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工作队助推省卫生计生委精准扶贫
7月17日上午,全省驻村帮扶工作视频会议在兰州召开,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副书记、省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欧阳坚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副组长连辑宣读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致全省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队员的一封信;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德刚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农工办、双联办主任周兴福通报了全省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组建统筹和力量整合情况。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意见,省委双联办对省直单位双联行动联系村进行了调整。我委双联行动联系村由17个增加至20个,其中贫困村为静宁县细巷乡朱张村、中华村,城川乡陈马村、冯局村;临洮县衙下集镇民联村、洛家窑村;和政县新庄乡将台村;渭源县莲峰镇菜子坡村等8个村。7月21日,省卫生计生委召开驻村帮扶工作会议,传达了全省驻村帮扶工作会议精神,安排了近期委系统驻村帮扶工作。8个贫困村联村联户组组长、配合单位分管领导及双联办主任、帮扶工作队队长参加了会议。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委双联办主任陈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陈明指出:组建帮扶工作队,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双联行动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融合联动的有效载体。对此,省卫生计生委党组高度重视,经过单位推荐、人事部门考察、党组会议研究,确定了8名同志为贫困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各帮扶工作队队长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与各联村联户组的配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出成绩。帮扶工作队首先要明确职责,解决好抓什么的问题。一是把所在村和贫困户的情况摸清楚。二是宣传落实扶贫政策。三是对接好“1+17”扶贫措施。四是协助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五是担负起监督指导的责任。六是帮助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力量。七是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其次是深入研究农村工作方式方法,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一要系统地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开发的最新政策和工作部署,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王三运书记有关扶贫方面的系列讲话和省委、省政府“1+17”工作方案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切实用新的理念和思路来指导工作。二要分工负责、履职尽责地开展工作。三要严格按照《驻村帮扶工作手册》开展工作,把每天工作写入《工作日志》,建立工作台账。同时,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遵守工作纪律,树立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
陈明要求:驻村帮扶工作队要按照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致全省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队员的一封信》和欧阳副书记的讲话精神,找准定位,明确职责,带领村级班子和全村党员群众把心思和力量用在推进精准扶贫上,用在帮助困难群众增收致富促发展上。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村情民意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办法,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要从严从实抓好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 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脚踏实地,扎根农村,全力以赴抓好帮扶工作,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链接 :《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提出:从2015年到2020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前三年集中攻坚,每年稳定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到2017年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后三年巩固提高,到2020年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和保障“六个精准”,着眼扶贫政策措施的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突破性和激励性,着力聚合用好各方面的资源、资金、项目、力量和平台,努力走符合甘肃实际的聚合式精准性扶贫开发路子。
(一)紧扣系统性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谋划,制定的“1+17”精准扶贫方案,避免了单打一和碎片化,体现了打“组合拳”的要求。在文件体例上,总的《意见》和17个专项《实施方案“纲”“目”结合、成龙配套。在目标节点上,“两步走”的部署安排切实明确、有机衔接,有利于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和推进。在任务落实上,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明确了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形成了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的工作链条。
(二)紧扣针对性务求有的放矢。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提出具体实施办法。针对瞄准机制不够完善的状况,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对225个特困片带和6220个贫困村、97万贫困户、420万贫困人口,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动态掌握基本信息,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针对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的状况,大力加强贫困地区路、水、电、房等建设。如农村公路建设方面,通过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农村路网改善“三大工程”,到2017年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全省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易地搬迁方面,2015-2017年完成62.4万群众易地搬迁任务,2018-2020年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针对富民产业发展比较滞后的状况,通过加快“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力争2017年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90%以上贫困村,贫困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比2014年增长40%,2020年实现翻番;健全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到2017年实现新增“两后生”和贫困地区有需求的劳动力全部得到培训,到2020年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1门致富技能。针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如教育扶贫方面,着力打通中高职有机衔接的上升通道,扩大贫困家庭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覆盖面,到2017年,每年有约8万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和约4.6万名贫困家庭高职(专科)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到2020年,实现贫困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40%。
(三)紧扣操作性确保措施落地。围绕扶贫任务精准落地,制定了可操作、利执行、易检查的措施办法。比如,在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上,继续实施双联惠农贷款等行之有效的办法,进一步推出争取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规范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支持推广扶贫小额贷款保险、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作用等5个方面的具体举措,同时实施总规模达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设计了摸清贫困户贷款需求、确定银政合作模式、筹措风险补偿资金、启动贷款申请和发放工作、贷款贴息等5个具体程序。在设计、铺设、用好精准“滴灌”的“管道”方面,更加注重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建设,从县级以上单位选派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整合双联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常驻干部一般3-5人,同时完善和落实双联组长单位与县(市、区)定期会商、协同攻坚制度,每年至少共同研究扶贫工作2次。
(四)紧扣突破性解决关键矛盾。注重用改革的理念、创新的办法,破解扶贫攻坚中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比如,在扩大财政投入增量上,明确省级和片区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并且各级财政都要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防止了过去用民生支出的大数掩盖对扶贫开发的实际投入。在发展学前教育上,甘肃着眼把贫困户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精力用于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免费学前教育,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到2017年全省贫困村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在创新扶贫手段上,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其他农业项目;探索将各类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投入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措施办法,按股分红、负盈不负亏,对该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或农业项目可给予资金、贷款贴息等支持。
(五)紧扣激励性强化考核评价。重视发挥考评的“指挥棒”作用,严格兑现奖惩,进一步树立“干得好受表彰奖励、干不好受警示惩戒”的鲜明导向。重点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减贫“摘帽”激励政策,对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贫困县给予一定奖励,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市县乡领导干部予以重用,接任者原则上优先从原有班子中选拔;加大惩戒约束力度,对扶贫攻坚效果不明显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对完不成阶段性扶贫任务、扶贫工作中搞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落实“逢提必下”制度,明确拟提拔厅、处级的干部必须有一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没有的要补课,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视情安排到基层任职或到贫困县乡村至少挂职锻炼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