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墟上书写民生答卷 ——岷县漳县灾后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综述
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是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的严峻现实。因此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安全饮水、畅通出行、保障用电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显得尤为迫切。“基础先行”,成为所有参与恢复重建者的共识。
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灾后重建涉及农村饮水、河道治理、灌溉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建工程169项,恢复重建和发展提高国省干线公路9条675公里、农村公路5595公里,重建送变电线路、送变电站等设施。一年来,灾后重建房屋加紧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力有序推进。
今天的地震灾区,城乡整体布局得到全面优化,已经修好的居民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开工……岷县漳县,正在书写灾后恢复重建的民生答卷。
一
灾后重建,规划先行。根据省政府《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重建范围确定为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区域,涉及定西市、陇南市、天水市、临夏州、甘南州5个市州13个县的109个乡镇。重建任务包括居民住房和村镇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产业扶贫6个方面。
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中,定西市是重中之重。一年来,按照省上统一安排部署,定西市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编制规划,有力有序推进重建项目建设。截至今年7月15日,省上共下达由定西市实施的重建项目1242个,总投资106.8亿元,已到位资金62.1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554个,完成投资45.3亿元,占总投资的42.4%,其中群众住房及学校、卫生院(室)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按照重建总体规划,定西市从突出民生优先、村镇建设、受灾群众安置等方面的要求出发,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定西市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重建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建设内容。
在岷县漳县灾后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中,共规划实施交通项目444个、水利项目79个、生态修复项目25个、水源地保护项目5个、特色产业开发项目149个,总投资达到19.72亿元。目前,30个特色产业、5个生态修复及1个水源地保护项目已经建成。这些项目的集中实施,将会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效缓解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同时,受灾县区还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以县城及建制镇、学校医院的周边地区为重点,规划实施了28个防灾减灾项目和16个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同时一大批滑坡及泥石流治理、水土保持、防洪河堤等工程相继实施,最大限度预防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二
一条路就是一条生命线。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恢复重建,保障道路畅通是关键。
据介绍,此次地震灾后交通恢复计划实施18个国省干线公路重建项目,目前有6个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已编制完成,待施工图设计审批后即可开工建设;11个国家投资在2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施工图设计已完成,并已发布了施工招标公告,开工准备工作已完成。根据灾后重建工作的需要,已提前实施国道316麻沿至天水郡公路项目和国道310陇西至会川公路项目,两个项目已完成投资1.87亿元。
同时,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计划开工建设539项2026公里,投资82687万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的项目有531项,占计划开工项目的98.5%;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已完成454项,已开工建设66项,完成投资2812万元。其余项目近期将陆续完成施工图审批工作,力争近期完成施工图审批工作后,尽快进行施工招标及开工建设。另外,运输场站灾后重建今年计划建设1个县级客运站、10个乡镇客运站、11个行政村停靠站、2个运管办公用房项目,目前计划已经全部下达,加紧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三
为确保重建工程质量,定西市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先后对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多次监督检查。市住建局抽调7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17个检查组,对村镇建设和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并为群众住房重建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建筑质量、施工安全和建设进度。
定西市还加大对建材市场的整治,严把建材质量关。对全市范围内各类建材市场和已开工的重建项目建材供应渠道进行拉网式排查,对经销产品种类、规格型号、生产厂家、产品销量和进货台账、销售台账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经销门店下令限期整改。质监、工商部门对钢筋、水泥、机砖、混凝土等建材物资抽样检查,对7家存在问题的经销店进行立案查处,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为确保重建顺利进行,定西市还制定了灾后重建建材保障实施方案,对所需大宗建材物资,与酒钢集团、祁连山水泥集团等大型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优先保证灾区群众建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类重点项目。全市各受灾县还设立了334个物资供应点,特别是15个重灾村全部设立了建材物资供应点,缩小了供货半径,方便了群众购买,降低了重建成本。目前,定西市5个受灾县储备的钢材、水泥、砖瓦等建材物资基本能够满足重建需要。(记者严存义)