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三季度甘肃省经济形势分析

22.10.2015  13:53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实施精准调度,强化综合施策,加强督促检查,全力以赴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全省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

一、坚持区间调控精准调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按照稳增长下限、防通胀上限、保就业底线的目标要求,加大精准调控力度,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及时推进落实降息降准、盘活存量资金、加大地方债务置换力度等应对措施,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630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二是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加强对医疗、教育收费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1个百分点。 三是就业形势总体良好。 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扶持,全省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6亿元,吸纳带动就业超过15万人。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选拔6746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8.5万人,同比增长4.6%,完成年度目标的96.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二、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省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5.6:41:43.4,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 一是创新驱动战略稳步实施。 出台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确定了4+2升级科技计划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印发实施《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使用办法》,整合财政资金20亿元设立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研究启动“5551”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计划,财政出资3亿元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省财政整合安排5亿元,用于支持38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发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539.8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1.7%,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三是农业发展总体稳定。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基本稳定,蔬菜、中药材、马铃薯、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粮食总产量达到1180.3万吨,增长1.9%,实现“十二连丰”。畜牧业稳步发展,加快推进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确定35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县,全省新建成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合作社)超过400个,牛、羊存栏和出栏稳步增长。 四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重点景区游客爆发式增长,旅游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全省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长达到25%。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较好,全省邮政快递业务完成2136.4万件,同比增长34.8%,快递业务收入4.4亿元,增长43.4%。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陇南、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8月全省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960亿元。

三、政策组合效应逐步显现,投资消费增速回升

加快实施11大投资工程包和6大消费工程,促进了投资和消费增速的企稳回升。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04.3亿元,同比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07亿元,增长8.7%,投资和消费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4.2个和0.1个百分点。 一是全力争取国家支持。 紧密对接国家“11+6+3+1”重大工程建设布局,加大向上争取力度,1-9月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78.2亿元,同比增加42.6亿元;第一批、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支持62.9亿元、56.8亿元,后续批次专项建设基金项目正在抓紧完备前期手续。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强“六个一批”项目的协调落实,全面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6363”水利保障行动,兰渝铁路、引洮二期等在建重点交通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金昌至阿拉善右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银西铁路等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三是拓展投融资渠道。 全面加快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合作,召开首届PPP项目推介会,有40个项目签约并达成合作协议,总投资1394亿元,拟引进社会投资750亿元。建立全省项目融资信息对接平台,省内各银行实现系统内全注册,登记企业融资项目2028个,提供融资需求2438亿元。 四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扶持政策,通过举办重大节庆活动、加快大景区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等,拓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休闲等新兴消费热点,持续扩大消费需求。稳定和拓展住房消费,把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消化存量商品房结合起来,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截至9月末全省实施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12.94万套,开工率82%。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动力增强

一是投融资体制和价格改革扎实推进。 加快省内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监管平台建设,精简项目核准前置条件,实行“1+3+27”一门受理、同时抄告、并联审批、同步办理;全部下放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权,交给市州实行属地化管理,把使用中央和省级基建资金1亿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给市州,将国家目录明确由地方政府负责的核准权限,除跨市州事项外全部下放市州核准。在“纵向”放权、调动市州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横向”放权,将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交由省直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修订公布了新的地方定价目录,取消(放开)32项具体定价事项,下放14项具体定价事项由市、县管理。 二是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6月份开始全省范围内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已办理“三证合一”营业执照1.8万份,新增市场主体11.9万户、注册资金16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和28.3%;10月起全省推行“一照一码”登记措施,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市场化改革指导意见,协调推进电子招标采购工作,对全省重大项目实行了“一标两约三诺”制度,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平稳。 三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加快推进。 加强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的对接,制订了甘肃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13685”战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  “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行逐步常态化,目前已开行中亚班列27列、中欧班列1列。 四是  “走出去”战略稳步实施。 即将签署《推动甘肃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部省协同机制协议》,支持省内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白工业园甘肃聚馨麦芽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兰石集团成立了中东公司和土库曼斯坦公司,专门开展设备销售及售后业务;白银集团与哈矿集团合作建设的30万吨铜冶炼项目列入两国产能合作目录。

五、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高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坚持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兜住民生保障底线。 一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8.4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在9-10%之间,其中:非税收入增长18.9%,主要是受“两权”价款、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部分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等较快增长带动。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在就业较为充分和机关事业单位政策性调资等因素带动下,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随着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涉农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全面启动实施,支撑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 三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职工伤残标准再提高10%,城乡居民社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每人每月8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标准都由320元提高至380元,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40%。 四是节能降耗取得新的成效。 大力推进35个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展金昌低碳城市和嘉峪关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强化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定量化管理,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3660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8%。

全省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仍然存在需求整体疲弱、下行压力加大的问题,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和困难凸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工业经济低位运行。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40.6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低于上半年0.4个百分点,回落态势明显。从煤电油运等实物量指标看,煤炭滞销严重、库存持续增加,三大煤业集团库存总量达525万吨,同比增加170万吨;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增速比5月末的最高点回落6.2个百分点;全省油品销售326.1万吨,同比下降0.7%,其中柴油下降10.4%;铁路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下降6.1%和14.4%。从产品价格看,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分别下降12.3%和12.6%,降幅比1-8月分别扩大0.5和0.3个百分点,钢材、铝、镍、铜等价格创近年新低。从企业效益看,8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亏损10.1亿元,比上年同期利润减少31.5亿元,冶金、有色、煤炭行业亏损加剧。 二是进出口贸易持续下降。 全省完成进出口347.8亿元,同比下降17.2%,降幅比上半年扩大8.5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工业企业生产和投资需求不旺,特别是铁矿砂、铜精矿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进口额下降,机电、纺织、化工及其他产品出口下降,造成进出口贸易的大幅下降。 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目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紧张和过桥贷款问题,融资成本过高,部分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企业停产限产问题突出,9月末省内铁合金、电石、碳化硅等高耗能企业开炉比例为28%,比正常年份低约20个百分点,有色冶金等高载能企业减产停产加剧,造成上游电力、煤炭企业需求大幅下降、同步减产。 四是工业投资走势不容乐观。 工业企业扩张意愿不强,特别是省属大型企业、在甘央企投资大幅度收缩,在建项目进度放慢,技术改造投资明显减少,全省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5.5%,是造成整体投资增长乏力的主要因素。 五是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 由于地方重点纳税企业效益下滑,致使市县工业税收普遍下降,加之全面落实“营改增”、资源税改革、清理取消部分基金收费项目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地方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精准扶贫、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平衡压力加大,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总体来看,当前全省经济形势仍然比较复杂,受外部因素和内部结构制约,我省工业、投资、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经济回稳动力和下行压力仍在相持,新的增长动力培育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继续并存,这是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表现。一方面,拉动力较强的传统需求动能正在减弱,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趋于饱和,住行等大宗消费进入平台期,出口竞争优势不断弱化,需求出现内生性紧缩;另一方面,供给结构的调整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升级变化,许多个性化、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存在供给瓶颈,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传统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和影响。因此,既要看到传统需求减弱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产生“下拉”作用;更要看到生产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差异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对经济的“上推”作用尚未发挥,今后需要通过扩大消费需求和调整供给结构共同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