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省社会物流增加值增长10%

04.08.2014  18:33

2014年上半年,我省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省物流业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均保持较快增长,物流转型升级加快, 专业服务能力增强,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社会物流总费用和社会物流成本依然偏高,物流企业成本压力和经营难度依然较大,运行效益偏低现象没有明显改观。

一、我省2014年上半年社会物流发展状况

——社会物流总额增幅稳中趋升。2014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可完成8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0%。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和外省流入货物物流总额约占86%;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约占14%。

——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2014年上半年,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3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8.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0%,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250亿元,占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的83%以上;仓储业、邮政业、贸易业完成增加值 50亿元,约占增长17%。

——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保持增长。 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3.3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1%。其中铁路货运量约占10%。公路货运量约占75%。管道货运量约占14%。

2014年上半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1500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9%。

——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14年上半年,全省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5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30%以上。其中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占三分之二。

二、我省2014年上半年社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4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约19.4%,比上年同期降低 0.3个百分点,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占70.0%,高于全国平均占比,显示出经济运行中的运输成本依然较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材料和土地等价格的持续上升,还有保管与管理费用攀升较快,导致部分物流企业盈利偏低。

——综合物流枢纽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经过多年的大规模的建设,我省物流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瓶颈制约局面也大为缓解。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枢纽发展相对滞后、衔接不畅,多式联运基础薄弱;各类物流园区分散孤立,相互不衔接配套,致使设施效率不高,而城乡配送的末端“最后一公里”物流设施严重缺乏等。

——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

2013年,全省拥有各类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3000多家,其中达到国家2A级以上标准的物流企业仅18 家,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仅为0.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货运业户平均每户拥有货车数3.26辆,其中10辆车以上业户仅占1.5%,货运物流企业"小、散、弱、乱"现象严重,且缺乏稳定性,服务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部分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步履缓慢

与先进省份企业和跨国企业相比,省内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诚信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部分数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步履缓慢,经营水平没有明显改观。

——物流行业税收负担偏重

据一些物流企业反映,“营改增”的实施使他们整体税负水平不降反升。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物流企业面对的大量无发票服务的个体运输装卸业户,无法得到增值税进项抵扣发票;物流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可抵扣项目较少;物流企业的人工成本占经营成本的绝大部分,而在增值税体制下,人工成本得不到抵扣等等。

            三、2014年下半年我省社会物流业发展趋势

2014年下半年,从宏观经济仍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和发展趋势来看,全省经济仍处于调整过程中,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仍将继续,经济运行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从多方面来看,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物流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

一是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2014年下半年,国家和省上已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效应将会进一步显现,以简政放权、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的各项改革措施会陆续推进,我省社会物流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二是需求增长具有新的支撑。2014年下半年从投资来看,虽然政府对投资的主导作用还会进一步下降,但在我省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过程中,高铁、地铁、综合交通枢纽和公共设施、环境治理等领域存在较大投资潜力,且简政放权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我省社会物流相关领域的固定投资增速仍将快速增长;从消费来看,随着收入分配改革推进,加上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等持续完善,消费结构逐步改善。预计2014年下半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有所上升,这将促进我省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加快。

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大大拓展我省物流市场。根据国家扩大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部署,我省作为其中重要的能源安全通道、经贸物流通道和文化交流通道,社会物流业的发展具有连接亚欧大陆桥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把甘肃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物流大通道,将将大大拓展我省物流市场和延伸社会物流服务网络。

          综合判断,2014年下半年,我省社会物流业运行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在10%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有所降低,逐步趋近于全国平均水平,物流成本将有所降低,行业盈利水平有所回升,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30%以上,在社会物流总额和增加值增速加快的同时,物流转型升级将加快,专业服务能力将增强,快递快运服务、物流信息平台、一体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成为我省物流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全省社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新集聚和新裂变,必将极大促进全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产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共同繁荣与新的发展。

四、我省物流业转型发展的“五加快”、“五转变”对策建议

  “五加快”对策:

            ——加快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新亚欧大陆桥、甘川渝、青甘宁内蒙、甘陕宁等综合物流通道规划建设。优化国家煤、油、粮等重点物资综合物流通道布局,确保国家战略性物流通道保障能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和资源集约利用,提升通道物流组合效率。二是加快兰州、天水、平凉、张掖、酒泉等综合物流枢纽规划建设。三是加快末端物流设施规划建设。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配送半径增加的需要,解决好“物流围城”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加快优化物流市场主体结构。一是加快培育龙头物流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现有重点物流企业的扶持引导,鼓励企业以资本运作跨区域、跨方式做大做强,并促使其加快向现代物流经营商转变。二是鼓励发展物流联盟。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间通过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平台整合、品牌整合等形式发展物流联盟。三是促进生产制造企业更多选择现代物流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四是引导或鼓励批零行业早日进入各地综合物流枢纽和各类物流园区发展。五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大力培育发展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的第三方物流、货运代理、无车货运等中介组织,并促使其发展成为多式联运承运人的主要担当者。

——加快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探索构建甘肃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明确建设与维护的主体,明确运营管理制度,使平台能够整合部门、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实现物流数据交换、多方信息交流、管理控制、决策分析等多重管理功能,提供网上交易,网上查询,网上仓储、网上配送,网上服务等多种服务功能。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和完善自身信息管理系统,积极推进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的供应链整合,推进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环节的渗入,促进供需对接,切实提高物流效率。

——加快物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加快甘肃物流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实行企业信用分级制度,特别是要大力推行 "黄牌警告"和“黑名单"制度,将那些不讲诚信,不遵守规则的企业记录在案,情节严重的公开曝光,甚至清除出市场,以便净化物流市场,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加快物流业文化体系建设

我省物流业应在继承原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全面适应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着眼于全行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引领,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制度文化建设为途径,行为文化建设为精神风貌和动态体现,最大限度的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于物流企业文化与物流服务中,使社会公众在享受物流服务的同时能感受到健康、蓬勃、积极向上的物流文化感染与熏陶。只有把物流文化建设贯穿的物流企业管理生产中,才能成就甘肃物流人“心中的梦”。

“五转变”对策:

我省物流行业和企业应放眼全局,密切关注市场变革和政府改革,关注平台型网络化、技术型电商化、专业型一体化等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审时度势,着力于五个转变。

——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物流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势在必行,具体体现为“五化”,企业品牌化、网络合理化、运营信息化、服务精益化、经营规范化。

——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当前,为合作企业提供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为跨国公司提供“一站式快递服务解决方案”是物流业发展的新阶段。因此,通过拓展物流服务功能、由“物流服务商”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变是我省物流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由“独立扩张”向“联动发展”转变。当前,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加快,物流企业与制造、商贸、金融企业走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乃至实现跨国发展,一方面需要和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联动发展,共同实施扩张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实现合作共赢;另一方面,物流业内部也应加强整合,提升物流资源利用效率。

——由“诚信服务”向“诚信行业”转变。现代物流服务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供应者和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其行为完全以信用制度、诚信体系为基础的。我省物流行业要在提倡企业诚信服务和品牌服务的基础上,依托行业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加快构建行业诚信体系,实现由“诚信服务”向“诚信行业”转变,从而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发展的软实力。

——由“区域网络”向“跨国网络”转变。当前我省物流企业要开拓视野、放眼全局,紧紧抓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机遇,延伸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物流供应链及增值服务功能,提高物流效率,由经营省内物流市场向西部、全国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市场发展,建立“立足甘肃、服务全国、辐射西亚”的物流供应链网络,谋取更大发展空间。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