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改革增添活力 ——兰州铁路局依靠改革创新助推甘肃发展

15.07.2016  12:38

  省委政研室 省发改委 省工信委调研组

  兰州铁路局所辖甘肃境内国铁网络地处我国铁路网的几何中心,是构建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区段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重要枢纽。近年来,兰铁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目标要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面向市场新要求,把“高目标引领、高起点站位、高质量供给、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厚植于8万名干部职工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主动作为,说好做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升”、铁路和地方“双赢”。中国铁路总公司先后在兰州召开了全路标准化示范机务段建设、电务系统规范管理、车务系统安全管理现场会,宣传推广了兰铁局的改革做法和创新经验。

   一、保持定力转方式,自觉服从服务改革发展新趋势

  按照“敢于引领、争创一流、全面发展”的思路,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始终保持改革定力,用先进理念和创新精神引领思想观念大转变、发展方式大调整、服务能力大提升。

   一是紧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用世界眼光谋划改革。 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着力构架陆海丝绸之路互联互通一体化物流大动脉、大通道,先后分4批380人次处级干部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转变观念,学习借鉴兄弟路局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挖掘后发潜能,发挥后发优势。积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高目标引领,高起点站位,先谋后动,守正出奇,精准聚焦,持续发力,把“要做就做最好的”、“要搞就搞一流的”、“只要先进的不要落后的”理念贯穿于路网规划、物流发展、队伍建设、品牌打造的各项改革方案中。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用优秀品牌、知名品牌、特色名牌引领和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转型升级,先后建成我国高原、高寒、高海拔的兰新高铁和连接新区老城的中川铁路、全国一流的兰州西客站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出在全国具有突出影响力的“敦煌号”“方特号”等一系列站车服务品牌,其中兰新客专的开通运营把甘肃带入了高铁新时代,“敦煌号”列车的成功开行谱写了客运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全面打造以国际班列、零散快运、集装箱班列为引领的多式联运品牌集群,构建起路地联动、贯通东西、连接南北、辐射中亚、直达欧洲的物流产业新格局。

   二是紧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目标,用战略思维推进改革。 把路局现代化建设主动融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来推进,举全局之力打造“兰州国际化现代枢纽中心及现代化物流经济走廊、文化传承旅游走廊、发达完善快速走廊、保障有力安全走廊”,加速实现兰州、白银、武威、金昌、张掖“五市同城化”,在西部率先将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快速铁路、城市主干道路与新建的中川机场站、兰州西客站无缝对接,打造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以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为民富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职责,积极投身“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深厚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社会担当,真扶贫、扶真贫,使铁路改革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把改革焕发的热情体现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际行动中。近年来,有1754人次深入双联扶贫点进行帮扶,先后为6个双联贫困村投资880多万元,硬化道路20条55.4公里,建成乡村旅游基地1个,种植经济林1324亩、3.5万株,投放基础母羊、鸡苗1.6万只,为4个村建成综合服务中心,修建水窖80眼。先后推出“城乡文化号”、进疆务工、定西马铃薯、河西洋葱等一系列民生列车,其中“城乡文化号”列车从陇西到天水146公里,全程票价仅为9.5元,极大地方便了沿线群众的出行和农副产品的销售,促进了城市与农村的贸易交往。还在陇西县文峰镇仙家门村建成“仙源火车头希望小学”,资助132名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捐赠图书2万余册。所帮扶的6个贫困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3262.8元增加到2015年的5545元,年均增幅达19.8%。截至目前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了整体脱贫。

   三是紧盯全路“六大创新”总要求,用开放理念落实改革。 抢抓举办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难得机遇,“借船出海”,借力加力,大力推进“安全、运输、经营、建设、科技和走出去”六大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推进发展理念从传统思维、惯性思维、经验思维向安全铁路、智慧铁路、开放铁路、绿色铁路、文化铁路的转变,全面构建起路地联动、路企联盟、路内联手、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创新运输新体系。坚持深化“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推进以预判、预报、预警、预控为主要内容的“四预”管理,全面创新安全风险管理。大力推进货运三年转型发展战略,创新打造区域内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围绕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常态化目标,运用高铁列车开行理念,大幅增开高密度、小编组、快速度的城际列车和市域列车,扩大客车公交化开行范围。通过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推动发展,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人人创业、事事创新、时时创造”的生动局面,使全局改革和发展驶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

   二、创新机制调结构,持续有力有效助推经济新跨越

  按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以“转观念、抓改革、调结构、闯市场、促发展”为主基调,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的思想,高起点谋划、高站位推进各项改革,优化区域运输结构,充分发挥了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去年,全局客运发送量完成3720.3万人,同比增长15.1%,增幅由全路排名第12位上升到第4位;货运发送量完成7547万吨,增幅全路排名由2014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9位;零散白货、集装箱发送量同比分别增长了7.7%、37.7%。

   一是科学建立联动机制。 从路网规划、项目前期、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就一些重大问题及时与地方会商协调,为甘肃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支撑。健全完善路局与省直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铁路运输协调会,帮助解决运输困难,满足地方企业需求,促进了铁路运输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强路局与地方政府的互动互联,先后挑选26名副处级以上优秀干部派驻12个市州挂职,全面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建立路局与省属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派出84名客户代表进驻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白银有色集团、靖远煤业等120家企业,及时提供运能保障。

   二是大胆调整内设机构。 打破原有的机构设置,创造性地成立路局现代物流发展指挥中心和三个区域指挥部,组织货运、运输、调度等20个部门的40名业务骨干开展联合办公,每日动态研判、协调解决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营销项目、运输价格、市场开发中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准则,调整货运营销机构职能,构建了货运中心、车务站段、非运输企业“三足鼎立”的营销格局。统筹产业集聚区与开发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建成“百点放射”无轨站揽货点,有效满足了社会及企业对铁路物流的需求。紧跟市场变化,设立价格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价格委员会制度,研究市场,服务企业发展,适时调整和浮动不同时期、不同货物的运价,较好地发挥了价格的杠杆作用。成立机务合资公司和甘肃金轮地方铁路服务公司,加强与关联企业的战略合作,发挥人员、技术、装备优势,提高了增收与节支的复合效益。

   三是勇于创新经营模式。 以兰州东川铁路货运中心、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和兰州保税物流中心为主体,与兰州市共同开发建设具有多式联运港口功能的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了铁路集、疏、运的功能。推进客运结构由“以普为主”向“高、快、普”并举转变,打造出一系列高铁列车、城际列车、夕发朝至列车、环形旅游列车、长线跨局列车,实现了列车开行同城化、公交化、商务化。推进货物运输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开行了以“时代列车·丝路情怀”为主题的兰州至汉堡中欧国际班列,兰州、武威南至阿拉木图中亚国际班列,兰州至尼泊尔公铁联运列车以及发往全国各地的特需列车。截至目前,累计开行特需列车261列,中欧、中亚、中阿、南亚班列72列,实现了品牌列车开行常态化。推进货源结构由“倚重大宗”向“黑白并举”转变,积极开行兰州至嘉峪关、乌鲁木齐、拉萨等多方向的零散快运班列,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和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不断拓展铁路服务范围,筹资4780万元购买194辆集卡和厢式货车用于接取送达,打通了铁路“门到门”运输的“最后一公里”。创新网络化运营模式,通过物流组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物流信息网络的加速整合,构建起以铁路物流中心为核心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在中国铁路“95306网站”上创建了“丝路明珠”甘肃板块,形成辐射全国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产品、地方特产走出去开辟了绿色通道。创新客运服务与站车经营一体化模式,以便捷乘降、温馨候车、放心购物、满意就餐、休闲娱乐、商务会客等为重点,全力打造“车站+宾馆”“宾馆+旅游”“旅游+购物”的循环经济发展链条,实现了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

   四是健全完善创新体系。 紧贴路局改革发展实际,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安全技术保障、装备运用维护、运输组织优化等方面联合攻关,加强路基、桥梁、隧道等应用性研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自主研发的车站接发列车综合控制系统,实现了由现场监控向系统预控、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大幅提高了运输作业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研发应用运输调度指挥、安全信息管理等34个信息系统,极大提高了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水平。投入1244.4万元,攻克的高原大风严寒地区无砟道床养护维修、黄土路基病害整治等46项科研成果达到了全路先进水平,其中有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三、深化改革补短板,坚持提质增效满足社会多样新要求

  以“创新供给方式、提升服务品质”为核心,通过能力锻造、质量创优,全面构建以“列车+”为重点的铁路客货运输服务新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供给需求。

   一是持续激发内生动能。 聚焦岗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全路率先制定《关于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的意见》,形成了“靠实干说话、凭实绩用人”的鲜明导向,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环境,去年先后对4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约谈和交流,有6名干部退出了领导岗位,促使各级干部始终保持谋事、干事、成事的精神状态;打破“干部”和“工人”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形成了动态优化配置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聚焦管理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建立了在岗职工积分卡和星级职工考评制度,对400多名积分周期内累计积分达到上限的职工实行离岗培训,对3600多名评定为星级的职工给予了奖励;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宜”原则,完善内部工种岗位之间人员调剂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缺员与冗员的矛盾,全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聚焦效益深化分配机制改革,制定工资总额与安全效益挂钩清算办法,推行了分配靠效益、收入靠贡献的激励约束机制,去年车务段职工平均工资增长7.2%,人均增加5420元,有的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只有0.4%,人均仅增加275元;实行货运市场开发和零散货物营销专项激励措施,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营销人员给予重奖,去年个人奖励最高达26.2万元,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员提质创效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局货运量和效益的趋稳回升。今年5月,货物发送量完成615.74万吨,环比增长了4.6%,一举扭转了近两年来货物发送量持续下滑的态势。

   二是稳步提高供给质量。 大力实施“引流入敦”“入敦看甘”策略,精准对接区域旅游市场需求,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大力支持下,投资5.6亿元购置了4组动车组列车,投资4.9亿元购置了110辆全路最先进的客车车辆,投资9亿元开工建设了客车车辆检修基地,从客运供给硬件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补强,一举解决了制约客运创新发展的难题。以“敦煌号”品牌列车为引领,以“丝路快车”为主题,精心组织开行“天水伏羲号”“古莱坞号”等3对高品质环形旅游列车和“七彩云南号”“清新福建号”“闯关东号”等几十趟长线旅游专列。紧紧围绕实现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目标,形成了高铁列车、直达列车、普速列车、城乡列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列车品牌集群,“天女散花”般地洒落在古丝绸之路甘肃境内从东到西各个节点城市,有力助推了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铁路客运服务“升级版”,以一流的管理理念、一流的精神风貌、一流的服务标准和一流的设施设备,推出了“列车+宾馆”、“列车+超市”、“列车+美食”、“列车+美景”、“列车+休闲”、“列车+娱乐”、“列车+文化”、“列车+电商”的客运服务新模式,彻底颠覆了旅客的乘车感受,彰显了现代客运服务新水平。截至6月15日,今年全局已完成旅客发送量1819.1万人,同比增加了268.7万人,增幅达17.3%。主动适应集装化、快捷化运输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一企一策、一客户一服务,制定落实货运供给侧改革8项措施,通过改变计费方式、灵活使用运价政策等方式,增加公共产品服务供给,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今年,已为甘肃境内企业节约物流成本2.3亿元,其中,煤炭运费在每吨公里大幅降价的基础上,再给予运费下浮20%的优惠,仅此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4103万元;焦炭、钢材在实重计费的基础上,再给予运费下浮30%的优惠,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8840万元;化工品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低于同路段公路运费5%的优惠,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767万元;粮食、化肥产品实行最高下浮25%的阶梯运价,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919.3万元;农副、矿建、饮食等19个品类,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约6000万元。

   三是不断优化运输服务。 统筹客车运力资源,科学调整开行方案,增开不同方向、不同时间段的列车,近年来增开了兰州至上海、合肥、宁波、桂林、厦门、银川、格尔木等几十趟图定列车,基本实现了各省会城市始发、终到列车开行全覆盖。组织推出亲子列车、夕阳红列车、夏令营列车、循环观光列车等一系列客运服务新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旅客需求。积极推进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5354”工程,聚焦物流规划、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品牌创建、人才队伍“五大板块”,开展区域经济发展、企业生产需求、社会物流业现状“三大普查”,抓实需求、收益、合同等“五大管理”,形成路地、路企、城市、乡村“四大联盟”,促进了铁路与地方、铁路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与86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协议,解决企业运输需求123项。

   四、苦练内功增活力,始终说好做好培植同向跃升新动能

  坚持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思想根植于干部职工头脑之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着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扎实开展先锋引领行动,为路局创新发展积蓄力量、增强后劲。

   一是培育“企业文化”,为改革凝心聚力。 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铁路精神为统领,按照“安全大如天”“安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安全摆在全局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首中之首,以安全优质为核心塑造和培育企业文化,深入推进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高铁文化体系建设。坚持“一段一特色、一站一品牌、一车一亮点”,大力开展“文明车站”“红旗列车”“星级货场”创建活动,深度融合“丝绸之路”“大漠敦煌”“羲皇故里”等独特地域文化元素,推出了人性化、亲情化、个性化、品牌化服务。积极创建以兰州北、嘉峪关南、河口南为代表的站区文化,营造了争先创优、绿色生态、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大力培育迎水桥机务段“雷锋号机车组”、兰州车站“亲情008服务台”、兰州货运中心“陇运馨途”、西部高铁“飞天馨路”等一大批文化品牌,总结推广了“安全生产标杆单位”“感动兰铁十大人物”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用优秀的企业精神凝心聚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和推进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软实力。2015年,兰铁局党委在全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现场会上介绍了加强普速站车服务文化建设、促进服务质量整体提升的经验。

   二是加强“双化建设”,为改革夯实基础。 突出“人才强局”战略,以打造立体职教网络为依托,科学制定全局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强化基础、精准施教、分层推进,打造专业精神,形成了全员性“大职教”格局。超常规加快培训基地、培训网络和仿真模拟平台建设,建成了定西工务段“陈忠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3个“铁道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分层分类举办培训班127期,培训干部1.1万人次,全面提升了各级干部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在去年全国铁路组织的技能竞赛中,兰铁局一举夺取了3个团体第一、1个团体第二、1个团体第三的优异成绩,5人荣获“全路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三是突出“先锋引领”,为改革提供保障。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深入实施“思想引领、干部塑形、党建示范、队伍提素、文化铸魂、党风廉政、筑梦兰铁”工程,大力推进“工作机制、活动载体、方法手段、党建品牌、阵地建设”创新,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领导带班子、干部带队伍、党员带群众”和“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公开承诺、亮出党内品牌、亮出党员标准”的“三带”“四亮”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到困难多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任务重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到条件差的地方去接受锻炼,在推进铁路改革创新的主战场上展示新形象、体现新作为。在去年11月全国铁路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三年基础工程”现场会上推广了兰铁局的经验。

  大路擎天,龙舞云翔。沐浴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雨露阳光,素有“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精神的兰铁人,正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东风,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大战场、大通道、大动脉,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一定会弹奏出更加动听辉煌的乐章,取得更大成就。(执笔:吴安林、高国世、张天龙、王洁民、侯立宽)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