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计生新闻通报:2014年全省艾滋病疫情通报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为Getting to Zero),副标题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为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各展所长,遏制艾滋病的流行,现将甘肃省艾滋病疫情及2014年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甘肃省艾滋病疫情情况
截至2014年10月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413例,其中现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为2004例,死亡409例。2014年1-10月,全省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547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6例、艾滋病病人131例;报告死亡54例。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35.4%。
据我省艾滋病防治专家分析,当前甘肃省艾滋病疫情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甘肃省自1993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到2003年十年累计报告106例。此后,报告病例数持续增长:2004年到2008年的五年间增加了576例,十五年累计报告682例;2009年到2014年10月底约六年间增加了1731例;仅2014年1-10月,就报告547例。目前,全省已有83个县市区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全省仅有3个县无疫情报告,估计尚有部分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还未被发现。
二是性传播途径仍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普通人群感染艾滋病机率增加。2014年1-10月报告的547例中,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达到97.7%(去年同期为94.8%),经血液途径传播占2.2%,经母婴途径传播占0.2%。在性途径传播中,异性途径占61.1%(去年同期为62.4%),男男同性性传播途径占36.6%(去年同期为32.4%),男男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上升。
三是我省疫情总体属全国艾滋病低流行地区,但局部地区疫情依然很重,地区间差异较大。我省艾滋病疫情虽然近年上升趋势明显,但在全国疫情排名中一直位居第26、27位。全省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居前的市州为兰州市、天水市和临夏州,共报告1507例,占到了全省的62.5%。2014年1-10月,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居前的市州依然为兰州市、天水市、临夏州,共报告320例,占全省的58.5%。定西市、庆阳市、白银市、平凉市、武威市、陇南市等市的报告数近年逐步增加。
四是艾滋病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特定人群感染率高。2014年1-10月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职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农民,占34.7%;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占22.9%,商业服务人员占8.8%;青壮年是主要受感染人群,15-49岁年龄段占85.0%,49岁以上占14.8%,艾滋病向普通人群扩散趋势明显。
五是既往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艾滋病死亡人数增加。2014年1-10月,报告的艾滋病病人数为173例(其中既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转化为病人42例),较去年同期增加49.1%;艾滋病死亡人数为54例。
当前,艾滋病防治还存在一定困难: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还不广,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了解不够,防治意识还不强,艾滋病向普通人群扩散趋势明显;社会上包括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视现象;部分地区和部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防治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艾滋病防治经费不足、实验室设备老化、工作人员短缺;防治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与难点问题交织并存,情况更加复杂,现有的防治技术、手段和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作需求,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二、2014年甘肃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监测检测网络,扩大检测面。2014年,通过对全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现状摸底调查,建立起全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积极探索建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设备补充更新机制。全省年内统筹资金195万元,新建成艾滋病确证实验室1个,对3个确证实验室进行了设备补充、对11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进行了设备更新。目前,全省已在县级以上疾控、医疗、妇幼保健、采供血等机构中建立1个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8个艾滋病确证实验室、7个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486个艾滋病筛查(含225个检测点)实验室。具备CD4T淋巴细胞检测能力的实验室有5个,具备病毒载量检测能力的实验室有3个。2014年1-10月,共检测各类人群13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8.8%。此外,还建立了覆盖暗娼、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孕产妇、青年学生、流动人群8类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哨点44个、丙肝监测点5个,覆盖14个市州、29个县市区。在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中严格实行“逢进必检”制度,在医院推行医务人员主动咨询检测工作,对住院病人百分之百进行检测。在2014年1-10月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中,通过主动咨询检测发现的占21.2%,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占57.58%,医疗机构主动检测已是目前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主要途径。
(二)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截至2014年10月底,全省28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治疗病人达18355人,目前在治人数9582人。开展各类高危人群综合干预达20万人次以上。
(三)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截至2014年10月底,全省累计治疗成人1221人,儿童18人。目前在治病人985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65人,符合治疗标准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已达85.3%,接受治疗病人的病死率显著下降。
(四)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宣传。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采取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排演文艺节目、发放宣传资料、培训教育等各种形式,面向社会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10月底,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
(五)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救治工作。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救助政策,将其纳入扶贫和低保范围,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积极帮助发展生产,开展生产自救。2014年6月15日,甘肃省民政厅、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将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纳入孤儿保障范围的通知》(甘民发〔2014〕79号),对户籍在甘肃省境内长期居住一年以上、携带艾滋病病毒及患有艾滋病、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列入保障对象,参照我省现行城乡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发放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即:城市感染儿童每人每月640元、农村感染儿童每人每月440元。我省还利用香港爱滋病基金会项目和红十字会项目,支持生活困难的感染者和病人开展生产自救。目前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疾控中心均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把艾滋病防治与孕产妇保健相结合,鼓励孕产妇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并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母婴阻断治疗,2014年共发现10例艾滋病抗体确认阳性孕产妇,并为适宜治疗孕产妇提供了免费母婴阻断治疗。
(六)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防治工作。2014年我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模式,年内安排经费63万元,扶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使社会组织在艾滋病健康教育、高危行为干预、信息沟通、人文关怀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多的作用。通过红十字会、团组织等动员组织起了大批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防艾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干预目标人群近7万人次,动员检测8500多人,检测出艾滋病感染者99例。
(七)加强保障措施,积极实施项目,整体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2014年我省兰州市、天水市被确定为第三轮城市示范区,白银市白银区、酒泉市肃州区、敦煌市、定西市陇西县被确定为第三轮县(区)示范区。为推进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确定平凉市泾川县、定西市安定区为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省卫计委与示范区卫生局签订了《甘肃省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责任书》,明确了示范区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各种项目的实施,为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先进的防治理念、管理经验和策略、技术支持,推进了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整体发展。
(八)加强督导检查和防治数据质量核查,推动防治工作深入开展。2014年开展了艾滋病防治数据质量评估,对全省14个市州、28个县区艾滋病、丙肝病例报告、哨点监测、感染者/病人管理、自愿咨询检测、抗病毒治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和高危行为干预等相关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规范相关工作、总结工作中的亮点和经验,督促整改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全面提升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对14个市州和13个县区2012-2013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艾滋病防治经费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规范了项目资金使用。在全省14个市州开展了艾滋病异性传播危险因素评估,为核实报告病例高危行为暴露史相关信息,甄别异性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方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2015年是《甘肃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
一是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防治工作,继续建立健全防治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发挥社会组织优势,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好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探索和破解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创新工作模式,发挥示范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是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全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三是继续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医疗机构主动提供咨询检测服务,建立健全监测点和检测网络,建立完善实验室设备补充更新机制,提高检测质量和效果。
四是继续开展预防性接触传播综合干预工作,加大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检测、心理矫治、治疗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工作。继续做好全省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进一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
五是加强关怀救助力度,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水平和可及性,加强医疗保障,减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