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探索建立“急难情况发生地先行垫付救助金”救助方式

04.06.2014  10:44

  原标题:我省探索建“急难情况发生地先行垫付救助金”救助方式

  广设“救急难”窗口让求助有门

   中国甘肃网6月4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张云 通讯员 向杰)昨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我省将开展“救急难”,对遭遇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居民的救助和帮扶,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得到及时救助。县级民政部门开通全国统一的“12349”社会救助热线;在6月底前,设立“一门受理”的社会救助窗口;探索建立“急难情况发生地先行垫付救助金”的救助方式。

  让陷入困境居民得到救助

  探索急难情况发生地先行垫付救助金设立“一门受理”社会救助窗口

  据悉,我省开展“救急难”,对遭遇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居民的救助和帮扶,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含非户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时救助。各试点地区要加大临时救助资金的投入,提高临时救助的最高封顶线和最低救助额度。通过健全制度办法,确定符合“救急难”工作实际的救助标准、救助程序和救助范围,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通过临时救助有效缓解家庭压力。

  探索急难情况发生地先行垫付救助金

  我省提出对户籍不在“急难”情况发生地,且没有责任主体或本人没有自救能力的,要探索建立“急难情况发生地先行垫付救助金”的救助方式。待应急期过后,根据急难事件的性质、责任主体和有关政策规定,由责任主体或户籍地相关部门全额返还垫付的救助资金。对户籍在“急难”情况发生地,应通过临时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途径解决。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急难”救助内容、程序,科学设定救助条件、标准,探索建立“急难”救助“绿色通道”,确保各类急难事件都能做到及时救助、准确救助。

  设立“一门受理”社会救助窗口

  据悉,我省建立急难对象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发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单位在急难对象发现、快速响应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县级民政部门要协调开通全国统一的“12349”社会救助热线,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和有关人员报告急难情况渠道。

  同时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各试点地区要依托乡镇(街道)政务大厅、办事大厅等,在6月底前,全面设立“一门受理”的社会救助窗口,制定具体的转办流程,建立急难求助“首问负责制”。省民政厅在对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搞的比较规范的县(市、区)进行摸排后,将白银市会宁县确定为我省推荐民政部“救急难”试点单位,同时确定我省张掖市民乐县、武威市天祝县、白银市白银区3个县(区)为全省社会救助“救急难”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