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有底气更接地气——定西漳县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原标题:扶贫攻坚有底气更接地气
——漳县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今年,漳县扶贫工作由精准识别进入精准帮扶阶段,5470名双联干部,68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进驻贫困村,帮助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改善基础条件、发展致富产业,全县干部上下一心打响了一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集发力的精准扶贫攻坚战,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精准谋划,五级覆盖,挂图作战
漳县位于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58个扶贫重点县之一。
精准扶贫工作一开始,漳县决策者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首要条件是谋划要到位。158个单位联系帮扶全县136个行政村,68个工作队谋划思路。
据县扶贫办主任常玉中介绍,为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度,该县负责人带领四大班子领导和相关部分负责人深入全县13个乡镇对全县的贫困村逐村逐户进行调研。
在领导调研的基础上,全县13个乡镇、省市县五千多名干部深入贫困村组织群众评议贫困户,并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建档立卡。
对68个贫困村集中攻坚采取“挂图作战”的方法,确保了县上、县直部门、各乡镇、村、户挂图作战“五级全覆盖”,实现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全程记录,确保分类施策,精准帮扶。
一张“五级全覆盖”精准扶贫的“作战图”挂到了墙上,同时也挂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
精准包抓,领导包点,干部驻村
精准扶贫的思路明确后,全县广大干部齐心协力,全力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县级领导带头真帮实扶,带头抓点示范。漳县制定了《关于在精准扶贫中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的意见》,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包抓13个乡镇精准扶贫工作,副县级以上领导包抓68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定期深入各自包抓乡镇和包抓村,督促检查指导、研究解决问题、跟踪推动落实,确保把各自联系村建成精准扶贫示范村。
据常玉中介绍,该县四大家主要领导的包抓村全部安排在了最贫困最偏僻的村。
殪虎桥乡回沟门村是今年漳县确定的精准脱贫的贫困村,全村现有居民179户867人,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属全县最偏僻的村之一,县委书记党建中带头把该村确定为自己的脱贫责任村。
“我们夫妻每天采沙棘果能收入300来元,这半个月下来,最少可以收入4000元吧,比打工强多了。”回沟门村夏三俊说。
据了解,驻该村的帮扶工作队和驻村工作组把沙棘采摘收购作为当前一段时间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动员组织贫困户劳力积极采摘,并宣传推广科学采摘方法,既确保贫困户增收,又保证沙棘树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据初步统计,仅此一项,该村6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达到1000元以上。
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富裕了一方人,漳县的秀山沃土助力二十万漳河儿女精准脱贫。
种植中药材,养殖土蜂,舍饲养羊……一村一单位,一户一干部,帮扶工作队、双联干部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使贫困村的群众早日过上小康日子。
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到户帮扶
“谈家山,水难担,有女不嫁谈家山。”这句民谣道出了漳县南部山区生存环境的恶劣。
漳县借灾后重建的契机,帮助贫困群众剜穷根、挪穷窝。如今,不论是“白墙青瓦坡屋檐,上下圈梁构造柱”原址重建户,还是全县11个整齐划一的集中安置点,已全面完工,老百姓已迁入新居。
武当乡张坪村集中安置点王秀芳说:“我们从最贫困的谈家山,搬到了川里头,条件好的很,两个儿子也不怕找不到媳妇了!”
把精准扶贫和灾后重建相结合,安居了的群众开始谋划着致富奔小康了。
建立了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机制。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和以田园风光、民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新建农家乐48户、提升改造45户,大草滩乡新联村、新寺镇青瓦寺村和草滩乡香桥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短途自驾游呈“井喷”态势。
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挖掘枕头绣片、鞋垫、虎头帽子等具有地方特色、传统民俗的手工艺产品,已建立手工编织基地4个,收纳手工编织业妇女400人。
建立了融资扶贫机制,扩大贷款覆盖面发放贷款1.2亿元,发放各类强农惠农富农资金6.3亿元,小额信贷700万元,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20万元,新增31个互助协会辐射13个乡镇73个行政村。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精准帮扶新模式,让全县的精准扶贫更接地气。
接地气,更要有底气,漳县精准扶贫的底气不仅来源于干部的齐心协力,同时也依靠政策的倾斜、精准专项资金的支撑。(记者 李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