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开启医师“多点执业”新时代

16.12.2014  02:06

资料照片

    近日,省卫生计生委发布《甘肃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此举意味着甘肃作为落后省份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优秀医生实现“多点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医生“走穴”也将不用遮遮掩掩。而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更是我省推动医改的重要举措。医师多点执业是平衡医疗资源、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良策,但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不少人对医师多点执业后是否能保证医疗质量,是否能保证对患者提供连续、连贯性的医疗服务表示担忧。以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兰州为例,一些医疗机构本身就存在患者看病难、医生资源紧张等问题;一些优秀医师原本就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在本单位已然分身乏术,似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多点执业……政策刚刚颁布,前路矛盾重重,甘肃的医生“多点执业”任重而道远。

    新政

    医生必须符合六条“硬杠杠

    新颁布的《甘肃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多点执业地域范围仅限甘肃省辖区内2至3个医疗机构,必须通过“第一执业地点同意并办理新增执业地点注册登记”。《办法》规定医师多点执业的六条“硬杠杠”,即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作5年以上;能够完成已注册执业地点的医疗机构的工作;身体健康,能够胜任多点执业工作;申请多点执业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在拟聘用该执业医师的医疗机构的诊疗科目范围内;两年内医师定期考核合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没有被核实的医德医风方面的投诉记录。

    在满足此六条的前提下,《办法》明确三类人员必须进行医师多点执业注册,一是甘肃省实施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医师;二是省、市(州)级医疗机构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必须至少在一个县级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三是县级医疗机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或五年以上住院医师必须在至少一个乡镇、社区级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

    背景

    多点执业应“”而生

    记者走访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了多点执业的“前生今世”。

    按照国家医改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省卫生计生委于今年初制定印发了《甘肃省新农合部分住院病种分级诊疗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在省内部分地区试点推行分级诊疗制度。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试点地区县域外就诊比例较往年有了明显下降,新农合实际报销比例有了明显提升。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方案的基础上,省卫生计生委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甘肃省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后,如何保证病人在留下来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为病人服务好,怎样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成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合理配置现有的优质医疗资源,在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固定、有序、紧密的多点执业联系关系,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快速提升服务能力,使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我省制定了《关于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等医师多点执业有关规定的通知》、《甘肃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2014)》等措施。

    意义

    建立“以医养医”新格局

    从目前看来,甘肃实施医师多点执业,更像是其他政策举措的“配套措施”。但也应了一句古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省实施分级诊疗、多点执业等制度的核心是通过专家的下沉,带动实现患者和新农合资金下沉,引导患者形成“能在乡镇卫生院治疗,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不到省市级医院治疗”的就医理念,将无序的就医状态转变为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建立“以医养医”的新格局。

    “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同时不仅能直接减少就医费用负担,还能大大节约异地就医产生的其他费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分级诊疗、多点执业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在相关会议上说。

    今后,通过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制度的实施,我省将力争实现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分配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实现“医生、患者、资金”三个下沉的目标,达到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切实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

    记者调查

    专家“走穴”是公开的秘密

    其实,在兰州很多医院的专家都有过“走穴”经历,这是一个业界公开的秘密。

    老李是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他的“走穴”经历始于很多年前。他告诉记者,一般他会利用周末等休息时间到民营医院或者市州医院出诊、做手术。

    他坦言,他到其他医院执业的动力主要是收入和待遇。作为专家,民营医院请他出诊时,一般都会车接车送,并提供专门的休息室,劳务费也会比医院的正常薪酬高很多。除了收入外,老李说他还能在民营医院找到“专家该有的状态和尊严”。

    老李表示,自己的主要精力会放在供职医院,那里是他主要的职业平台和学术平台。“但医生是社会资源,医生的培养、职称的评定也是社会化的过程,而不是某个医院的私有财产。医生的‘走穴’实际上也是市场的一种自发重组。”老李很有见地。

    配合建立多点执业医疗效果评价体系

    医师多点执业是平衡医疗资源、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良策,但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不少人对医师多点执业后是否能保证医疗质量,是否能保证对患者提供连续、连贯性的医疗服务表示担忧。这主要来自非医疗行业人士。

    以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兰州为例,一些医疗机构本身就存在患者看病难、医生资源紧张等问题;一些优秀医师原本就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在本单位已然分身乏术,似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多点执业。另外,一些优秀的医生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承担着本单位医生的培训工作,他们多是医院的“顶梁柱”,本单位并不希望这类医生分散精力去其他医院执业。

    对此,有业界人士建议,政府配合建立医师多点执业医疗效果评价体系,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以保证患者就医过程中能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及实施细则,真正做好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能够切实做到惠民利民。

    多点执业对公立医院不是坏事

    据悉,医生多点执业在国外较为普遍。在这一制度下,医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自身技术水平自由流动,在最大限度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借由市场调节机制自发实现医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形之下,目前国内多数医师都“依附”公立医院,尤其是优质医生过度集中于三甲医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负责人说:“实际上,医师多点执业对全局、对社会宏观效益来讲是好事。医生原来在一个机构里给病人看病,现在到多个地点给病人看病,就近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对老百姓是好事儿。另外,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由于医生行业具有师带徒的特点,一些大医生到其他医疗机构兼职,可以带动提升相关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人担心“多点执业”会把公立医院冲垮。其实这种担心没必要。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现在很多医生都一直在暗中多点执业,以后无非是让它阳光化、规范化。国内外有这样的经验,即公立医院永远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很多医生会珍惜公立医院的岗位,只是需要在制度上解决医师到别的医院兼职或开私人诊所的合法性问题。

    首席记者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