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甘肃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7年)》的通知
甘工信发〔2014〕503号
各市、州工信委,各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
为加快推进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工信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本行动计划。现将《甘肃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4年10月8日
甘肃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7年)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通过加快培育工业设计企业,促进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提高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提升工业设计整体水平,努力为保持全省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 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不断激发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业设计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 突出自主创新重点,加大原始创新力度,扩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集成创新,大力提升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
(三)坚持统筹规划和重点推进相结合。 依照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在全面规划工业设计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省产业优势,有选择的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重点创新成果、设计中心、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工业设计全面发展。
(四)坚持引导工业企业设计服务外包和扶持设计企业发展相结合。 壮大市场的两端、加强应用推广与培育扶持是推进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工业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以及引导它们将部分设计环节外包,扩大整个工业设计需求总量;通过对设计企业的大力扶持,提升工业设计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争取用3-5年时间,以我省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行业为重点领域,提高工业企业设计研发能力,认定100家品牌优势突出、组织体系完善、设计效益显著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培育50家业务规模大、设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工业设计示范企业;建成10家辐射力强、服务体系完善、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形成一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产业化效果好的工业设计专利和优秀成果。
(二)阶段目标
1、宣传推广年(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
加强工业设计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论坛、讲座、设计作品评选、设计师职业资格认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加大工业设计投入在科技研发投入中的比重,壮大工业设计人才队伍,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力争到2015年末,全省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以上。依托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全年组织开展全省工业设计大赛等有影响力的活动1次以上,积极开展工业设计公司和工业企业的项目对接活动。全省工业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利润增长18%,纳入全省统计范围的限额以上工业设计企业数量翻一番。
2、项目推进年(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
积极推进全省工业设计项目建设,扩大工业设计产业规模,提升工业设计整体水平。加强工业设计集聚区建设,到2016年末,全省工业设计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初步建成5个以上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创意设计园区或基地,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工业设计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一批工业设计大型项目,申请工业设计专利数量达到60个,并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工业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利润增长20%。
3、品牌塑造年(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
积极打造甘肃工业设计的区域品牌,以打造品牌园区、组织品牌活动、培育品牌企业为主要抓手,扩大工业设计的规模和业界影响力。切实做好核心园区集聚工业设计企业或工业企业设计部门以及设计人才的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大力开展工业设计大赛、工业设计作品展示等具有甘肃特色的本土品牌活动。大力培育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工业设计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强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学历以上的设计师比例提高至10%,工业设计就业总人数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全省工业设计作品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奖超过10件。
四、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规划不同区域的工业设计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规划布局包括核心集聚区、重点发展区、重点培育区以及特色设计创意孵化区。
(一)核心集聚区
作为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核心集聚区,兰州市主要通过集成创新,服务于电子信息、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兰州市通过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示范区,打造特色工业设计园区、形成区域设计品牌,形成集研发、管理、展示、营销、政策服务为一体的工业设计产业孵化园,带动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二)重点发展区
包括天水和河西五市两大片区。天水主要发展服务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工业设计。河西五市主要发展服务于新材料、饮料食品、旅游休闲等产业的工业设计,重点提升工业设计集成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打造全国领先的酿酒产业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两类工业设计产业化示范基地。
(三)重点培育区
白银、平凉、庆阳三市主要培育发展以农产品加工、轻工纺织、石油化工、旅游观光等产业的工业设计。
(四)特色设计创意孵化区
甘南、临夏两州主要发展以中藏药业、农牧产品加工业、旅游休闲产品等产业的工业设计,建设特色文化工业设计创意孵化基地。
五、工业设计发展重点产业领域
(一)特色优势产业
1、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云计算、计算机软硬件、数据中心、通信传输与网络、互联网、新媒体、终端设备等技术,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以及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理念,整合教育、商务、娱乐等相关领域的商业模式与服务内容,力争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与高端产品。
2、装备制造。系统集成新型传感、精密加工和成形、高精度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字化设备、新能源、新材料、快速原型设备、大型构件制造设备、轨道交通、新型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和装备,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以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
3、石油化工。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新材料使用、系统集成包括油气勘探、生产、输送、油气装备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和设备,开发一批新产品。
4、饮料食品产业。发展酒类包装设计等优势领域,发展食品饮品包装设计、功能设计、品牌设计等,鼓励设计与文化创意融合,力争形成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创意、市场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产品与品牌。
5、现代中药。发展中药饮片和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品和中药功能性食品的包装设计、功能设计与品牌设计,力争形成一批市场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产品与品牌。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相关技术的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发展互联网设备和智能终端的外观设计,发展高端软件等的交互设计。力争形成一批创新价值高、推广应用市场前景好的设计产品,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2、新能源、新材料。系统集成新能源、能源设备、燃料电池、安全设备等相关技术形成新产品。
3、高端装备制造。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在航空航天、发动机、电子信息、卫星导航、轨道交通及机车、智能设备、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形成一批新产品。
4、生物医药。重点服务医疗器材领域。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系统集成生物制药、基因技术、云计算、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相关技术,力争形成一批市场效益高、社会效益好、国际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设备、制药设备、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设备等产品。
5、节能环保装备。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集成节能减排、污染控制处理、环保生产、云计算、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智能终端等相关技术,力争形成一批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设计产品。
(三)传统产业
1、机械。创新设计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重大技术成套装备工业设计,通过设计提升产品水平和可靠性。
2、建材。以各类建筑装饰材料为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以设计带动产品与企业品牌建设。
3、轻工。重点支持家电行业通过设计引领,集成包括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物联网、新材料等现有技术,力争形成一批市场效益高的专利产品。进一步提升家具、皮革制品、烟草、文教体育用品、灯具及照明装置等具有行业知名度的优势产业的原创设计水平。
4、纺织。鼓励原创设计,注重棉织品、针织品和化纤制品的生态设计,在原料、生产、工艺、材料、销售和使用各环节设计环境友好型产品。大力打造服装、家纺等行业自主设计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推进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宏观指导。 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切实形成全省上下共同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工作机制。由省工信委牵头,统筹解决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宏观指导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定期公布《甘肃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重点指南》,明确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全省工业设计产业统计制度及指标评价体系,及时准确地跟踪监测和分析研究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状况。
(二)培育优势设计企业,推出优秀设计成果。 立足我省实际,选择我省基础较好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有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日用轻工等产业,着力打造一批集成创新能力强、设计成果产业化绩效明显、为国内著名制造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的骨干企业。积极引导国内外具有相关优势专业的著名院所联合我省重点骨干企业,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实施联合攻关,有计划、有步骤地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创新项目,通过创新设计申报专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三)开展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和管理。 落实《甘肃省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研发、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原则,瞄准国际或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以省内行业和企业技术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设计机构为依托,分领域、分专业启动全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着重发展与工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基础优势明显的设计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著名高校工业设计中心,在省内创办研发设计中心和分支机构。同时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申报国家级中心。
(四)推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着力引导制造企业通过招标或委托代理等方式,开展工业设计外包业务,扩大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市场容量。支持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联动开发,提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国内外期满专利等的综合应用水平。大力支持工业设计企业为制造企业开展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提高制造业运行效率。
(五)加大对工业设计投入。 一是省级有关专项资金,要优先支持重大工业企业设计创新成果开发、设计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举办重大工业设计相关活动。二是鼓励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投入,企业提取的技术开发费,要有专项资金用于工业设计。凡获得省工业设计重大创新成果、设计中心、示范基地认定的企业每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必须达到5%以上。三是积极落实好国家财税政策,为企业的自主设计提供税收支持,促进工业设计发展。
(六)强化设计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培育、吸引和集聚一大批工业设计专门人才,特别是海内外高端人才,增强工业设计的内生动力和辐射能力。一是建设工业设计人才校企培养基地。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与工业设计企业进行人才发展需求对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有针对性设立与工业设计产业相关的专用学科,支持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实训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育工业设计紧缺人才。二是完善工业设计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工业设计人才的国内外交流,在输送人才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注重引进省外高级工业设计人才。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构建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开展全省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考核与认定,允许工业设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分享创新收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按照规定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和股权奖励等形式的激励。
(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单位和个人就工业设计申请并获取国内外专利、商标及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利用好工业设计信息服务平台和其他有关信息发布的渠道,建立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信用公示制度。完善工业设计交易市场,鼓励工业设计成果通过市场渠道,合法转让,强化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形成贯穿于工业设计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工业设计企业的经营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
(八)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舆论对工业设计发展的正确导向作用,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结合我省实际,举办甘肃工业设计大奖赛,设立甘肃省优秀工业设计大奖;组织开展全省工业设计优秀人才评选,对发展我省工业设计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举办我省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向社会展示我省工业设计产品及成果。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甘肃省工业设计协会,促进工业设计公司、工业企业、高校院所及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良好服务,推动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