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冷暖 常念民生疾苦

11.03.2015  02:50

    三月的北京,浅草泛绿,生机盎然。

    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甘肃代表团驻地暖意融融,代表们正忙着酝酿甘肃的发展大计,生态环保、扶贫攻坚等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的房间桌子上,放着一份数千字的发言稿,涉及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扶贫攻坚、扩大开放等内容。这份发言稿,是虞海燕进京前精心准备的,是积极参与我省“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实践成果。

    虞海燕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尤其是那些贫困群众,更是牵动他的心。在赴京前,虞海燕深入贫困县,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了解社情民意,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为参加全国两会做功课。

    越到年关时,困难群众的生活越让人牵挂。2月12日,距离春节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安东平,是原兰州市蔬菜公司下岗职工,肢体一级残疾,自1989年病情加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后,无任何经济收入,现依靠父母生活。虞海燕走进安东平家,嘘寒问暖,详细询问安东平的病情及生活情况。“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你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虞海燕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群众的生活,今年低保标准将进一步提高,你们的生活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离开安东平家,虞海燕来到榆中县,看望慰问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岳维利。岳维利曾担任大营村党支部书记15年,在交流中,他回忆起了上世纪70年代那段难忘的岁月,讲述了为贫困群众借粮过年的往事。“村里哪些人缺粮,我们都清楚。年关时,想法子东借西凑为困难群众找粮,保证都能吃饱饭,过个好年。”岳维利回忆。虞海燕听后感慨地说,老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代代相传。“村干部与群众打交道最多,处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一言一行从某种意义上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虞海燕说,新时代的村干部关键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凡事把公正、公道放在首位,为群众做好服务,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2月25日,春节假期过后第一个工作日,虞海燕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兰州市贯彻落实全省双联行动大会精神深化全市双联行动工作方案》。这次会议确定,今年,我市重点要聚焦91个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发展富民产业,实现全市整体脱贫。

    在市委常委会议召开后,虞海燕分别来到脱贫任务最重的榆中县、永登县,召开专题会议,面对面指导,从工作方案、贫困户现状分析、产业发展方向,到考核问责机制,每一个关键环节,都不放过。“不管制定多少措施,关键要抓好工作落实。”虞海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全市扶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一村一策,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让4.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虞海燕如是说。 记者郭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