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连乡村兴产业情系农民奔小康 ——定西市推进交通扶贫建设纪实

28.11.2015  11:52

  深秋时节,通往定西市的城乡道路上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收获和贮存的农副产品陆续上市,大小运输车辆进村拉运;到县城赶集或办事的乡亲们坐上通村班车,半天就能打个来回;摩托车、三轮车、小轿车在村道上来回穿行,见证着昔日贫困村的巨大变迁……

  如今,一条条平展展的通村硬化路,像一个个“毛细血管”,把定西市一个个乡村串联起来,给偏远农村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民群众的致富之路,希望之路。

  多少年来,“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一直与贫困作顽强的斗争。在与贫困抗争过程中,交通条件滞后无疑成为最大的制约瓶颈。“无论是过去的开发式扶贫,还是进入新时期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交通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交通突破行动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先手棋’,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和推动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如是说。

  高速公路接县区、国省干线通乡镇、农村公路连万家……借着全省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的机遇,定西市正举全市之力决心打赢这场交通扶贫攻坚战。

加快建设:畅通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

  定西以前贫在“天”,老天不下雨,缺水是最大的困难。因此,在多年来的开发式扶贫中,全市集中精力修梯田、打水窖,调结构,增效益,努力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定西已基本解决了平整土地、人畜饮水、农村用电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从参与式开发扶贫逐步转变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来。

  要想富,先修路。解决了“吃饭问题”,接下来的“发展问题”和致富奔小康,都离不开畅通的交通。而在定西乃至我省广大地区,落后的交通条件,恰恰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短板和制约瓶颈。

  “这方面老百姓有强烈的感受,也有强烈的愿望。”定西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杨爱平告诉记者,定西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丰富,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参与不了市场竞争,产量虽然很大,但效益上不去。“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把路修通,降低运输成本,畅通运输通道,加快发展就有了希望。”杨爱平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9193公里,4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所有乡镇通了四级公路,92.6%的行政村通上了硬化路。

  根据“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定西市决定从2015年起用6年的时间,交通基础设施预计完成投资527亿元,建成公路6045公里、铁路302公里、民航机场2个,实现全市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全市交通发展不足的问题。“今年全市要完成农村道路建设4360公里,是过去65年的总和,工期紧,压力大,但为了农民群众能早日脱贫致富,我们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定西市有关负责人说。

  为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定西各县区都铆足了劲,精心谋划和争取项目。被分别列为国家和省级交通扶贫试点县的临洮县和通渭县,到今年底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渭源县今年省上下达建制村通畅工程目标是264公里,但县上自加压力,县级财政拿出2200多万元,再争取完成120多公里。“我们的目标是到明年底全县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县长蔺红军说。

质量管控:为群众修一条放心路

  今年4月初,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全面部署后,定西市立即成立了“6873”交通突破行动领导小组,及时下发实施方案。“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决不能让一户群众因交通问题掉队!”这是定西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全市上下的共识。

  交通建设,质量先行。“贫困村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山区,走不上水泥路,现在遇上党的好政策,通硬化路了,如果我们的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跟不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我们无法向老百姓交代。”定西市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在安定区副区长董治军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全市落实“6873”交通突破行动计划责任分工表,另一本是全市农村公路畅通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厚厚一本责任分工表中,全市在建的每一个交通项目都划分市、县级责任领导和市、县级行业部门责任领导;公路畅通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着重对公路建设质量提出具体要求。“这‘两本书’,发放到全市各县区、乡镇、村组和农户手中,上面有责任领导联系和监督电话,如有质量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整改,形成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效果非常好。”董治军说。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全市公路项目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市县乡村成立四级监督体系,发动乡村干部和群众参与监督。在安定、通渭、陇西、渭源、临洮等实施畅通工程的建制村以及岷县、漳县灾后重建农村公路项目,均选取有责任心的群众担当义务监督员,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随时检查施工质量。“大家多少双眼睛盯着,没有人敢在施工质量上做手脚。”陇西县嘴头村农民刘存锁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定西市交通运输局还投资104万元,购进一台进口检测车,对全市在建和新建公路进行巡回检测,能一次性检测出公路基层和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宽度、厚度、强度等,现场公布结果,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同时,定西市在交通项目建设中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和问责制,目前全市因交通质量问题问责的各级干部达27名。“严厉的问责制度,使责任单位和施工企业都不敢有丝毫马虎。”定西市有关负责人说。

路通百业兴:致富路修到农民群众心坎上

  路通百业兴。如今走在定西市城乡,能够真切感受到交通发展给当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临洮县八里铺镇火石沟村,坐落在一个山梁上。我们乘车盘山绕了十几道弯才爬到山上。2012年,农村通畅工程实施后,水泥硬化路通到了村里,多年在外打拼的当地村民罗耀刚看到了希望,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了养殖场,如今带动全村130多户发展起养羊业,户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记者发现,在定西各县区,农村公路修到哪里,哪里就办起了规模养殖场,当地的玉米秸秆派上了大用场,卖上了好价钱。外地客商也来了,昔日偏远的农村交易市场活跃了起来。

  “现在路通了,村里一下有了生机,农民跑运输、搞建筑、拉化肥、运饲料都方便了。”通渭县平襄镇张庄村马建珍老人指着村里前年新修的水泥路高兴地告诉记者,自打村里通了硬化路,村里不少人购买了小轿车,连手扶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也买回来了,全村一半以上的耕地实现了机械化。

  交通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路连乡村兴产业,情系农民奔小康”,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由衷的“点赞”。

  在通渭县张庄村,我们遇上刚刚从县城回来的王志祥老人,手里拎着两斤面条和几样新鲜蔬菜。“现在路好了,班车也通了,平时到城里买个东西、办个事,半天去半天回,方便得很!”王志祥老人乐呵呵地说。

  有路就有公交车,有路就有了希望,这如今在定西农村逐渐变为现实。(记者严存义)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庆阳市院为贫困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
    近日,庆阳市院干警前往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正在住院治疗的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人李某某现场发放救助金1.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