游面貌和环境真正把甘南富集的资源优势转化成推动地方发展的经济优势。去年以来,围绕率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目标,甘南州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全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旅游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强劲势头。

  数据显示,甘南州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由2015年的770.02万人次、34.0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003.15万人次、46.78亿元,同比增长30.27%和34.48%。旅游人数、综合收入保持两位数高位运行,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在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甘南全域旅游的创建为我省其他市州县区推进全域旅游创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引领作用。2月16日,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与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在甘南召开,就是要因势利导、鼓劲加油,强力推进我省全域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品牌旅游目的地。副省长夏红民在会上强调,2017年,全省旅游工作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大景区建设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手段,更加突出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发展质量,重点实施“十大行动”助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

  毋庸置疑,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将是我省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符合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整体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方向,对于统筹和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旅游人次突破千万的背后

  二月的甘南草原,蜿蜒着气势磅礴的身躯,沐浴着离天最近的阳光,起伏着四季轮回的节奏,巍峨展示出青藏高原顶天立地的恢宏形象,豪迈诠释着雪域圣地雄浑苍茫的粗犷气质,生动演绎着高原儿女昂扬向上的精神风采。

  一年一度的正月晒佛节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拉开了甘南今年旅游的序幕。在游客领略宗教文化浓郁氛围的同时,从拉卜楞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景区观景台、牧家乐、夏河机场、当周草原及沿线环境一路走来,干净整洁的环境带给游客面貌一新的感觉,让游客赞叹不已。

  这就是今天的甘南。现在,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甘南旅游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甘南藏区越来越成为海内外广大游客趋之若鹜的“目的地”、返璞归真的“栖息地”、虔诚心灵的“归属地”。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甘南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全面推进是密不可分的。

  青山含黛千秋画,绿水流韵万古情。在甘南这座熠熠生辉的生态大屏障和民族大观园里,雄伟秀丽的自然景观和色彩缤纷的民族风情,为甘南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和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全力推动转型升级、奋力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动力源泉。

  为进一步提高甘南的形象美誉度和旅游知名度,构建精彩纷呈的旅游环境,切实把“青藏之窗、户外天堂”的特色品牌打造好,把“遥远西藏、咫尺甘南”的区位优势宣传好,把“甘南·让绿色为生命虔诚”的旅游主题营销好,从2015年开始,甘南州委、州政府正确决策、果断出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环境革命”。

  当时,甘南州委、州政府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把目标定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上,明确提出“视线之内无垃圾”“全域旅游无垃圾”,向全州人民发出了动员令。一把手负责、分级包干,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高位谋划,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扎实部署。环境整治从提升思想认识入手,改变旧观念和旧意识,消除落后观念、打破陈规陋习。“环境革命”实现了甘南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目标,取得了“暴风骤雨治顽疾、春风化雨洗尘埃、和风细雨润心灵”的叠加放大效应,甘南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获了“墙里开花、墙外芬芳”的特殊惊喜。

  事实证明,甘南已享受到“环境改革”的红利,2016年旅游人数比2011年增加了774万人次。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让甘南以无比靓丽的形象,展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眼前一亮、无比惊喜,心灵受到了震撼。

  2月16日,参加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暨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的全省各市州代表在甘南夏河、合作等景点、景区、农牧村实地参观后,为甘南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纷纷点赞。

全域旅游下的转型升级

  围绕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甘南牢牢抓住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历史机遇,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点、甘南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树立“大战略”意识,才能让品牌引领甘南旅游。甘南高倍聚焦“闻名全省、领先藏区、享誉全国”的宏伟目标,牢固树立“跳出旅游抓旅游、跳出甘南谋发展”的战略意识,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倾心打造高原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红色圣地游、宗教文化游四大主题品牌,力促甘南旅游在国家精品环线和全省“321”精品线路中占据一席之地。

  开展“大环境”整治,才能让文明牵手甘南旅游。通过深入落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战略决策,甘南加快推进“十大环境”建设步伐,全面革新甘南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解决了“脏乱差”问题,改变了“慵懒散”现象,弘扬了“真善美”,提振了“精气神”,盘活了全社会自信自强的动力源泉,为着力打造精彩纷呈的旅游环境和“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注入了更多文明素养。

  突出“大生态”主题,才能让绿色涵养甘南旅游。甘南牢固树立“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千好万好不如生态良好”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生态信仰不可亵渎、自然尊严不可冒犯”的思想底线,不断激活放大各族群众的“生态崇拜”和“生态自觉”,坚决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治理“三大战役”,强势推进“绿色长征”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深入开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活动,为加快创建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描绘了一层厚重的生态底色。

  扛起“大文化”招牌,才能让灵魂依附甘南旅游。为准确把握“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为文化赋形”的关系,甘南牢牢抓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保护和传承甘南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璀璨夺目的生态文化、奋发向上的红色文化,扎实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厚植甘南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实现了“优秀文化资源”向“特色旅游资源”的加快转变。

  打造“大景区”格局,才能让项目支撑甘南旅游。近年来,甘南积极争取和全面落实各类旅游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冶力关、拉卜楞两大省级重点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大峪沟、扎尕那、郎木寺、腊子口等景区景点的晋等升级工作,不断提高甘南旅游的品位和层次。特别是挺立在旅游主干道上的52处观景台、起伏在草原山峦上的万亩油菜花风景长廊、闪烁在高原星空下的城市夜景观,极大增强了甘南旅游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感染力、心灵震撼力,避免了“同质化”的审美疲惫,突出了“差异化”的地域风情。

  推进“大环线”建设,才能让交通带动甘南旅游。为此,甘南大力实施“6955”交通突破行动,夏河机场建成通航,临合高速和迭宕公路的建成通车,玛久、合和、夏同公路的全面开通,兰合铁路的开工建设,甘南与阿坝、黄南、兰州、临夏、定西、陇南等市州的“旅游大环线”初步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增强。

  扯住“大城市”袖子,才能让市场辐射甘南旅游。甘南精心打造“青藏之窗、户外天堂”的特色品牌,充分发挥“遥远西藏、咫尺甘南”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甘南旅游进兰州、进西宁、进西安、进银川、进成都、进重庆,全面推介“甘南·让绿色为生命虔诚”的人文主题,不断扩大旅游辐射半径和客源市场,为更多都市旅游群体“选择甘南游、记住甘南美、缔结甘南情”搭建了强大平台。

  促进“大资本”投入,才能让杠杆撬动甘南旅游。甘南切实加大旅游项目争取和金融机构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多元融资渠道,重视调动和吸收民间资本参与运作,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为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做好“大智慧”文章,才能让管理规范甘南旅游。围绕互联网+,甘南突出抓好“智慧甘南”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平台,不断加快甘南旅游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进程,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的整体水平。

  释放“大宣传”效应,才能让世界青睐甘南旅游。甘南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先后组团赴丹麦、日本、韩国、尼泊尔等国家开展文化旅游宣传,高规格举办了世界旅游形象大使中国少数民族赛区甘南总决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服饰展演、香巴拉全球摄影大典三大国际性活动,高密度举办了全国露营大会、全国首届高原山地穿越挑战赛、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及香浪节、拔河节、赛马节、楹联文化节、锅庄舞大赛、大力士赛等节庆赛事活动,面向国内国际和五湖四海展示了甘南形象、传播了甘南声音、讲述了甘南故事,真正使风华绝代的甘南景观、超凡脱俗的甘南气质、永不褪色的甘南记忆、虔诚纯朴的甘南情怀在更高平台和更大空间得到了精彩绽放,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甘南、关注甘南、走进甘南。

  无限风光在高原,绿色崛起看甘南。毫无疑问,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焕发出了高原明珠璀璨光芒,彰显出了大美甘南绝世风采。今后,甘南将全力打响以生态山水游、草原湿地游、高原峡谷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文化游、红色圣地游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倾力打造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三河一江”风情线,做大做强大九寨北线和丝绸之路南线精品线路,主动融入“黄河上游大草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真正把甘南藏区建设成“全域旅游的大观园、雪域圣地的锦绣园、绚丽甘肃的后花园、东方世界的伊甸园”。

奏响旅游强省的最强音

  对甘南乃至甘肃而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不仅是对旅游资源的一次充分整合和集约利用,更是对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发展理念的再升华、发展思路的再创新、发展空间的再拓展、发展历程的再追溯、发展模式的再塑造,是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举。

  现在,从点到面,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在甘肃如火如荼地推进着。

  面对机遇和挑战,为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我省将统筹指导全省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围绕“绚丽甘肃、人文甘肃、养生甘肃、如意甘肃”四大主题品牌,以全域景区化、产业融合化、全民共享化为着眼点,以加强旅游产品和服务精准供给为突破点,以注重投资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促进消费、增加税收、造福百姓为落脚点,推动全省旅游产业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转变,打造一批休闲、度假、养生、观光旅游目的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黄金段。

  按照在甘南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与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的目标和任务,今年我省围绕全域统筹规划、全域整合资源、全要素综合配置、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目标,通过对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我省旅游业发展由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要因地制宜,分区域、分步骤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今年,我省列入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甘南等市州和敦煌等县市区,将围绕打造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尽快形成政府与市场、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旅游先行区和创新区。到2018年底,甘南、张掖、嘉峪关三市州和敦煌市、榆中县等11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不仅是旅游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一种区域旅游发展理念,也是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我省各创建市县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从旅游目的地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龙头景区带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旅游扶贫等方面,形成“一地一品,一地一色”,推动全省全域旅游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省全力推动4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县(区)为先导带动镇、村全面提升,补齐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短板”。力争到2020年全省40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有一半(20个)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我省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2800亿元以上,国内过夜游客平均逗留天数达2天以上,国内旅游人均消费达700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5%以上,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达8.5%以上。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