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 新征程 再出发】平凉市:改土兴水抓生态 提质增效强支撑
改土兴水抓生态 提质增效强支撑
——改革开放40年平凉市水利改革发展回眸
平凉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全市水利工作在省水利厅的指导支持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兴利除害、兴水富民为总体目标,以“改土、兴水、抓生态”为主攻重点,引水开源、疏洪防灾、改善生态、灌溉增收、供水惠民,干群一心,苦干实干,兴修了大量的蓄水灌溉、防洪保安、农村饮水和水土保持等工程,有效缓解了阶段性、区域性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防御水旱灾害、服务提升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发展方面发挥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作用。40年全市共争取下达和落实各类投资81.61亿元,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837项,其中:中小型水库35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33座)、总库容1.87亿立方米,塘坝10座,泵站20座,规模以上机电井2218眼,万亩以上灌区19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393处,累计解决了189.8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巩固提升农村37.74万人的饮水不稳定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水闸工程141座,水电站1座。累计发展有效灌溉面积60.2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6.55万亩,治理河堤838.2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70.9平方公里,兴修梯田424.3万亩,建设淤地坝124座。
供水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立足解决全市工程性、资源性缺水等问题,在建国后大兴农田水利的基础上,把重点骨干工程建设作为夯实水利基础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继续加快水利骨干调蓄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配置能力。全市先后建成了崆峒水库、静宁县鞍子山拦河闸、庄浪县竹林寺水库、崆峒后峡引水工程、崇信铜城、华亭石堡子、庄浪花崖河、泾川朱家涧、崆峒北杨涧和崇信关河等10座中小型水库;灵台新集水库和引洮供水二期静宁县配套工程克服资金压力,正在抓紧建设。开展了崆峒水库改扩建、泾川盘口、庄浪梁河、华亭后河等10座中小型水库和白龙江引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全市35座中小型水库共新增水源调节能力1.87亿立方米,各类工程年供水能力达3.7亿立方米,既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还为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提供有效的水源保障。
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强。 共投入资金1.24亿元,完成了庄浪红崖湾、崆峒水库、华亭小川、静宁东峡、灵台蒋家沟、泾川吕家拉、平凉八里庙等3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水库调蓄能力和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抓住国家加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政策机遇,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江河重要支流治理等一批河堤治理工程,共治理河堤542.89公里,完成投资8.75亿元,其中泾河、葫芦河干流重点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98亿元,治理河堤134.24公里,汭河、达溪河、黑河、水洛河、南河等38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投资5.77亿元,治理河堤408.65公里。投入资金3500万元,实施了平凉纸坊沟、泾川合志沟、灵台县城北山、华亭西华沟等山洪沟道防洪治理工程,县城防洪能力均达到20年一遇洪水设防标准。实施抗旱应急引调提水配套工程18项,完成投资1.1亿元,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干旱时期人畜饮水,减少了灾害损失。加强了防洪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组建了县(区)抗旱服务和抗洪抢险服务队,建立了抢险物资储备和值班值守、应急抢险等体制机制,修改完善了抗旱、防汛、突发应急、防震、防恐等预案。共落实资金9880万元,实施了7县(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和补充完善项目,建成了7县(区)山洪灾害“户户知”工程和市、县(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全市山洪灾害易发区预防预警体系基本建立。
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立足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扶贫脱困,加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90年代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基础上,自2005年起坚持规模化、网络化、自供化建设路子,启动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累计建成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3处,分散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750处,共完成投资8.19亿元,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2016年又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目标,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不稳定为重点,以全市已建成的骨干农村饮水工程为主体框架,通过实施水源补充工程、工程联网、管网延伸、入户工程建设,切实解决水源不足、设施老化、配套不全等问题,统筹解决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饮水问题,止目前,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1处,完成投资3.2亿元,解决了84.8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稳定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72万人),全市累计解决了189.8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
农田水利基础持续强化。 坚持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强化设施农业示范引领、推动节水战略构建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措施,完成投资12.74亿元,依托大中型灌区、机电提灌站建设、集雨节灌、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县项目、“五小水利”工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建成灵台达溪河、庄浪阳川、泾川黑河等19个万亩灌区,24.45万眼集雨水窖,2218眼机电井,20座提灌站,并通过逐年的灌区挖潜配套改(扩)建和节水改造项目,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改革开放前的大水漫灌提高到当前渠系配套完善的0.515。近年来,随着农业支柱产业的迅速壮大,特别是果菜产业的提质增效和换代升级,土地流转大户经营迅速发展,在认真总结以往农田水利建设经验得失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果园、蔬菜、药材、苗木为节水配套重点,节水工程紧跟规模产业区、水源保证区、土地流转区规划布局,大力推广管灌、滴灌高效节水技术,加快供水计量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化、节灌供水自控化、肥药添加一体化的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步伐”的思路,按照每年3-5万亩的发展速度,建设了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发展有效灌溉面积60.21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32万亩,极大的改善了全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推进平凉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高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水保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多年来,平凉市始终把梯田建设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在建设规模、质量标准、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1998年庄浪县被水利部授予“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称号,全市梯田建设快速发展,相继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梯田建设、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新修梯田424.32万亩,占宜修坡耕地总量的73.1%。流域治理持续推进,泾川县茜家沟、庄浪县堡子沟等31条小流域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1992年,在平凉召开了全国小流域治理工作汇报会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经验交流现场会,先后实施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全国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二期项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等一大批流域治理项目,建设了泾川田家沟、庄浪庙龙沟、灵台杜家沟、崇信高寨片等坝系工程,对52座病险淤地坝进行了除险加固,截止目前,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70.9平方公里,其中梯田424.32万亩,条田6.135万亩,沟坝地0.48万亩,水保造林489.54万亩,荒坡种草41.58万亩,封山育林、育草60.2万亩。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持续恶化的局面基本扭转,山青水美地平的生态效应初步显现。
水利管理改革增添活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逐步加大了“两费”的落实力度。通过多方努力,全市7县(区)79个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共落实经费3250.89万元,落实公益性维修养护经费1233.4万元。不断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了县(区)水利管理总站—乡(镇)管水委员会—基层水利管理单位—村社管水小组—农民用水户“五级管理网络”,全市共组建“五站一队”136个,成立乡镇管水委员会101个,组建村社管水小组1467个。全面启动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崆峒区被列为省级改革试点。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农民用水者协会改革大力推进,不断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庄浪、崆峒、华亭、灵台、静宁5县(区)同省水投签订了合作协议,解决了水利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制定印发了《平凉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全市共设立总河长16名,河长1620名。河长制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河长制各项工作制度相继出台实施,加强了责任考核,开展了河长巡河,市级10条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印发实施,“一河一档”档案全面建立,全市河长制工作从见河长迈向见行动阶段,涉河事务管理正在规范推进。
水行政管理全面增强。 把强化水资源管理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成立了水资源管理机构,严格落实好流域分水指标,促进水资源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制度化管理。华亭、灵台、庄浪、静宁先后列入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了市、县(区)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制定了《平凉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平凉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和《平凉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治理相关工作,以水政执法、河道管理、水保预防监督为重点,加大了水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开展了水资源许可管理年审、河道采砂许可管理年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防洪安全论证,河道采砂管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扎实开展,全市水环境得到显著提高。
行业能力建设逐步优化。 全面完成了平凉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形成了水利普查成果数据库,初步建立了基础水信息平台。加强了水利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完成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科技成果奖5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3项。扎实做好崆峒、东峡等中小型水库库区移民1.23万人后期扶持政策落实工作。积极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先后帮助4县(区)6乡(镇)7个村脱贫攻坚工作,农村富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增收产业规模不断扩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功能有效加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
■图文:平凉市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