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东乡县紧扣六个精准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15.12.2015  16:56

   中国甘肃网12月15日讯 (通讯员 马莹莹)  今年以来,临夏东乡县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县上下最大的责任、最紧的任务、最重的使命,着力促进扶贫开发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紧盯省州精准扶贫“1+17”方案落地,紧扣“六个精准”,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全力加快脱贫小康进程。

  创新完善思路,明确着力重点。紧扣省州精准扶贫“1+17”方案,科学制定了《东乡县精准扶贫“1+17”方案》,研究确定了“教育生态打基础、解难盯住水路房、羊(洋)果劳务育产业、餐饮旅游创新路、流域推进求突破、力争同步进小康”的工作布局,确立了“狠抓基础建设,加速脱贫步伐;促进产业培育,减少贫困人口;确保提前脱贫,努力一道小康”的工作理念,落实了制定贫困村1年帮扶实施方案、3年脱贫规划、5年奋斗目标的“135”工作要求,推进了“二争”(争项目、争帮扶)、“三抓”(抓产业、促增收,抓教育、谋长远,抓培训、提素质)”工作,明确了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思路、推进措施,有效解决了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的问题。围绕确保实现今年的脱贫目标,建立落实了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包片、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制,先后召开17次县委常委(扩大)会、11次精准扶贫专题推进会、观摩会、汇报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督查督导和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工作任务落实。

  紧扣增收核心,培育壮大产业。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核心任务,在宏观层面上,推进落实了“七个一”工程(每个乡镇每年要打造一个种植示范村、一个规模养殖村、一个劳务技能专业村、一个特色林果村、一个美丽示范村、一个贷款信用村,条件具备的乡镇打造一个旅游村)。在具体层面上,按照“黑(黑枸杞)红(红枸杞)白(羊、洋芋)+餐饮+劳务+培训”的模式,引导群众走出一条“挣枸杞钱、发餐饮财、兴两羊(洋)业、走劳务路、帮贫困户”的产业精准脱贫路子。在推进措施上,紧紧依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立足清真餐饮、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对自身有能力、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户,动员其到外发展餐饮业、开办实体店,实现创业;对无剩余劳动力、确实没有办法外出的贫困户,通过补助修建暖棚圈舍,动员其搞养殖、发展林果业。今年共向3300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3亿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39户、2240万元,妇小贷431户、2080万元,村级互助借款5676万元。在重点环节上,致力发展枸杞产业,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老板先后到青海诺木洪、酒泉花海进行了实地考察,春台乡石家沟村试种黑枸杞获得了成功,正在制定相关扶持措施,下一步重点采取在外承包和县内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力争把这一新产业做大;致力发展养殖业,投资3616.5万元,在今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户修建暖棚圈舍5226座,目前已完成4113座;加强与中天羊业的联系衔接,投资464万元引进中天湖羊1600只,目前正在开展发放工作;致力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整合资金420万元共开展清真餐饮、电焊驾驶、农技等技能培训8555人,使今年计划脱贫、有培训需求的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通过一系列思路创新和措施落实,富民产业推进步伐明显加快,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3.63万亩、30万亩洋芋种植实现良种化,全县新办养殖场29家、发展养殖大户840户,新开办从事羊、洋芋、花椒等农产品商贸运销实体112家,发展牛肉拉面、东乡手抓等清真餐饮实体和农家乐158家,输转劳务6.8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9.65亿元。

  典型示范引领,推进精准脱贫。按照省上“百片千村”示范工程总体要求,总结推广毛沟流域、布楞沟流域、中岭片区开发成功经验,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通过科学统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力求一次性解决行路、吃水、住房、用电、上学、就医、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问题。今年,在布楞沟流域实施了道路改造、安全人饮、畜牧养殖、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共完成道路硬化29.73公里,改扩建学校5所,新建蓄水池4座,完成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搬迁179户,修建暖棚1093座,新建规模养殖场4处,养殖小区13处,栽植经济林3395亩,完成投资5603.78万元。注重典型引领,在全县总结推广了关卜乡梅滩村基础资料系统化、规范化、可视化管理的“梅滩模式”,打造了大树乡黄家村、关卜乡梅滩村、锁南镇苜叶村等8个示范村,在8个示范村和21个贫困村共完成投资9621万元,有效引领带动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省州县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主动跟进、积极帮扶,共实施项目52项、投资2118万元,捐助物资796万元,有力地支撑了精准扶贫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