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计生新闻通报:我省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8.07.2014  11:43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战胜肝炎,从我做起。旨在号召大家关注自身健康,通过接种疫苗、早期筛查和规范治疗等措施,战胜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将其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病毒性肝炎对世界上数亿人造成影响,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且每年使近140万人丧命。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但目前在五种病毒性肝炎中只有甲肝和乙肝是疫苗可防传染病。近年来,我省开展以提升疫苗接种率为主,防控高危人群、提升大众对肝炎的认知和规范医疗机构治疗等措施为辅的肝炎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我省乙肝防控工作进展

  我省乙肝发病率和发病数均较高,居全省各种传染病之首,严重威胁着我省广大群众的健康,2013年全省共报告乙肝病例11862例,发病率46.02/10万。

  我省自2002年起在全省范围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预防接种工作,经过不断努力,我省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从2003年的41.85%提高到2013年的95.62%,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由2003年的83.94%提高到2013年的99.87%。2009年对全省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开展了乙肝疫苗免费补种工作,累计补种176794剂次,补种率95%以上;2010年-2012年对全省15岁以下儿童开展了乙肝疫苗补种工作,累计补种2064159人,各年龄段补种率均达到95%以上;2012年对重点人群(包括医务人员、教师和在校学生)开展了乙肝疫苗补种,累计补种1128087针次,这对有效降低我省15岁以下儿童和重点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发病率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母婴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为了保护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免受乙肝感染,省卫生计生委要求所有承担分娩的医疗机构必须对孕妇开展表面抗原筛查工作;并且利用母婴阻断项目,在全省12个项目县开展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阻断工作,在免费为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时,免费为其接种免疫球蛋白。我省还积极争取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肝炎基金会、美国斯坦福亚裔肝脏中心等各项资金资助的项目,对在校学生、孕产妇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和医务人员开展了提升乙肝认知、阻断母婴传播、规范乙肝报告诊断的干预活动,积极促进广大群众和重点人群防病知识的普及和防病意识的提高。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监测数据报告,我省15岁以下儿童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83.05/10万下降到了2013年的6.40/10万,降幅达92.29%。目前我省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由1992年的7.27%下降到了3.59%;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由5.34%下降到了1.13%。由此估算,自1992年以来全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人数减少了81万,乙肝感染人数减少了近485万人,全省控制乙肝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二、我省甲肝防控进展

  我省甲肝发病较高, 1992年-2011年年均发病率28.40/10万,在个别县区的农村、边远山区等地时有暴发疫情发生。2013年我省共报告甲肝病例829例,报告发病率3.21/10万,甲肝发病出现明显回落。

  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自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我省在四年内分地区逐步实现了甲肝疫苗纳入常规免疫,对所有年满18月龄儿童接种1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报告接种率由2009年的83.53%上升到2013年的99.76%。另外,于2012年11月在我省甲肝高发的7市(州)33个县(区)开展了7-14岁儿童甲肝灭活疫苗的群体性接种工作,共接种甲肝灭活疫苗近77万人,接种率达98.02%。我省2013年我省与2007年相比报告病例数下降了84.64%,报告发病率下降了84.50%。

  三、消除对疫苗接种的误区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而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接种工作的实施与落实,需要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现在,个别人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存在疑虑,主要是担心疫苗不安全,接种后会发生异常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人会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我国乙肝疫苗有良好的安全性,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为例1-2/100万剂次、麻疹疫苗引起的过敏性紫癜为10例/100万剂次等。从国内外资料看,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与增加新生儿死亡之间有关。2012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预估发生率范围内。根据2013年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我省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与全国水平持平。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建立了疫苗产品的注册管理、监督检查、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疫苗批签发、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等一系列制度,构成了一整套从疫苗研制、生产到流通、使用的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同时我省也早已建立起了覆盖省、市、县、乡、村的全程冷链保障体系,这些都有力地保障了疫苗从生产、运输、贮存等一系列环节的安全,为预防接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背景资料

  一、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根据病原学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它对世界上数亿人造成影响,导致急、慢性肝脏疾病,且每年使近140万人丧命。五种病毒性肝炎中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高、病程长、治愈率极低,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是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约有2.4亿人患有慢性乙肝,其中亚洲约占70%。我国有9300万慢性乙肝感染者。乙肝病毒感染时导致肝细胞癌的最重要原因,全世界每5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乙肝导致的肝病和肝癌;甲肝、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极易发生群体性爆发。近些年来随着群众对戊肝的认识,戊肝的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全球约有1.8亿人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每年有35万余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丙肝在中国已经成为血液传播及性传播第二大传染病。

  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我国现行的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为:0-1-6免疫程序,即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第二个月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第六个月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一剂次乙肝疫苗球蛋白(100IU) 。

  三、目前,针对病毒性肝炎的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已经被纳入免疫规划。接种乙肝疫苗对预防感染及其慢性后果的效果达到95%,还可有效减少与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预防一种主要人类癌症的最早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从1991年开始,我国卫生部将乙肝疫苗接种作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重要策略,但由于当时乙肝疫苗属于自费疫苗,各地疫苗接种率不平衡。为使每个新生儿都有机会获得乙肝疫苗免疫服务,我国政府于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为了加速乙肝控制,落实医改,2009-2011年卫生部对全国15岁以下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至今,中国通过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使得超过8000万儿童免于乙肝感染。中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至1%以下。2008年,甲肝疫苗等9种疫苗被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国甲肝发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四、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类型的肝炎病毒感染,接种乙肝疫苗还可有效减少与乙肝病毒相关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开展早期筛查,做到对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慢性丙肝患者经规范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

  乙肝防治小知识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
甘肃检察机关2020年度聘用制书记员示范培训班圆满举办
    为提高全省检察机关聘用制书记员业务能力和综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