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最严“控烟令”初见成效 全民控烟需法律持久发力

01.06.2014  13:35

    新华社兰州5月31日专电(张文静、张阳)今年1月1日起,甘肃兰州正式施行《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严格的“控烟令”。目前,条例实施已有近半年时间。记者发现,控烟进入有法可依阶段,效果正逐步显现,但法律的有效落实还需持久发力。

     无烟法律渐奏效 吸烟重灾区有改善

    走入兰州市城关区一家规模较大餐饮企业内,门口处以及包厢里均贴有禁烟标识。曾经大堂里随处可见的烟灰缸也不见踪影。“从实施控烟条例以来,我们按照规定做了自查自纠。目前酒店已经形成传统,顾客也知道不能抽烟,室内环境的确好了很多。”这家餐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1月1日起,甘肃兰州正式施行《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控烟场所范围,并明确规定了个人、场所经营者、烟草销售者的法律责任。同时,对不履行控制吸烟责任的场所管理者和经营者,条例规定了最高可处1万元罚款。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张福寿介绍,无烟法律出台旨在重拳治理公共场所烟草危害,为公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的确遇到过客人不听劝阻的情况,但多数客人能理解,尤其遇到女性和儿童时,自觉不抽烟,现在店里环境明显改善了。”兰州市城关区农民巷一家餐饮企业的大堂经理说。

    兰州市控烟办公室工作人员谯小伟介绍,条例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兰州市控烟办等多个部门的联合执法体验表明,控烟效果较明显,公众反映较好。

     宣传劝诫加执法检查 重点在改不在罚

    记者了解到,控烟条例出台前曾受到质疑。有公众担心在执法过程中可能面临处罚力度轻、执法力量不足、相关场所经营者或管理者抵触等问题。事实上,已出台并实施控烟条例的天津、广州等城市曾对违反控烟条例的个人、单位负责人等开过罚单,但这些罚单均是在法律实施多年后相继开出,且罚单颇受争议。

    “为了能更好地推动无烟法律的实施,让人们接受并理解控烟是保障公众健康权益,而不是以处罚为根本目的,必须有一段时间的宣传劝诫期。”谯小伟说。

    《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出台后,兰州市控烟办、兰州市卫生局等相关单位历时了4个多月,通过媒体报道、举办活动等形式全方位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和条文解释,旨在让公众了解法律并形成自律,主动加入到遵法、护法和协助执行法律的队伍中。

    今年5月中旬以来,在向北京、深圳等地学习了控烟执法经验后,兰州尝试对相关公共场所进行执法检查。“首轮执法检查共抽查了100多个相关公共场所,其中22家不合格。我们当场下发了责令整改书,要求限期整改。”谯小伟说。

    在下发了责令整改书后,兰州市控烟办又联合兰州市卫生局等多家执法部门对这些公共场所进行了复查,并随机抽查相关公共场所。复查结果显示,被责令整改的餐饮单位整体整改,而被要求整改但未整改的几家单位被要求停业整顿。

    “两轮检查给禁止吸烟场所和限制吸烟场所都敲响了警钟,让场所经营者和管理者意识到法律的威严。目前主要以责令整改的形式警告相关负责人严格执行‘控烟令’。”张福寿说。

     全民控烟还需法律持久发力

    兰州市控烟办介绍,控烟宣传劝诫期过后,兰州控烟工作将逐步开启“处罚”模式,循序渐进推动条例落实,避免有法律但难落实的尴尬境地。

    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仍有一些吸烟者、小餐馆、娱乐和住宿场所等对控烟工作认识浅薄,距条例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小餐馆等经营者担心客源减少,对吸烟行为默认,这阻碍了控烟条例的有效推进。

    “控烟条例的推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懈的宣传和引导,以及法律的持久发力,才能使社会和公众形成良好的控烟意识。”谯小伟表示。

    接下来,兰州市控烟办将继续通过举行控烟培训班、发放控烟标志、创建控烟执法指南、设立控烟执法监督员,以普及控烟教育常识,让更多人认识到烟草危害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减少烟草危害的队伍中。同时,还将加大执法力度,鼓励公众监督,并将宣传和执法相结合,使得相关行业都能够重视,为法律的落实提供保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研究员杨杰介绍,2010年,我国归因于烟草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达140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00万。出台实施无烟法律是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危害,维护公众健康权益的最有效途径。杨杰认为,有足够的约束,就能帮助公众养成文明的习惯。控烟条例就提供了这样一种约束。“随着法律的实施、控烟教育和烟草危害常识的普及,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将成为趋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