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求生存 改革创新促发展 ——酒钢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的奋斗与实践
酒钢集团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也是我省唯一的综合改革试点省属国有企业。近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新的集团领导班子带领近4万名酒钢人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全面深化以“三项工程”“四个突破”“五大举措”为主要内容的“345”综合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出一套精准施策、多点出击、持续用力的组合拳,打响了企业生存保卫战和减亏增效攻坚战。今年一季度首战告捷、成效初显,3月实现扭亏为盈、一举扭转了连续14个月亏损的被动局面,取得了令人振奋、超出预期、信心增强的可喜成绩。
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背水一战,改革创新脱困境渡难关
针对长期以来企业存在的经营理念传统保守、管理模式呆板僵化、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发展瓶颈和障碍,坚持问题倒逼,深入开展思想观念大解放、发展战略大调整、先锋引领大创建“三项工程”,在集团上下形成了想改革、愿改革、盼改革的浓厚氛围和凝心聚力促改革、同舟共济渡难关的良好局面。
一是打开思路凝共识。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集团公司广泛开展了“创新创效应对新常态、改革转型共谋新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和“减亏增效保生存、勇于担当渡难关”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平台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党委书记例会、领导干部研讨班、经济活动分析会、生产经营运行会等时机,把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毫无保留地讲清楚、说明白,组织开展了“谁来救酒钢?”“生死关头我们怎么办?”“我为改革做什么?”大讨论,层层传导压力,鼓励干部群众讲真话、说实情、出硬招,在思想大解放中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改革意识,提高底线思维、市场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将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内化于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塑造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品牌的实际举措之中,使“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和“早改早主动早受益”的观念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深深扎根,为企业突出重围、摆脱困境、破茧重生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二是调整战略明方向。要摆脱困境,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动力源泉在创新。为此,集团公司集思广益,确定了围绕“一条主线”,聚焦“六大目标”,实现“五个转变”的发展战略,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厚植于企业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围绕“一条主线”就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不断增强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聚焦“六大目标”就是提升企业综合绩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结构调整、实施人才战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实现“五个转变”就是发展战略从追求数量扩张向追求品质提升转变,经营模式从生产制造向技术服务转变,投资策略由全面拓展向补齐短板转变,发展空间由立足国内向拓展国际合作转变,盈利模式由实体经营向产融结合转变。
三是先锋创建强保障。加强党组织建设是企业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和组织保证。为此,酒钢注重带好“三支队伍”,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载体,持续强化把党支部建在一线上、党小组建在生产线上,不断增强管理、技术、操作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三支队伍”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中坚力量。注重抓住关键少数,坚持抓头头、头头抓,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两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带头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净化政治生态,树立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带头减薪降薪,率先落实薪酬与业绩挂钩制度;带头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推动改革,自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注重先进典型示范,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身边无事故”和党员“戴标牌、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在酒钢电视台、《酒钢日报》等媒体开设我身边的共产党员、酒钢故事、酒钢论坛、劳模风采等栏目,大力宣扬先进典型的事迹和改革创新精神,让先进典型真正香起来、响起来、亮起来,成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二、坚持以破题为指向,攻城拔寨,改革创新添动力增活力
酒钢瞄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经营管理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创新科技研发模式”等难题,以实现“四个突破”为重点,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依靠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和增强企业活力。
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破解权力下放难题。着眼构建责权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体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大刀阔斧地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出台《董事会建设方案》,调整优化董事会机构设置,将规划、产权、法务、审计四大职能部门划归董事会直接管理,将财务、人力资源、安全环保等职能部门划归经理层管理,从组织机构上实现了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在全省率先制定《集团公司董事会权力清单》,明确董事会59项管理职能,其他管理职能全部划归给经理层。出台《集团公司经理层分工调整方案》,实现了经理层副职从传统的业务职能分工向按产业板块划片分工的转变。建立完善《经理层副职业绩考核办法》,逐级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从领导班子开始层层压实经营管理责任。修订完善《集团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为建设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高效、协同的战略型决策型董事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改革经营管理机制,破解权责不清难题。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统筹兼顾效率和风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把该放的下放到位,绝不越位;把该管的管住管好,绝不缺位。改变过去由集团统管生产调度、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主产业子公司只负责生产的运营管控模式,重新界定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的权责,相继出台了《集团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集团对子公司特别管理要求(负面清单)》,聚焦战略规划、产权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重要人事任免和风险防控六大职能,建设资产资本型管理总部,仅保留了91项管理权力,其余全部放权给子公司。子公司充分享有规定额度内的固定资产投资权、预算目标下的经营决策权、预算范围内的支出决定权、劳动力总量控制的用工权、工资总额范围的分配权等多项经营权力,真正成为了权责统一的经营主体。从今年开始,又在所有经营性单位推行了刚性的任职风险抵押金制度,经营单位负责人向集团缴纳20万—100万元数额不等的风险抵押金,对如期完成年度业绩任务的,如数返还抵押金并给予同等数额的奖励;对没有完成年度业绩任务的,罚没全额抵押金。通过落实经营主体责任,有效解决了集团总部权力过度集中、子公司权责不对等和经营活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了子公司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破解活力不足难题。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为此,酒钢敢下狠手、敢动真刀,聚焦“干部能上能下”,强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通过集团市场化选聘子公司负责人、子公司负责人自主选聘班子成员的方式,实现了子公司管人与管事相匹配。去年,2名普通员工成功竞聘紫轩酒业公司、祁牧乳业公司负责人岗位,不到半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最近,又对新组建的循环经济产业公司的3个经营负责人岗位进行公开选聘,有42人参加竞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生产经营一线的业务骨干和普通职工,逐步形成经营管理者职业化从业、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新机制。创新干部业绩考核机制,采取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把经营业绩作为干部选用的主要依据,对年度经营任务完成较差或未完成任期目标的子公司,领导班子集体一律解聘。聚焦“员工能进能出”,全面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以劳动合同为核心、以岗位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健全岗位人员适调机制和胜任力评价标准,打通冗员横向调剂和不合格员工退出通道。去年以来,共清退外协劳务人员近万人,大幅度减少了劳务外包等费用。聚焦“收入能增能减”,深入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取消传统的干部职级,推行“按岗定薪、薪随岗变”制度,把收入水平与经营业绩相挂钩,建立以业绩导向为核心的薪酬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集团以利润、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宏观调控子公司工资总额,子公司以市场化原则自主分配。去年,由于企业业绩严重下滑,集团中层管理人员薪酬降低41.3%,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同比降低了15.7%。
四是创新科技研发模式,破解机制僵化难题。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和激励机制,组建由集团公司、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科技公司,集成各种科技资源和技术力量,全面提升产学研结合、重大科技专项孵化和成果转化能力,以市场化机制开展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自主研发的精品不锈钢,被阳江十八子集团作为刀具生产指定用钢;2205双相不锈钢占国内市场用量的10%,成为上海蓝滨唯一国内供货商。出台《科技人员奖励办法》,建立科技创新成果收益共享机制,对科技工作者根据其科技成果创效额的一定比例重奖。去年,集团共确立科技专题项目286项和全员创新创效项目2637项,有38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参加第二十一届全国发明展,共获得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6项,集团公司荣获中国发明协会授予的优秀展团奖;参加甘肃省第八届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有181项分获集团公司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有2项被命名为职工先进技术操作法。
三、坚持以市场为取向,贴身紧逼,改革创新调结构促发展
积极顺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紧盯市场、贴近市场,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强力实施了调整结构、盘活资产、优化融资、多措并举、两端齐动“五大举措”,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有效发挥了市场在企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是调整结构去产能。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产业脱困升级、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依托,积极实施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强力推动各经营主体减量升级。实施“有保有压”经营策略,对市场需求旺盛、高附加值的产品充分释放产能,对市场过剩、效益低下的部分产品限产限量。去年,公司主动关停部分亏损产线,压减传统落后产能,其中去生铁产能200万吨、粗钢产能300万吨,在助推企业大幅减亏的同时,为装备升级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了空间。对长期亏损的榆钢进行检修性停产,并合资合作建设10万吨钢结构制造基地,每年可带动消化20万吨以上的钢材。
二是盘活资产去库存。通过积压物资处理和降库利库,实现了产供销全流程效益最大化。以储备定额为抓手,推行低库存生产模式,加强存货资金预算执行过程监管,进一步压缩了存货规模,提高了存货周转率。科学研判产品市场,准确把握产品销售节奏,合理控制产成品库存。积极稳妥开展钢铁、电解铝套期保值业务,运用金融工具有效规避库存跌价风险。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今年一季度平均存货资金占用降至88.6亿元,降幅达19%。
三是优化融资去杠杆。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筹融资和结余资金调度,优化资金预算,建立票据池,推广使用电子承兑汇票,实现了资金集约化管理。注重发挥财务公司金融平台作用,加大外部应收账款清欠力度,大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优化集团银行授信结构,研究使用企业债券等融资产品,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等中长期债券,搭建多层次融资平台,有效降低了财务成本。截至2015年末,带息负债规模较年初减少了146亿元,为今年一季度的经营好转创造了条件。
四是多措并举降成本。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统筹全集团生产经营,将各项财务及非财务资源全部纳入预算范围,实现全价值链成本管理。广泛开展行业对标,有效控制了各项费用支出和资金占用。去年管理、销售、财务等费用共降低10.6亿元,降幅达9.4%。坚持效益优先,建立购产运销联动机制,缩短经营策划周期,灵活调整产品产线结构,开发使用周边低成本资源,有效降低了原料成本,动力煤采购价格降幅10.7%,生铁成本降幅达20%。充分盘活存量资产,着力提高自有铁路运输能力,实现了嘉策、临策铁路满负荷联通联运,扭转了嘉策铁路长期运力不足、连续亏损的局面。今年一季度,共实现铁路运杂费节支2600多万元,节支费用同比增幅136%;灵活调整销售策略,统筹调配各区域产品库存,及时调整定价模式,碳钢销售均价高于市场3.8个百分点,销售增效7700万元,不锈钢实现增效860万元,电解铝实现增效150多万元。
五是两端齐动补短板。一方面针对集团自产铁矿石保障率不足的实际,依靠科技创新补齐短板,低品位“难选矿全粒级磁化焙烧”“粉矿悬浮磁化焙烧”和高炉经济配料试验等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解决低品位原料无法利用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俄铝牙买加氧化铝厂项目收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补齐产品单一的短板。碳钢产品覆盖线、棒、板、带四大系列,不锈钢产品包括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和双相不锈钢等,全部通过国际安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酒钢”牌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高强度建筑用钢、管线钢、船板钢、汽车结构钢、压力容器钢等多项主导产品通过英国等6国船级社认证,获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冶金实物质量“金杯奖”“品质卓越产品奖”、甘肃“名牌产品”等称号,产品市场拓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开弓没有回头箭,击楫中流正当时。虽然酒钢依靠改革创新摆脱了困境,提振了信心,也尝到了甜头,但许多方面还才起步,效果也是初步显现,还存在着落实不到位、改革不彻底的一些问题。最近,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酒钢人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沿着构建“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康庄大道披荆斩棘、破浪前进。(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国资委调研组 吴安林 柳景武 张福林 王禹皓 闫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