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学生用镜头记录“兰州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盛赞

12.11.2015  17:26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兰州行)”活动开幕合影

  兰州——黄河唯一穿过的省会城市,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而在外国青年大学生的眼中,又有不一样的兰州。7月20日,第五届“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兰州行活动开幕式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及芬兰赫尔辛基应用科技大学、图库尔大学的师生共13人来兰州交流,拍摄11部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短片,用他们的眼睛看兰州,用摄像机记录兰州文化。

展映仪式现场。

  文化交流无国界,11名外国大学生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们结成“一对一”小组,经过为期17天的考察、确定选题、拍摄、剪辑,最终完成了《野草莓》、《来一碗兰州牛肉面》、《倾听兰州》、《民族瑰宝》等11部短片,记录了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秦腔、正宁路小吃、兰州摇滚、刻葫芦、兰州民谣等兰州文化元素,用他们的视角讲述了关于兰州的故事,并于8月4日上午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兰州行)”展映仪式。

  11月9日晚,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举行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兰州行)”展映暨作品研讨会。会上放映了新加坡大学生与西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共同创作的关于牛肉面、羊皮筏子和秦腔的纪录片《马师傅》、《来一碗兰州牛肉面》、《民族瑰宝》等三部纪录片,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习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时,盛赞新加坡青年通过兰州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

  习近平说,中新友好合作事业需要青年一代传承发扬,两国友谊的接力棒需要两国年轻一代接过来、跑下去。今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两名大学生则用一年时间拍摄了50个新加坡当地人物的梦想故事。习近平希望,中新两国青年发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精神,加深对彼此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彼此人生追求的了解,互学互鉴,增进友谊,共当中新友谊的忠实继承者、积极参与者、热心奉献者,成为中新关系发展的生力军。

  在当前“一带一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下,兰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对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是外国青年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对甘肃文化传承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