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区域带动加快兰白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兰白经济区建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2010]29号),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2011年5月,甘肃省政府审议批准印发实施《兰州-白银经济区发展规划》。2013年3月12日,国家发改委作出《关于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批复》(发改西部[2013]488号),同意设立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把兰白经济区作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域之一,构建开发开放的有效平台,积极探索产业资源集成、产学研创新及成果产业化、产业投融资、区域联动共赢发展等新路径。
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实施区域带动战略的重大构想提出以来,甘肃省及兰州、白银等市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战略,2000年至2010年,兰白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人均GDP由8 282元达到27 240元。2010年,经济总量为1 395.4亿元,2012年达到2 005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34%提高到36%,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区域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根据规划到2015年,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额累计达到5 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 150亿元以上,占甘肃省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4%,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推进兰白经济区建设,发挥比较优势,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对于打造兰白经济区整体的优势产业链条,建设一体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经济区在重大项目共建、协同创新、服务配套等方面的协作共赢,提升区域整体产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区域带动战略的实施步伐,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要求,依据兰白经济区发展基础、区域功能定位、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产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关系,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制造业为支撑,以农业产业化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跨区域整合空间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形成兰白核心区创新驱动、周边紧密协作区产业支撑、辐射带动中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产业合作发展平台。
兰白核心经济区是我省规划布局的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基地、有色冶金循环经济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精深加工基地、食品加工产业、盐化工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西北商贸物流中心。这些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有些技术还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围绕这些产业基地,突出各自重点,推进融合发展,形成以兰州新区、兰州主城区、白银工业集中区为支撑的沿黄河产业集聚带,进一步深化产业链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开放等层面的合作发展,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培育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重大项目实施。
加快培育白银煤电化冶材、军民结合化工、兰州石油化工等3个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中,白银煤电化冶材、军民结合化工千亿级产业链实施方案已由省政府批复启动实施。梳理了一批产业链支撑项目,完善产业链配套政策,加快续建新建项目建设进度。实施白银煤电化冶材产业链规划项目39项,总投资1794.2亿元;白银军民结合化工产业链规划项目28项,总投资876.3亿元,2013年白银市完成工业投资183.9亿元。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着力谋划兰州石油化工产业链延伸。引进战略投资和社会资本,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建设国家合成橡胶生产基地,努力建成配套完整的石化深加工产品链条。
三、加快兰州新区建设,提升新区规划层次。
2013年2月,工信部与甘肃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及兰州新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争取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兰州新区。工信部在新区产业规划上,把两化融合作为重点;在项目支持上,通过技术改造、工业质量品牌项目、中小企业发展等形成对具体工作的支撑。省工信委制定了《兰州新区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导向计划》,重点协调推进兰州新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等65个项目,项目总投资552亿元,2014年上半年累计到位资金134.09亿元。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创新集群6大产业育成与孵化平台、大科学装置应用及装备制造、国家区域云计算平台、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协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国家区域云计算中心项目,加快实现科技发展战略与区域创新实践的有效对接。同时,严格把好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出城入园项目产业政策关。截止2013年底,组织专家组审核论证兰州新区工业项目190项,总投资1887亿元,申请用地约7.8万亩,占新区一期产业规划面积的50%。协调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吉利集团兰州制造基地12万辆扩能改造及引进发动机缸盖、变速箱壳体、铝合金轮毂、车用轴承、轮毂镀膜、汽车灯具镀膜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协调中节能集团公司利用高效煤粉锅炉技术,在新区实施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促进兰州新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四、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积极搭建创新平台。
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原则,对兰州、白银两市工业园区统筹规划,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截止目前,兰白核心经济区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即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材料)、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军民结合)。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即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军民结合化工)。依托工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军民结合产业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军工企业技术优势,促进军工高新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应用,突出发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核产业、民口配套四大产业,创建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创新、应用和融合为主线,围绕基础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软件服务、信息服务等,加快建设兰州软件园、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具备承载、孵化、研发、生产、培训功能的新型产业园区。发挥银光公司TDI生产技术优势,发展氯碱化工与异氰酸酯相结合的系列化工产品链,带动刘化集团硝酸、硝基复合肥、电石、PVC等配套产业发展;提升白银有色金属集团重大装备技术项目产业化规模,实施新型高精度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化项目、贵金属产品及制品延伸、氟化工、精细化工产业技术提升等项目;以金川科技园、西脉公司为重点,实施200万支日镍氢电池、50万支日锂电池、3000吨年储氢合金等项目,积极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镍钴铂族金属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国家级电池材料和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以靖远刘川工业园为载体,发挥稀土公司稀土萃取分离技术优势,巩固提高业已形成的稀土金属、研磨材料、贮氢材料、磁性材料、荧光材料等产业,延伸发展动力电池、永磁电机、绿色照明等新兴产业,实现由稀土分离产品生产向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生产的战略转变。加快石油钻采、石油炼化、真空设备、电子信息专用设备等优势企业的技术升级,加快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规模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五、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省工信委发布了《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确定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材料、医药等16个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根据省政府印发的《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甘政发〔2013〕55号),兰白经济区按照“一带三片区”的产业承接发展布局,积极构建兰州新区、兰州主城区、白银工业集中区为支撑的沿黄河产业聚集带。产业承接方向和重点为能源原材料、新医药及生物产业、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省工信委积极推进重大项目精准对接,协调北车集团兰州机车厂出城入园、吉利集团兰州新区生产基地甲醇汽车、电动车试点等项目,指导市州和企业承接与兰白经济区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军民结合相配套的关联产业,力争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市州和企业进行组团招商、龙头企业招商、节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与新疆、四川、陕西等省区开展产业对接活动,加强与西亚国家产业链延伸加工等方面的合作。2013年,白银公司与哈萨克斯坦铜业公司签订了8.5万吨铜精矿进口合同,进口贸易额2.3亿美元,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
六、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大力发展陇药产业。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和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推进兰州生物制药基地和定西国家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做好国药集团在甘布局项目前期协调服务,重点抓好康美药业中药材生产加工及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兰州生物所肉毒抗原及诊断试剂生产、大得利新版GMP改造和产业化、独一味新药研发及产业化、陇神戎发重点中药品种产业升级等一批新药研发和扩能改造,以及兰州新区佛慈制药科技工业园、甘肃新兰药医药工业基地等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深入推进兰州石化新材料、白银有色金属及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加快银光公司聚碳酸酯、甘肃稀土公司稀土功能材料、蓝星公司和郝氏炭纤维公司复合材料、方大炭素特种石墨材料、西北永新风电叶片专用涂料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建设。
三是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建设兰州联创智业园、甘肃信源公司西部软件信息、兰州软件园、服务外包产业园、兰州物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和项目,推进扩大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电子信息产品和产业规模。
四是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并在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等五大领域实现新突破。
七、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认真落实《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把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与延伸产业链相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强化循环经济载体建设,重点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改造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形成各具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基地。二是改造提升重点传统产业,抓好石化、有色、冶金等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延伸精细化工、煤化工、煤电铝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强化矿产资源产业技术集成研究,鼓励研发适合我省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技术,优化资源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或伴生矿产实行综合开采利用。四是研究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和资源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工业固体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支持和鼓励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企业提高采选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提高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支持兰州、白银加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
八、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构建合作开放通道。
加快区域大交通体系、能源供应体系、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构建甘川渝物流通道、兰西拉物流通道、甘宁蒙物流通道,形成以亚欧大陆桥甘肃段为主轴,覆盖周边区域、辐射西部地区的物流网络。积极推进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综合枢纽建设,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加快兰州国家级区域物流基地建设,推进兰州夏官营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兰州新区货运集散中心、中川机场临空物流园建设,积极争取开辟至中西亚、欧洲的国际航线及货运航线,发展国际联运集装箱运输班列。优化兰白经济区工业物流规划布局,建设兰州东工业物流中心、中川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白银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白银煤炭工业物流集疏中心。支持兰白经济区作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区,发展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依托中川空港和兰州新区,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转口和出口加工业务。
二是加快石化能源通道建设。继续支持中石油西气东输四线、五线等油气管道和中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建设,争取更多的原油和天然气资源,加快我省石化产业基地改造提升。
三是加快信息通道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信息畅通工程建设,实现高速互联网接入并承载各项宽带应用服务。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动城市光网、3G网络全覆盖、热点区域WIFI覆盖。支持三大运营商及省广电网络公司,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信息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及新兴信息服务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面向重点行业和民生领域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移动支付等跨行业业务,培育信息消费需求。启动兰州、白银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加快推进“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支持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生产与管理的系统集成。加快兰州新区基础通信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电子政务平台、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和信息化应用系统,推进三网融合。
(规划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