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领航未来——庆阳市启动实施“美丽园丁”计划侧记

25.10.2015  11:58

  最近一段时间,一个关于“美丽园丁”计划的行动,成了革命老区庆阳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10月15日,“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支持庆阳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启动大会在南梁列宁小学举行,全市八县区均设有分会场,会议实况同步直播。

  一个关于教育行业的会议,面向全市直播,说明这不仅仅只是教育界的大事,更是事关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

  “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是由清华大学EMBA校友会的爱心企业家组成的公益性组织,主要致力于“老、少、边、贫”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校长的培训。按照支持协议,基金会将帮助庆阳建办特色学校,培训骨干教师、学科紧缺教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

  实施“美丽园丁”计划,就是为教师深造提质提供平台,为孩子成长成才点亮心灯,为群众脱贫致富点燃希望。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表示,庆阳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全面实施“美丽园丁”计划,是庆阳教育事业发展史上一项承接过去、领航未来的重大举措。

扶贫先扶智,发展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目前,庆阳仍属国家重点贫困地区。究其原因,用群众的话说,穷在“天”、困在“路”、贫在“人”——自然环境差,支柱产业弱,群众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基本技能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攻坚行动中,庆阳市突出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大力实施以农民“五变”为牵引的特色产业培育工程,着力改变群众“穷在天”的现状,实施以交通为牵引的基础设施扶贫工程,着力解决“困在路”的问题。经过大刀阔斧的推动,这两项工程已初见成效。

  但是,“贫在人”的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据2013年的统计显示,庆阳市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6年,文盲半文盲率高达8.7%,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的技能。庆阳市市长贠建民分析认为: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一个“明白人”,自身缺乏基本的能力,仅靠别人帮扶,“扶”起来也可能会“倒”下去;一个县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抓发展、搞建设,也要大打折扣。

  “人”的问题,既是主要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栾克军告诉记者:“在新一轮扶贫攻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庆阳的贫困主要‘贫在人’,扶贫必先扶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才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这些年,庆阳市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上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庆阳市以农村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生产技能、文化科技和思想道德素养。仅去年就培训农业适用技术人员6700人次、贫困家庭“两后生”7320人。

  庆阳市还在国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基础上,在全市创新性地实施了“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分三批在全市1261个村每村选录一名优秀农村青年,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涉农专业技术知识脱产学习,为每个村培养了1名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

  庆阳市既立足当下,更着眼长远。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解决劳动力素质欠缺这一“燃眉之急”的同时,庆阳市还下工夫抓素质提升,从根本上抓好基础教育这一“百年大计”。

  2013年,庆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

培养一个孩子,就能改变一个家庭

  “家里只要能供出个成器的学生,日子再困难,也都是暂时的。”正宁县榆林子镇文乐村的李相斌这样认为。李相斌的儿子在读高中,而同村有的人家,孩子早早外出打工挣钱了。但李相斌不眼热,他说,儿子学习好,有指望。

  “把娃娃培养好,学好一身本事,将来就算是打工,咱也打个‘高级工’。”李相斌的想法,也是当下庆阳越来越多的群众的共识,大家逐步认识到,培养一名孩子,就可能改变整个家庭的面貌。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近年来,庆阳市花大力气改善基础教育环境,全面启动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名师培养培训、基础教育扶贫攻坚等七大工程,奋力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提质发展、创新发展。

  庆阳市先后投入1.6亿元,新建幼儿园275所;投入1.3亿元实施农村学校小伙房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惠及30多万师生。

  投入2亿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使更多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投入1500多万元,在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培训校长、教师、班主任7000多人次……

  这些举措,极大地转变了学校的管理理念,唤醒了教师的教育激情,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上升。

  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教育作为脱贫致富、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和“拔穷根”的治本措施,响亮地提出“教育兴则庆阳兴、教育强则庆阳强”的口号,在制定的“1+20”精准扶贫方案中,把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优先安排,重点攻坚。

  “再贫困的家庭,只要还留有一颗读书的种子,就大有希望;再荒寒的地方,只要还能听到琅琅书声,就充满阳光。”在与教育系统干部的交流中,栾克军反复强调,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抓住了教育,就抓住了希望。

  庆阳市教育局局长李晓岩告诉记者,庆阳市现在将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如今,庆阳市也跻身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西峰、庆城、合水3个县区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标准。目前,全市有各类学校1928所,在校学生33.47万人,初中学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率达到87.7%。

  教育是一项“慢”事业,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经得起考验。庆阳市退休教师周自强对市委、市政府力主推动基础教育的做法十分赞赏:“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千秋大计,但谁都清楚,教育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儿,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是不会啃下这块‘硬骨头’的。”

培养一名好老师,等于培养更多的好孩子

  在李晓岩眼里,近几年,虽然庆阳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仍然与现实需要有着非常大的距离。按照教育局的分析,庆阳教育具有“两高两低”的阶段性特征: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程度高,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低,发展水平、办学层次相对低。搞好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教师变了,学校就会变,学生就会变,教育就会变,社会也会跟着变。

  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庆阳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要发展好教育,先得从培养好教师做起。只有通过专业发展,唤醒教师的职业自觉,才能真正改变教师的精神状态。

  因为这个强烈的愿望,在以往与国内知名师范院校合作的基础上,庆阳市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与“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进行了积极衔接。

  今年8月,栾克军带领庆阳市考察团专程赴河南洛阳市,实地考察了当地实施的“美丽园丁”项目。随后,庆阳市考察团又赴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考察对接,寻求帮助、洽谈合作。凭着这种放不住、等不得的努力,不足两个月时间,这项旨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项目就在老区正式落户。

  《“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支持庆阳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将重点实施“一项行动”“六大工程”。即,“中国好老师”行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深度试点工程、特色示范学校群体创建打造工程、农村教师核心素质全面提升工程、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孵化推广工程、人才团队梯形成长塑名夯基工程、陇东讲堂引智入庆高端带动工程。项目计划3年投入1亿元,用于庆阳教育水平提升。《方案》协定,北京师范大学与庆阳市政府将共建一所可容纳6000多名学生,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标准化15年一贯制学校,将其建设成为整个西北地区一所区域性教育示范基地。针对庆阳市心理学教育短板,北京师范大学还将每年为庆阳市培训100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今后3年内,陕西师范大学将为庆阳市8县区每年培训500名乡镇学科骨干教师,200名音体美、英语、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300名骨干班主任和1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此外,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陇东学院还将开展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教育管理人员培训、送教送课下乡等多项活动,为庆阳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质量改善提升提供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希望这次合作能创造出区域教育公平推进、质量提升的“南梁模式”,使“南梁精神”结出新的硕果。

  “美丽园丁”计划从10月15日启动以来,16日,华池县近水楼台,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永胜为全县800多名教师作了“做个中国好老师”专题讲座;19日,庆阳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实施“美丽园丁”计划事宜;20日,庆阳市委常委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支持庆阳革命老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实施方案》;关于筹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的工作事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美丽园丁”计划,犹如浇灌在老区土地上的肥沃营养,无疑将奠定老区脱贫发展的坚实基础,开启建设美丽庆阳的新篇章。(记者先朝阳)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