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旅游牌不能仅靠缝缝补补
1客观地说,兰州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确实较上世纪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依然不能否认其发展理念上的落后与速度缓慢的现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和出行环境了,尤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人们出行对于服务理念、服务环境,以及服务设施的要求与日俱增,几十年‘千店一面’怎么会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同时,在旅游与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旅游产业链的延伸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亟需要突破。
2众所周知,美食与旅游是一对“孪生兄弟”。美味佳肴总能吸引部分游
客的目光,快乐之旅亦可能给游客带来美味享受。当我们点击兰州地方小吃时发现,除最具特色的牛肉面、手抓羊肉外,还有酿皮、甜醅子、热冬果、羊杂碎,以及灰豆子、浆水面、臊子面等特色食品。可就当下来说,兰州尚没有一处汇集兰州特色小吃的去处,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有点遗憾。
3近年来,“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极大地提升和推进了兰州旅游的发展,但兰州旅游要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紧靠当下的体量和规模是显然不够的。应当说,兰州在旅游发展的定位、旅游资源的挖掘、产业的培育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功课需要认真去做,并以此发挥旅游龙头产业的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兰州及兰州周边的客流量还会有增长态势,倘若不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下大气力改善基础设施,利用互联网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的话,仅靠“缝缝补补”的话,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就当下来说,旅游的主体已是80后为主导了,智慧城市建设迫在眉睫。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和一系列利好政策,今年的甘肃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进而使敦煌、嘉峪关、张掖、甘南等旅游热点地区出现了一房难求、一票难求、一车难求、一导难求的“井喷”现象。一时间,走走丝绸之路,走进西部,走进甘肃成了众多游客不二的选择。与此同时,作为丝路重镇的兰州再次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的目光,出现了一房难求、一导难找的局面。
那么,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兰州又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兰州旅游又将带给广大游客一些怎样的感觉?兰州及兰州旅游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将给予广大游客怎样的物质、精神和文化享受呢?这些问题都是业界颇为关注的话题。为此,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有关方面,倾听了他们对于兰州旅游未来发展的看法。
近年来,我省一些重点旅游城市明显加大了大景区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明显完善,旅游景观品质有了新的提升,游客驻足时间拉长,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都有所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同时,一些市州积极培育和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新产品,大力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新产品,推出了戈壁徒步、露营、漂流、登山探险、文化演艺、青少年励志等特色旅游产品。一时间,以自驾游、徒步游、采摘农产品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甘肃旅游。
与此同时,作为甘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兰州,截至2015年8月底,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092.7万人次,同比增长24.98%;实现旅游总收入245.7亿元,同比增长28.87%。接待旅游总人数完成全年计划的84.74%;实现旅游总收入完成全年计划的84.43%。
对此,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甘肃旅游发展研究院行政秘书夏冰这样说,其实,就旅游来说,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旅游消费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全国很多地方的旅游都在呈增长态势。只有甘肃作为国家“利好”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在许多人眼里尚属旅游“处女地”,出现旅游增长就显得格外明显。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给甘肃带来了“走廊式”的发展通道。二是兰新高铁的开通,不仅极大地节约了游客的时间与成本,而且还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前往甘肃旅游,使以往“遥不可及”的敦煌、张掖等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区“近在咫尺”,距离“变短”。三是近年来甘肃一些知名景区在服务理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升,使甘肃旅游正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兰州不可错过天势地利之机
瑕不掩瑜。就在为今年的甘肃旅游大声喝彩的同时,现实却理性地告诉我们,作为甘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兰州却依然存在诸多瑕疵,制约着兰州旅游产业的快速迅猛发展。倘若不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的话,将势必使兰州旅游再次错过发展的天赐机遇。
“总想把兰州最靓丽的一面展现给游客,但有时真的很无语。”日前,有20多年从业经历的甘肃新中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胡荣桦如是说。
其实,就旅游来说,那些常年奔波在旅游一线的人的感受无疑是最为真切和准确的。胡荣桦具有兰州人所特有的率真与性情。她说:“客观地说,兰州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确实较上世纪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依然不能否认其发展理念上的落后与速度缓慢的现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和出行环境了,尤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人们出行对于服务理念、服务环境,以及服务设施的要求与日俱增,几十年‘千店一面’怎么会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同时,在旅游与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旅游产业链的延伸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亟需要突破。”
胡荣桦靠旅游起家,并从中受益。胡荣桦坦言:“对于我们这些年长的旅游人来说,旅游已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对于包括兰州旅游在内的旅游发展分外关注,也感触颇深。”“每一个旅游人都是兰州的形象大使,是兰州的文化代言人。因为我们每一位旅游者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和反映了兰州人的素质,游客也会从我们的一颦一笑中感知到兰州的文化与教养。”
对于兰州,胡荣桦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她说:“曾几何时,我们为兰州的牛肉面、中山桥、五泉山而欣慰,为风姿绰约的黄河风情线而自豪,同时也为自己是黄河母亲的儿女而骄傲。时过境迁,当年我们引以自豪的兰州饭店、东方大酒店等宾馆饭店面貌依旧,不再为外地游客所钟情追逐……”
牛肉面不再是唯一
谈及当下外地游客提及兰州的第一印象时,胡荣桦说:“当年,每当提到兰州时,外地游客都对兰州牛肉面心驰神往,羡慕之情油然而生。现在提及兰州时,却对兰州的鸡蛋醪糟分外钟情。”
兰州是一个移民城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兰州也是瓜果名城。旅游“六要素”说的就是“吃、住、行、游、购、娱”。吃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有过地接经历的胡荣桦说,作为地接导游来说,没有理由不说家乡好。牛肉面也的确曾是兰州的一张名片,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的人开始注重健康与营养,鸡蛋醪糟就自然成了当下外地游客所钟情的兰州美食了。
其实,熟悉和了解兰州的人都知道,曾几何时,以和政路、广场西口、木塔巷、西关十字、文化宫、小西湖、西站等为代表的兰州小吃街风光无限。这些让人们耳熟能详的小吃街,在满足人们夜间消费需求的同时,以地道、鲜美,以及丰富的品种彰显了丝路古镇浓郁的特色饮食文化,凸显了兰州这座城市的品位与张力。因为在这里,人们不禁可以闻到包子的香味、烧烤的焦味、羊杂碎的美味,甚至可以看到酿皮、凉粉的粉嫩,浆水面、臊子面里的咸菜、芫荽,让兰州人和来兰的观光客们感受了一把“舌尖上的兰州”。
特色美食仅存记忆中
近年来,那些留存在兰州人记忆中的一个个小吃街,却因众多原因而销声匿迹,只有大众巷、正宁路夜市等个别小吃街区“苟延残喘”。在这里,我们不妨把时光拉回,回放尚留存在我们记忆中的兰州小吃街。
上世纪90年代初,东方红广场西口小吃一条街曾风光无限。这里聚集了兰州本土,以及天水、张掖,乃至天津、西安等地的风味小吃,曾让众多食客流连忘返,几度回味。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此处以小吃为本,特色为先的小吃街没能延续其辉煌岁月,瞬间夭折,并由此没落。
与广场西口小吃街命运相似的还有,曾声名显赫的和政路小吃一条街。这里的火锅店、涮羊肉,以及蒸饺、炒面等特色小吃都曾风行一时,是兰州乃至外埠游客感受兰州饮食的最佳去处,颇有兰州饮食“风向标”的作用,以致这里始终人满为患,拥堵不堪。
农民巷是兰州久负盛名的特色街区,这里集中了包括砂锅、拉条等兰州特色小吃的街区,是南来北往游客关注最多最频的地方。经过铺设地下管网等整修之后,虽然商铺的经营范围和品种有所改变,但却失去了往日人潮涌动,风风火火的繁华景象。就当下来说,曾颇具规模的西站夜市已难现往日繁华,小西湖、广场西口、北滨河路等地的夜市和特色饮食则更早已物是人非。
前些年,在餐饮业大行其道之时,好客、热情的兰州,还诞生了以北滨河路、八公里羊肉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饮食街区,一度成为外地游客认识兰州的标识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当年让人们趋之若鹜的特色小吃却因交通等方面的原因,有的另觅他处,有的改弦易辙,只有几许记忆尚留存在人们的脑海里。
众所周知,美食与旅游是一对“孪生兄弟”。美味佳肴总能吸引部分游客的目光,快乐之旅亦可能给游客带来美味享受。当我们点击兰州地方小吃时发现,除最具特色的牛肉面、手抓羊肉外,还有酿皮、甜醅子、热冬果、羊杂碎,以及灰豆子、浆水面、臊子面等特色食品。可就当下来说,兰州尚没有一处汇集兰州特色小吃的去处,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有点遗憾。
对此,胡荣桦说,兰州曾经风光无限,不仅特色美食声名显赫,而且在住宿、城市建设等方面也明显位居西北前列,作为导游的我,当时可是为自己成长的城市荣耀了一把。其实,作为一个老旅游人来说,我多想自己的腰杆子硬起来啊!可现在的兰州,连一条像样的美食街都没有,就连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西宁、银川也已走在了我们前面,人家的马路、住宿条件早已经今非昔比,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兰州要靠都市休闲娱乐项目“留住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那么,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兰州来说,在新一轮政策机遇的引领下如何尽快走出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呢?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甘肃旅游发展研究院行政秘书夏冰认为,以景区建设为代表的旅游项目对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容置疑。近年来,“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极大地提升和推进了兰州旅游的发展,但兰州旅游要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紧靠当下的体量和规模是显然不够的。应当说,兰州在旅游发展的定位、旅游资源的挖掘、产业的培育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功课需要认真去做,并以此发挥旅游龙头产业的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夏冰认为,就兰州来说,最大的资源是黄河,最大的优势是座中六联,拥有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这就要我们打好“黄河牌”,做好交通文章。倘若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改为“中国西北游相会在兰州”,不仅会极大地吸引曾在兰州工作生活过的人们,而且会更加凸显出兰州的交通优势。对于兰州来说,应当发展具有“高大上”特质的都市休闲娱乐项目,并以此为黄河文化注入新内涵,吸引各地游客。仅靠兰州本土企业推进兰州旅游项目建设是不现实的。作为政府来说,需要有大勇气、大智慧来与国内一流或国外企业寻求合作,推进兰州大景区建设,并以此盘活兰州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从根本上解决兰州“留不住”人的问题。
就目前来说,兰州的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被许多人所诟病,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兰州及兰州周边的客流量还会有增长态势,倘若不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下大气力改善基础设施,利用互联网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的话,紧靠“缝缝补补”的话,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就当下来说,旅游的主体已是80后为主导了,智慧城市建设迫在眉睫。只有在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上下功夫,在服务的理念提升上求突破,才可为城市赢得更多好口碑,使更多的游客走进兰州,感受绚丽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